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

1964年5月,瀋陽飛機設計所提出了新型殲擊機的設計構想:突出高空高速性能,增大航程,提高爬升率和加強火力。1965年5月17日,新型殲擊機的戰技指標和研製任務被批准,並正式命名爲殲-8。1969年7月5日,瀋陽飛機公司製造的中國殲-8噴氣式戰鬥機首飛成功。

兵器譜 | 中國殲-8噴氣式戰鬥機

主要戰術技術性能

乘員:1人

機長:19.25米(不含空速管)

翼展:9.34米

機高:5.41米

動力裝置:2臺渦噴7甲渦輪噴氣發動機,單臺最大推力4400千克力,單臺加力推力6000千克力

實用升限:20800米

最大平飛速度:2693千米/時(高度≥13600米)

武器裝備:23毫米航炮2門,PL-2/2乙空空導彈2或4枚,火箭彈發射器2或4組

研製之路:艱辛探索和不懈追求

殲-8是中國高性能戰鬥機由引進仿製向自行研製發展的過渡。在仿製殲-5、殲-6和殲-7的過程中,中國航空工業已經打下了一定的技術根基,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更是培養了一支支精幹敬業的人才隊伍。懷揣着讓自己的飛機飛上藍天的夢想,中國航空工業的先驅們,憑着一腔激昂的報國熱情和一股執拗的不屈精神,開始自行研製新型戰機。1965年5月17日,新型殲擊機的戰技指標和研製任務被批准,並正式命名爲殲-8。從此,中國航空工業走上了一條自行研製高性能戰鬥機的全新道路。

殲-8原型機首飛成功——

1965年9月,設計工作全面展開。總的設計思路是穩中求勝,以殲-7飛機爲基礎進行改進,確保自行進行飛機研製的可行性。按照確定的設計方案,採用機頭進氣樣式,按照大後掠角、小展弦比、薄三角翼、下平尾、雙腹鰭的空氣動力學佈局形式,並使用兩臺改進的渦噴-7發動機......一系列的設計思路和方案逐漸清晰,殲-8飛機的全貌逐步完整地呈現在中國人自己的圖紙上,並一步一步實現在生產線上。

1965年12月,殲-8飛機的木製樣機通過審查,次年3月進行現場設計,1967年初工廠開始試製,1968年7月,首批兩架殲-8飛機總裝完畢,1969年7月5日,試飛員尹玉煥駕駛殲-8原型機首飛成功,中國人自行研發製造的飛機終於衝上了藍天。

攻克空心葉片鑄造技術難點——

通往成功的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可每一個腳印都銘記航空工業先驅們的艱辛探索和不懈追求。單從發動機來講,爲了滿足殲-8飛機高空高速的設計要求,必須加大原有殲-7發動機的推力,如果增大發動機推力,渦輪前溫度就必須提高約100攝氏度。爲了解決葉片耐高溫的問題,621所副所長、鑄造專家容科提出採用空心氣冷葉片,並與瀋陽金屬研究所、瀋陽發動機設計所等單位通力合作,協力攻關。當時國外剛剛研發出這項技術,處於高度保密狀態。瀋陽金屬研究所著名金屬學和材料學專家師昌緒放出豪言:凡是人家能做的,我們肯定能做。在他的主持下,多方面技術力量會集到一起,攻克了空心葉片鑄造的所有技術難點。1966年,中國第一片鑄造多孔氣冷鎳基高溫合金葉片研製成功,並安裝在發動機上試車成功。中國就此成爲世界上較早在航空發動機上採用鑄造空心葉片的國家之一。

解決翼面顫振問題——

殲-8飛機在研製中遇到了翼面顫振現象,飛機總設計師顧誦芬親自主持參加了高速風洞飛機模型油流試驗、地面共振試驗等,在各方面專家和技術人員不斷調整飛機外形結構、裝置和氣動佈局等因素的過程中,試飛員鹿鳴東不顧危險反覆試飛,直到徹底解決這個問題。談到危險,鹿鳴東曾說:“對我們飛行員來講,生死問題早已經解決了。需要我們怎麼試,我就去飛。”之後,飛機又出現了跨聲速時振動的現象,從沒接受過飛行訓練的顧誦芬三次搭乘鹿鳴東駕駛的殲教-6型教練機,近距離尾隨殲-8飛機飛行,在空中進行觀察和拍攝,分析可能存在的問題,並最終徹底解決了振動。

作爲自主產權第一機,殲-8放飛的是國人的夢想,挺起的是國人的脊樑。殲-8飛機的研製之路充滿艱辛坎坷,中國航空工業的先驅們,用激情、熱血甚至生命,生動詮釋了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犧牲奉獻的科技報國精神。

兵器譜 | 中國殲-8噴氣式戰鬥機

現陳列于軍博展覽大樓一層兵器大廳的中國造殲-8殲擊機

兵器譜 | 中國殲-8噴氣式戰鬥機

觀衆參觀中國造殲-8殲擊機

來源:根據《軍博點兵》一書整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