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得古刻數行,專心而學之,便可名世。

—— 趙孟頫

我們都知道,練字離不開臨摹,對古人經典法帖的臨摹,會伴隨所有學書者的一生。

那到底什麼是"臨摹"?有哪些提高臨摹效率的技巧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一、什麼是"摹帖"?

"摹"和"臨"是不同的。"摹"是指用薄紙覆蓋在原字上進行描寫(如下圖)。(注:凹槽字帖是以凹槽引導運筆,也叫“摹”。)

脫離字帖就寫不好?你真的會“臨摹”嗎?

對於軟筆(毛筆)練習來說,把原帖的字鉤出輪廓或者處理成空心字,然後用毛筆去填墨,也叫"摹"(如下圖)。俗稱"描紅"。

脫離字帖就寫不好?你真的會“臨摹”嗎?

對於初學者來說,“摹”是有一定好處的。

在“摹”的過程中,可以感受筆畫粗細和力度之間的變化關係,也可以感受落筆和收筆的具體位置。

但“摹”對於長期書法學習、進步、提高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畢竟,這就好比看着答案寫作業。

南宋姜白石說:

“臨書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筆意。摹書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筆意。臨書易進,摹書易忘,經意與不經意也。”

因此,當初學者對控筆和間架有一定的掌握後就應當很少摹帖,而專事於臨帖了。

二、什麼是"臨帖"?

"臨帖"是把字帖放在一邊,在旁邊的白紙上模仿書寫的過程(如下圖)。

脫離字帖就寫不好?你真的會“臨摹”嗎?

熟練後,還有所謂的"背臨"和"意臨"。"背臨"是指不看原帖,直接憑記憶寫出來。"意臨"則是指臨帖時不恪守原帖,加入自己的筆意。

一般而言,臨帖講究逼真、"重影"。越像越好。目標是臨到一模一樣。"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孫過庭《書譜》)

(ps: 對於已經能夠做到“背臨”一部碑帖至“滾瓜爛熟”,並能以其作爲基礎的書友,往後臨習其他字帖追求“意臨”也未嘗不可)

三、有哪些實用臨帖小技巧?

1、利用好米字格、田字格等輔助定位

初學者臨帖,不容易掌握字的間架,所以最好不要直接在白紙上書寫。利用格子的輔助,有利於訓練眼力,找準筆畫位置再下筆。硬筆毛筆都是這樣。

例如下圖,軟筆練習可以跟着配套的視頻教學,對照視頻中起筆和收筆的位置書寫。

脫離字帖就寫不好?你真的會“臨摹”嗎?

圖爲六品堂水寫布產品

對於硬筆練習,除了常規的米字格、田字格之外,還有個專治寫字忽上忽下/找不準位置/控制不好單字大小的神器——回宮格(如下圖)。

脫離字帖就寫不好?你真的會“臨摹”嗎?

方框內不僅有十字輔助線,還有個“黃金比例”的方框

與印刷體的方塊字不同。不論是楷書、行隸書、篆書還是瘦金體,漢字書寫始終是或長或扁的。

衆所周知,人的視覺對於審美存在黃金分割比例。這個1:0.618的比例在書寫單字控制一個字的橫縱比率時是同樣存在的。

因此,對於漢字書寫來說,只要將縱向和橫向的筆畫大致控制在黃金比例內,就能具備一定的美感。

脫離字帖就寫不好?你真的會“臨摹”嗎?

回宮格:篆隸楷行草等各種書體完美hold住

2、儘可能把原帖放得近一些臨,便於觀察細節

臨習過的書友一定能感覺到,字帖和字放得越近,關注的範圍越集中,也越方便對照出字帖和落筆的位置。

在選擇產品的時候,大家也可以選擇條狀的字帖,這樣就能很方便地解決傳統字帖臨習不便的小問題。

像這樣……

脫離字帖就寫不好?你真的會“臨摹”嗎?

或者也可以換種思維,把練習紙裁成小的長條,放在字帖上臨寫。

像這樣……

脫離字帖就寫不好?你真的會“臨摹”嗎?

(這個方法比較容易弄髒字帖,所以只推薦硬筆楷書和使用全熟宣紙書寫時的小楷練習哦~)

3、臨過的字先別扔,第二天和原貼對看,不像的地方便會一目瞭然,這時再臨一遍,就會確保有進步。如此往復,以至逼近原貼。

脫離字帖就寫不好?你真的會“臨摹”嗎?

尤其是筆畫的細節部分,用這種方法能很容易觀察出來自己哪裏薄弱。

如果你有什麼好用的臨摹方法,不妨在評論中分享一下吧。

四、臨帖還可以,脫離字帖就寫不好了,怎麼辦?

常有書友表示疑問:爲什麼臨帖的時候字看着還可以,一旦脫離字帖就寫不好了,怎麼辦?這是因爲沒有做到"意在筆先"。

諸君想想,你是如何寫字的?

肯定什麼都沒想,對吧?

拿起筆,順手就寫出來了,想什麼想啊?

這就是古人說的"任筆爲體,聚墨成形"。如果你臨摹字帖,僅僅照着描,沒有思考過任何東西,只是訓練條件反射,那一旦脫離字帖,肯定就寫不好了。

你寫字時,大腦要走在手的前面,你的筆要受思維驅使,你寫的字要受你安排,而不是反之。當你從無意識書寫,轉變到有意識書寫,纔將將入門。

此之謂"意在筆先",在古人那裏幾乎是人所共知的常識。容我多引用幾句。

王羲之(傳):凡書貴乎沉靜,令意在筆前,字居心後,未作之始,結思成矣。

歐陽詢:意在筆先,文向思後。

顏真卿:豈不謂欲書先預想字形佈置,令其平穩,或意外生體,令有異勢,是之謂巧乎?

清代蔣和《學書雜論》更強調說:預想字形,書之大旨。"大旨"就是最重要的東西,抓住大旨,就抓住書法的精髓了。

你寫字時,預想過字形嗎?

明代費瀛《大書長語》中說:

胸中有成字,而後下筆,則穩妥耐看。

文與可寫竹,氣韻生動,東坡謂其先有成竹於胸中。

正與書家相似,皆意先於筆也。

那麼,怎麼做到意在筆先呢?

除了研究書法理論,弄懂結字原理外。平時要多看字帖,並且背字帖。正如董其昌所說:晉唐人結字須一一錄出,時常參取,此最關要。

湯臨初的《書指》給了我們一個好方法:善學書者,其初不必多費楮墨,取古人之書而熟觀之,閉目而索之,心中若有成字,然後舉筆而追之。字成而以相校,始得其二三。既得其四五,然後多書以極其量,自將去古人爲不遠矣。

脫離字帖就寫不好?你真的會“臨摹”嗎?

"熟玩古帖於字形大小,偃仰平直、疏密纖濃,蘊藉於心……務使下筆之際,無一點一畫不自法帖中來,然後能成家數。"(豐坊《筆訣》)

此不可不知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