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上海堡垒》创作于2006年。

书中的故事发生在未来,因为外星人的入侵,一群朝气蓬勃的热血青年集结在一起。天空,盛开着“紫色大丽花”;防御罩下,是他们的生活、爱情和希望。

小说于2009年出版,2016年时曾增订。

作者说,这是一部带有许多个人情感的作品,立意、文字都稍显粗糙。但之后修订时,他并没有做太多改动,因为“人不能用今时今日的成熟,来否定当时的年少孤独”。

稚嫩也好,粗糙也罢,都是当时的真实。

《上海堡垒》上映口碑票房全溃败,但这次不全是鹿晗的锅

2013年,影版《上海堡垒》进入筹备阶段。

剧本创作、概念设计、美术搭景……历时6年,《上海堡垒》终于拍摄制作完成,进入影院与观众见面。

但这部有着原小说粉丝基础,又集合了舒淇、鹿晗、高以翔等演员的科幻影片,却在上映首日即遭遇票房、口碑双溃败。

《上海堡垒》上映口碑票房全溃败,但这次不全是鹿晗的锅

之前被看作是《流浪地球》的“接棒之作”,上映后却被嘲讽“关上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大门”。

作为同档期生力军,上映首日票房不敌《哪吒之魔童降世》、《烈火英雄》,仅仅只有7400余万。

豆瓣的分数更是一路下跌,从开分时的4.3下滑至目前的3.4分。

《上海堡垒》上映口碑票房全溃败,但这次不全是鹿晗的锅

“毫无逻辑的剧情,生硬尴尬的表演”、“披着言情皮的科幻片,剧情毫无章法”、“集齐了中国科幻片的所有错误”……

而书粉,更是愤怒地表示“宁愿电影从立项时就胎死腹中”。

近7万看过并标记、打分的观众中,超过57%的给出了一星差评。

《上海堡垒》上映口碑票房全溃败,但这次不全是鹿晗的锅

诚然,不少观众给差评是因为鹿晗扮演的江洋,但《上海堡垒》成为“L”型典型烂片,这口锅不该由鹿晗独自来背。

首先,作为一部“末日灾难”科幻片,影片所营造的“末日感”严重不足。开篇以悬念抓住观众,或是以画面密集轰炸,让观众看到情势的严峻,是此类影片首先要做到的。

但《上海堡垒》不仅铺垫不足,即使后续跟进,也总让人觉得“游戏感”十足,甚至连一场小规模演习都不如,又怎么让观众相信地球即将毁灭、上海是最后堡垒的严酷现实?

《上海堡垒》上映口碑票房全溃败,但这次不全是鹿晗的锅

《上海堡垒》上映口碑票房全溃败,但这次不全是鹿晗的锅

其次,片中上至这场保卫战的指挥者,下到街上的普通市民,也没有一个立得住。作为军人代表形象的林澜,影片缺少对她能力、人格魅力的塑造,让她的身份和被暗恋,都不足取信于人;作为“人类希望”,灰鹰小队的4名成员所展示的能力,让人觉得他们不足以承担这份重任;作为能与“林澜”同级并肩的战友、追求者,“杨建南”这个人物同样是扁平、僵硬到可有可无的……

《上海堡垒》上映口碑票房全溃败,但这次不全是鹿晗的锅

第三,导演滕华涛是真的不会拍动作戏。

灾难类科幻片中,大场面及动作戏是加分项。《上海堡垒》中虽然有航空母舰、蜂群般密集的“捕食者”和无人机,但呈现在银幕上后,却像隔空围观一场电游比赛。加上这些场面的“熟悉感”太强,仿佛COS了《独立日》、《变形金刚》等影片的片段并做了拼凑。

大场面不行,近身战也全是槽点,如同一场毫无经验的真人CS。

《上海堡垒》上映口碑票房全溃败,但这次不全是鹿晗的锅

一部“末日灾难”科幻片,氛围不够、人物僵化扁平、动作戏不亮,已经是完全失败。

但《上海堡垒》也并非一无是处。

曾经执导过《失恋33天》、《王贵与安娜》、《浮沉》等影视剧的滕华涛,家庭、爱情题材,才是他所擅长的领域。

《上海堡垒》中,江洋对林澜的暗恋、路依依和潘瀚田之间的心有口不言,都或多或少有触动人心的地方。

《上海堡垒》上映口碑票房全溃败,但这次不全是鹿晗的锅

《上海堡垒》上映口碑票房全溃败,但这次不全是鹿晗的锅

一条信息,从“我今天表现很棒吧”改成“我今天表现不错吧”,到最后的“我今天表现怎么样?”把江洋内心的忐忑、顾虑,展现得细腻而到位。

路依依念着潘瀚田的名字引爆炸弹的一幕,也是影片可称为泪点的细节。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上海堡垒》 便是如此,剧情的空洞、凌乱,让整个故事仿佛随机拼贴的短章,故事进展、人物情绪,都是断裂的。

戏中的演员在尬演,戏外的观众在捂脸,戏内、戏外,都无法进入影片所给的情境。

大家,都不信。

《上海堡垒》上映口碑票房全溃败,但这次不全是鹿晗的锅

于是,“江洋”的一脸深情只流于表面,“林澜”则充满了“我是谁我在哪儿我在干什么”的自我怀疑,“杨建南”的升职快到他自己都懵,“邵一云”的牺牲也像在说“我终于杀青了”……

演戏的,看戏的,都在煎熬。

所以,这样的一部影片,又怎么会是某个演员的问题?

即使换了人,也没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