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力屬於一種特殊能力,而要獲得這種“力”,最好能展開實際的“思維對弈”,在互動過程中產生一種“作用力”,進而將這種作用力轉化爲自己的思考力。

成長股投資的10大陷阱

1. 估值過高

高估值的背後是高預期,對未來預期過高是人的本性,然而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低估股票的比例低於預期,遠高於被低估的股票。一旦增長的故事沒有實現,估值和盈利預期的雙倍往往是非常悲慘的。

2. 技術路徑踏空

成長型股票通常出現在新興產業,而這些產業往往在不同的技術路徑上存在爭議。即使是業內專家,也很難事前預見哪一種標準會最終勝出。一旦落敗,之前的投入也許就全打了水漂。

3. 無利潤增長

有些公司利用燒錢、送錢爲手段來賺眼球。如果是具有高客戶粘度和高轉換成本的行業,在發展的早期階段,通過利潤的犧牲來實現優勝者是一個很好的戰略。

4. 成長性破產

即使對於有利可圖的業務,快速擴張也需要對固定資產,人員,庫存,廣告等進行大量現金投資,因此現金流往往是負面的。增長的越快,現金流的窟窿就越大,極端情況甚至會導致資金鍊斷裂,引發成長性破產。

5. 盲目多元化

一些成長型股票陷入盲目多元化的陷阱,以期達到資本市場預期的高增長率、賺錢和做什麼、隨意進入新領域。

6. 樹大招風

要區分這兩個行業,一個有門檻,有先行者的優勢;另一個沒有門檻,海浪過後總是殺死沙灘上的前浪。在後者的行業中,一個不斷增長的企業失敗的原因往往是因爲它太成功了,樹木和風吸引了太多的競爭和最終的失敗。

7. 新產品風險

如果成長股要增長,他們必須繼續創新。但是,新產品的投入成本巨大,相應的風險很大,回報不確定。

8. 寄生式增長

其實,寄生式成長往往不具持續性,因爲其命脈掌握在“熱門款”手中,自身缺乏核心競爭力和議價權。

9. 強弩之末

許多所謂的成長股其實已經過了其成長的黃金時期,卻依然享有高估值,因爲人們往往犯了過度外推(Over-extrapolation)的錯誤,誤以爲過去的高成長在未來仍可持續。

10. 會計造假

價值單位也有這個陷阱,但這個問題在增長單位中更常見。一個是市場期望50%增長的成長股 , 另一個是市場期望10%增長的價值股 , 哪個更難做到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