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記者從德州市衛生健康工作會議上獲悉,2019年德州着力實施醫療服務大提升、深化醫改大推進、公共衛生大強化、人口均衡大發展、全民健康大保障五大工程,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2019德州衛生健康發展“施工圖”出爐,重點幹5件大事

實施醫療服務大提升工程

強化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加快東部醫療中心和市婦女兒童醫院、市中醫院病房樓等3個市級重點項目建設,市人民醫院門診樓力爭上半年、市中醫院病房樓年底前投入使用,優化中心城區醫療資源;積極開展對外戰略合作。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利用好“黃金三十條”人才政策,高質量開展“雙招雙引”,吸引京津專家指導幫助學科帶頭人培養和重點專科建設。全面完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全面推開鄉鎮衛生院評價,啓動示範衛生室建設“百千萬”工程。實施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計劃,紮實做好城鄉醫院對口支援,在市屬醫療機構選派部分醫務工作者到駐點鄉鎮衛生院幫扶工作不少於1年。振興發展中醫藥事業。繼續推進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加強中醫藥設備配置和人員配備,基層醫療機構中醫藥綜合服務區(中醫館、國醫堂)實現全覆蓋。

實施深化醫改大推進工程

以此次機構改革爲契機,完善縣級醫改領導體制。堅持政府主導、公益性主導、公立醫院主導的基本原則,完善醫保支付、人事管理、服務價格、財政投入等配套措施,推動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全面落實分級診療、現代醫院管理、醫療保障、藥品供應保障、綜合監管五項醫改制度,着力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改革完善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制度,加強縣級衛生健康監督執法機構規範化建設。開展綜合監督“深化落實年”活動,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覈三項制度,實施打擊非法行醫專項行動及消毒產品治理整頓、住宿場所專項整治、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巡查、放射診療防護專項監督檢查,建立健全醫療衛生行業信用機制、綜合監管結果協同運用機制和黑名單制度,推動對涉醫違法犯罪行爲開展聯合懲戒,切實維護人民羣衆健康權益。

深入開展“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活動,加快推進區域影像中心建設,實現基層醫療機構管理信息系統、家庭醫生簽約系統和居民健康檔案系統等業務協同、深度融合,改善診療環境,提高服務效率,解決羣衆看病就醫難點、堵點問題。

實施公共衛生大強化工程

開展“預防接種提升年”活動,加強疫苗接種監督管理,確保預防接種安全。大力提升採供血能力,確保臨牀用血。進一步加強急救體系建設,依託鄉鎮衛生院或二級醫療單位增設農村急救站點,切實提升院前急救能力。強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和處置,有序開展突發公共事件緊急醫學救援,積極應對突發事件,有效防範或減少風險危害。

強化重大疾病防控。強化流感、手足口病、結核病、艾滋病等重點傳染病防治,確保不發生因工作不利造成重大傳染病暴發流行。實現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提檔升級。落實保障政策,完善激勵機制,做實做細2.0版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提高簽約服務質量,保障對重點人羣、重點病種提供簽約服務,做到簽約一人、履約一人、做實一人,提高簽約居民獲得感和滿意度。年底前,以縣市區爲單位全面實現電子健康檔案向居民開放。

實施人口均衡大發展工程

推動計劃生育政策落實。加強人口監測和形勢分析,加強出生人口性別比綜合治理。充分發揮計生協會作用,普及優生優育知識。

提升婦幼健康保障水平。實現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婦女“兩癌”檢查城鄉全覆蓋。

完成《德州市醫養健康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2年)》編制並負責組織實施,調整市醫養健康產業工作專班,建立重大項目動態調整和定期調度機制,舉辦醫養健康產業研修班,積極推進9個在建重點醫養健康產業項目建設。、

實施全民健康大保障工程

全面推進健康德州建設,配合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積極開展市級衛生村鎮創建,提高農村人居環境水平,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加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啓動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打造一批健康家庭、健康機關等健康細胞示範單位。全面落實健康扶貧政策。實施扶貧攻堅鞏固提升,建立長效機制,實行預防、救治並重,全面落實“先診療後付費”“兩免兩減半”“一站式”結算等惠民政策,確保各類健康扶貧對象得到有效救治。

全面開展“健康德州·幸福家園”主題宣傳。積極構建“大宣傳”格局,加強全市衛生健康系統自媒體、主流媒體和健康教育宣傳欄三大宣傳陣地建設,打造“健康德州”宣傳品牌。充分利用重要衛生節日節點,創新宣傳方式,加強衛生健康行業宣傳、職業健康宣教、健康知識普及。積極挖掘和推送衛生健康領域的先進典型事蹟,聯合市委宣傳部開展“最美健康衛士”“德州好醫生、德州好護士”評選活動,弘揚正能量,營造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積極創建“健康促進示範縣”“健康促進醫院”,打造優秀健康教育示範基地、市級公衆急救培訓基地,大力開展“無煙單位”創建、百場健康知識講座、健康教育“六進”等活動,提升全民健康素養水平。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賀瑩瑩 通訊員 申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