近视眼患者视觉成像未能聚焦于视网膜上,而是聚焦于视网膜之前。患者在目视远物会模糊,而视近物相对清楚。这种现象以往常常出现在“读书人”即少数的高级知识分子身上,甚至在以前,近视眼在科学家中都比较少见。但随着教育的普及与护眼宣传不到位等问题的出现,近视已经低龄化,在小学初中,便可看见许多近视孩子超半数的班级,高中更是不用说,一个班全都戴眼镜的比比皆是。

近视眼物象成在视网膜前

青少年近视群体占大多数,但程度往往较轻,多数只是普通的近视。针对少数高度近视群体,有媒体认为,只要发展成为高度近视,便会遗传给下一代。如果只是从调查统计结果上看,高度近视的确存在一定的“遗传”因素。但接下来,媒体们普遍猜测的通过基因影响下一代,则是站不住脚的。

视力模糊

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近视并非不可能来自于基因层面的遗传。有研究发现,近视眼的遗传特性符合遗传规律,推测其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但这些研究调查范围受限。其实,高度近视与普通近视均有“遗传”特性。父母一方近视可能还好,如果父母均近视,那么夫妇二人都有一定不良的用眼和相关生活习惯。这很容易导致子女出现近视。

近视低龄化

从另一方面来看,后天近视形成的过程与原因较为复杂,医学上对其具体的生物学过程还没有透彻的认识。目前普遍认为内直肌对眼球施加一定的压力,致使眼内压升高,随着工作量不断上升,调节和集合的频度和时间也逐渐增加,睫状肌和眼外肌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调节作用的过度发挥可以造成睫状肌痉挛,从而引起一时性的视力减退。尤其眼睛处于发育期时,调节能力很强,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所以小时候近视发展较快。而这不会导致眼部组织遗传物质变化,更不会导致生殖器官组织遗传物质变化,即不会在生理上影响后代。

儿童、青少年近视易发生且发展较快

目前,电子设备普及也是造成近视率陡升且低龄化的主要原因。如果说更大的电磁辐射会对眼部组织基因造成更大影响,的确,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概率增加,但其几乎没有可能直接不远万里对生殖器官造成特异性的影响。即使是后天性高度近视,也不会如此影响后代。说近视发展为高度近视即会影响下一代视力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后天的近视不会影响后代

保护视力

那么只有先天性近视会影响下一代吗?其实并非如此。虽然眼部的刺激不会直接对遗传物质作用而影响下一代。但其他刺激,如孕妇的生活习惯,其饮食和环境上的各种刺激会对胎儿的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可能会导致胎儿出现先天性近视的疾病,但这实际上与生物学上的遗传因素无关。

保护视力,远离近视

所以请是为人父母或要当父母的朋友们,后天性的近视不会使后代患先天性近视。但需要改变的是不良生活习惯,不仅在子女出生前做好相关防护工作,也要在子女出生后做出良好的榜样,科学用眼,预防近视。先天性近视患者也不要灰心,基因病机理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正在逐渐走到台前。当得知具体发病原因后,很快就可以找到治疗手段。未来是光明的,不是模糊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