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唐朝的历史人物,我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魏征、秦琼、尉迟恭,但是唐朝建国最初的两位功臣刘文静和裴寂,没有个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两人最初和李渊是很好的朋友,但是最终两人下场都很惨。今天要说的,就是唐初刘文静被杀一案。

要想了解刘文静被杀一案,就要从李渊起兵说起。李渊做太原留守的时候,刘文静任晋阳令,裴寂任晋阳宫监,三个人是很好的朋友。隋炀帝征讨辽东,天下各路开始起兵,李渊在太原起兵。在李渊最初起兵的时候,给与他最大支持的,就是在太原的刘文静和裴寂。

刘文静剧照

起义之初,刘文静任司马,裴寂任长史,两个人官位是差不多的。这个时期,三个人关系很融洽,起兵之初,有很多困难,三个人一起克服。

事情的改变,随着李渊越来越亲近裴寂,疏远刘文静开始。裴寂逐渐变成了李渊身边的第一宠臣,甚至很多次相谈的时候,裴寂坐上了李渊的龙床。相比之下刘文静的待遇就差很远了,同为开国的元老,裴寂的很多待遇刘文静都没享受到。

刘文静影视形象

同样是战败,两个人受到的惩罚也是不一样的。裴寂在河东打仗,被刘武周追着吊打,为唐王朝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但是最终李渊并未怪罪,甚至不久以后继续礼遇。而刘文静在随李世民征讨薛举的时候,由于战败,刘文静直接被免除了官职。

李渊、刘文静、裴寂三人从最开始的至交好友,逐渐变成李渊和裴寂两人交情甚深,把老朋友刘文静冷落在了一遍。

刘文静剧照

面对这样的情况,刘文静心里很不平衡。实际上裴寂的军事才能和功劳是不如刘文静的,但是却获得了远远高于自己的地位和礼遇。两个人本来是很好的朋友,现如今已经起了隔阂,在朝堂之上,两个人经常发生争执,身为皇帝的李渊又总是帮裴寂说话,这又进一步加重了刘文静和裴寂的矛盾。

最终刘文静被杀,导火索却是因为一个女人。刘文静府内有一名小妾,这个小妾整日得不到刘文静的宠幸,怨恨刘文静不能雨露均沾。有一次刘文静和弟弟喝酒,喝醉以后酒后失言,在家里大声叫道:“必当斩裴寂之首!”刘文静小妾听到这句话以后,告发了他。

李渊影视形象

本来只是酒后的一句胡话,而且这句话也没有涉及到李渊,但是不久后刘文静居然以谋反罪被杀。而主持这个案件审理的,正是裴寂和中书令萧瑀。

这件大案在当时疑点重重,众说纷纭。作为一个开国功臣,这么草率的就被以谋反罪杀了。作为事件的相关人裴寂,为什么能参与到本案的审理。除了裴寂以外,朝中大臣均认为刘文静没有谋反,为什么李渊还要力排众议把他杀了。直到定罪以后,李世民都在为刘文静辩解,李渊为什么不听自己儿子的话,反而去相信裴寂所说呢。

根据《旧唐书》中记载,案件审理中没有任何确切的证据,证明刘文静谋反。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没有任何的实锤。而且这件案子当时定罪,存在很大舆论争议,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把一位开国功臣杀了,闹得朝中人心惶惶。

关于刘文静被杀比较靠谱的推测,就是这件事涉及秦王和太子之间的党争。

太原起兵的四位核心人物,李渊和李世民两人是父子,裴寂和刘文静是大臣。李渊和裴寂两个人都支持太子李建成,而刘文静和李世民关系最好。当初刘文静因为李密牵连入狱,是李世民入狱去探望。

​随着唐朝不断的开疆拓土,李世民的军功越来越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大臣的支持,朝中逐渐形成了两派,支持太子的太子党,和支持秦王的秦王党,两党摩擦不断,相互倾轧。两党中最重要的两个人物,便是裴寂和刘文静这两位元老。李渊有意让李建成继位,所以处处扶持太子。趁着这次小妾告发的机会,解决了刘文静,削弱秦王党的势力。

刘文静的死并没有阻止李世民夺权,相反地,刘文静的死激化了李渊父子之间的矛盾,也让李世民更加坚定的今后一定要自己掌权。在后续打仗的过程中,李世民不断收编各路人马,增强自己的势力。包括玄武门之变发挥重要作用的尉迟敬德,也是在这之后被李世民收编的。

后来的事情大多数人都知道了,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逼宫退位,当上了皇帝。最终裴寂的下场也和刘文静相似,因为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被贬回乡,至死都没有到过京城。

参考文献:《旧唐书》《资治通鉴》《细说唐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