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好词佳赏,共赏中国古典好诗好词!《上海堡垒》“沦陷”,是“故意黑”还是“自招黑”?

最近,电影《上海堡垒》火得一塌糊涂。不过,火的原因不是因为好口碑高票房,而是相反——极差的口碑和非常不好的票房。我们来看看豆瓣网的即时评分:

《上海堡垒》“沦陷”,是“故意黑”还是“自招黑”?

电影《上海堡垒》豆瓣评分

截止8月10日下午4点,这部电影有超过8万人评价,综合评分仅仅只有可怜的3.4分,比上映第一天又降了不少,并且打一星的接近60%!

网络上对《上海堡垒》遭遇“滑铁卢”的原因已经有了铺天盖地的评价,比如小鲜肉的形象不符合军人的特质、演员的演技充满了尴尬、电影故事逻辑混乱甚至是敷衍、特技制作没有达到观众预期等。

《上海堡垒》“沦陷”,是“故意黑”还是“自招黑”?

我觉得一部电影上映,既然面对的就是观众,就必须坦然接受观众的点评乃至批评。不足是向上的车轮,承认不足,才会在随后的作品中厚积薄发,取得满意的成绩。

然而,我们在网络上却看到电影《上海堡垒》男主角的一些粉丝,无法接受自己追逐的明星主演的电影遭遇“滑铁卢”的现实,面对大众一边倒的差评,竟然大放厥词说大家是在故意黑这部电影。

电影好不好,大众是最有资格评价的,即使有人故意黑,其力量也不足以大到左右大众舆论。换句话来讲,主角号称有6000万粉丝,如其为真,怕是比那一小撮“故意黑”的人的力量大许多吧,为什么没把舆论的“天平”倾斜过去呢?这就说明:电影本身出了问题,让大众无法对其有好感。

就算有许多观众“故意黑”,那也是一种自发的对当下电影“鲜肉横行”、“流量至上”、“粗制滥造”现象的一种竭力反正,说明中国的电影观众已经开始走向理性与成熟。任何“黑”与“白”其实都是有利益驱使的。但是,对《上海堡垒》众口一辞的“黑”,背后的利益驱动力是希望中国的电影好起来,让大众能够看到高水平的电影艺术作品。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希望我们的观众们,能够对那些粗制滥造的电影“一黑到底”!

《上海堡垒》“沦陷”,是“故意黑”还是“自招黑”?

然而,那些罔顾事实、一味为自己的明星主演的电影摇旗呐喊甚至采取低劣手段强行“洗白”的粉丝,却比电影的拙劣更让人不舒服、更让人不齿!殊不知,这样的行为非旦不能帮助自己的明星绝地反击,反而引起了观众更大的反感。这样的粉丝实实在在就是“猪队友”。

一部电影拍出来,得不到观众认可时,电影创作者们,请不要先入为主说“是这届观众不行”,得多在作品上找原因。而那些盲目追星的人,我只有一句话:请快快长大吧!

(注: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图片来自于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