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訂餐、買房時,大家經常能看到“定金”或是“訂金”。現在正值暑期,也有不少商超、酒店藉此推出優惠活動。但此類活動往往也會引發不少糾紛,一字之差能讓消費者被坑,也能讓消費者靠法律維權,那兩者之間究竟有多大區別?

“定金”和“訂金”,哪個不退,哪個雙倍退?小心別上當

什麼是“定金”和“訂金”?

“定金”,是指在合同訂立或在履行之前支付的一定數額的金錢或替代物作爲擔保的擔保方式。

“訂金”,根據我國現行法律的有關規定,其不具有定金的性質,只是單方行爲,不具有明顯的擔保性質。一般情況下,交付訂金的視作交付預付款。

“定金”和“訂金”有何區別?

從定義上就可看出,“定金”和“訂金”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是否具有擔保性質。那如何理解擔保?

國內知名財富管理機構嘉豐瑞德的高級法務表示,“定金”既然有擔保性質,那對買賣雙方都有很強的約束力。如果消費者不履行義務,即不願買已付定金的商品了,是無權要求商家返還定金的。而如果商家不履行義務,即不賣該商品了,就應當還兩倍定金給消費者。

“定金”和“訂金”,哪個不退,哪個雙倍退?小心別上當

相較於“定金”,“訂金”對買賣雙方的約束力就非常弱了,雙方都可以違約。但如果商家表示“不退訂金”,那就屬於“霸王條款”。

消費者如何維護自身權益?

首先,消費者在購物前就要先看清商家的優惠活動,對活動詳情、細則都要進行了解。如果看到“訂金”、“定金”等字樣,要和商家進行溝通,明確是否會退還及相關法律責任。

另外,注意要對商家的宣傳頁面、訂單詳情等進行截圖保存,還要保留好和商家的聊天記錄,並索取購物憑證。如有糾紛發生,可以先和商家進行溝通,若協商無果,那前面的那些東西就都可以作爲事後維權證據。

雖然看活動詳情細則、截圖保存聊天記錄等會消耗更多的時間,但爲了避免自己被坑,也避免辛苦賺來的錢白白損失掉,這些事情還是值得做的。如果怕買回來的東西不好用,退貨或處理糾紛比較煩,還管不住自己的手,那就去做點投資理財,既能管住錢,還能多賺一筆錢。

總之,大家不管買什麼都要記住“定金”不退,“訂金”可退!千萬不要掉到一些商家的陷阱裏面!

“定金”和“訂金”,哪個不退,哪個雙倍退?小心別上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