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四川大學學者領銜的團隊在中國科學院與英國自然出版集團合作出版的期刊《細胞研究》上發佈報告說,他們發現凝血因子VII、IX和X除了在凝血過程中有重要作用,可能還可以對抗革蘭氏陰性菌,其中包括綠膿桿菌和鮑曼不動桿菌等耐藥性極強的“超級細菌”。明確以脂多糖水解爲基礎的抗菌機制和凝血因子的抗菌特點,結合以較低成本大規模生產這些凝血因子的能力,或能提供性價比高的新策略來對抗由抗藥性革蘭氏陰性菌引發的緊急公共衛生危機。

原標題:中國團隊發現凝血因子或有助對抗“超級細菌”

新華社倫敦8月9日電(記者張家偉)一箇中國團隊9日發佈報告說,他們發現凝血因子這種人體受傷後參與血液凝固的血液成分,有潛力在對抗多重耐藥的“超級細菌”方面發揮作用。

四川大學學者領銜的團隊在中國科學院與英國自然出版集團合作出版的期刊《細胞研究》上發佈報告說,他們發現凝血因子VII、IX和X除了在凝血過程中有重要作用,可能還可以對抗革蘭氏陰性菌,其中包括綠膿桿菌和鮑曼不動桿菌等耐藥性極強的“超級細菌”。

革蘭氏陰性菌的特點是具有由一層內細胞膜、一層薄的細胞壁和一層外細胞膜組成的包膜,這讓它們很難被殺滅。“超級細菌”導致的感染會造成緊急公共衛生風險,因爲目前缺乏對抗這類細菌的有效藥物。

報告通訊作者、四川大學學者宋旭說:“在研究中,我們發現人體內的一類抗菌性蛋白可以有效對抗耐藥的‘超級細菌’。許多抗菌物質都靶標的是細胞代謝過程或者細胞膜,但這些蛋白不同,它們是通過水解破壞細菌外膜的脂多糖來起作用的。脂多糖對於革蘭氏陰性菌的存活十分重要。”

團隊認爲,凝血因子這種水解細菌包膜中脂多糖的能力表明它們可能有抗革蘭氏陰性菌的潛力。團隊也在實驗室中進一步探索了其中的機制。

宋旭說:“目前已知沒有任何一種抗菌物質是通過水解脂多糖起效的。明確以脂多糖水解爲基礎的抗菌機制和凝血因子的抗菌特點,結合以較低成本大規模生產這些凝血因子的能力,或能提供性價比高的新策略來對抗由抗藥性革蘭氏陰性菌引發的緊急公共衛生危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