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記者聯繫代筆服務賣家,提出想靠作文競賽獲獎參加自主招生的需求。參賽經驗豐富的長春某高中高二學生於龍告訴記者,不少作文競賽需要層層晉級,才能闖進決賽階段,每次晉級都要繳費報名,每次繳費都會提高金額:。

與媽媽事先的計劃不一樣,胡心嵐這個暑假居然很閒。她本來會像去年暑假一樣,馬不停蹄地飛往各地,參加一些全國性作文競賽的現場總決賽或夏令營。

結果,今年這些作文競賽和夏令營,不是乾脆沒搞就是取消了。雖然也有賽事活動仍在繼續,媽媽卻冷淡地跟她說:“別去了,沒用了。”

今年9月開學,胡心嵐就升高三了。她一直都挺努力,但成績一般,尤其數學和英語。若想靠高考成績上名牌大學,希望渺茫。

媽媽卻並不甘心,且早有打算——她發現女兒作文寫得不錯,便指望她爭取作文競賽得獎,參加自主招生,砸開名校的門。

從高一開始,新概念作文大賽、北大培文杯、全國中小學生作文創新大賽、語文報杯、葉聖陶杯、中華聖陶杯、求學杯、冰心杯、開拓杯、成龍杯……胡心嵐在媽媽的攛掇下,能參加的都參加,也小有斬獲,連她自己也希望再參加一屆,爭取拿更高的獎項。

去年9月,教育部印發《關於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辦法(試行)》,決定對全國性競賽活動實行清單管理制度。

今年4月,教育部公佈2019年度面向中小學生舉辦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作文競賽只有世界華人學生作文大賽、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和“葉聖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三項名列其中。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表示,此舉旨在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課外負擔。近年來,部分社會團體和企事業單位舉辦的各類競賽,存在嚴重應試傾向,與招生入學掛鉤,名爲發展教育,實爲謀取利益,給學生增加了課外負擔,嚴重干擾了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

個別全國性作文競賽本以弘揚中華優秀文化、促進全民閱讀、提升青少年人文素養等目的爲初心,也兼具選拔人才的功能,如何在舉辦過程中謀利?都是哪些人在從中漁利?除了應試等功利目的,作文競賽對青少年來說,到底有什麼價值?記者帶着這些問題展開調查。

步步爲“盈”,作文競賽成搖錢樹

在相關整頓活動出臺之前,參加絕大多數作文競賽都需繳納報名費。區域性或全國性的作文競賽,報名費多在50至200元之間。

一些面向全國中小學生的知名作文競賽,參賽人數高達10-30萬人,雖然單筆金額貌似不大,但僅報名費一項收入就已逾千萬元。

“報名費只是‘首付’。”

參賽經驗豐富的長春某高中高二學生於龍告訴記者,不少作文競賽需要層層晉級,才能闖進決賽階段,每次晉級都要繳費報名,每次繳費都會提高金額:

“比如初賽報名費100元,複賽報名費就是200元。

假如你複賽得了省級三等獎,按理說不能再參加國家級比賽了。但沒想到吧,你還可以參加‘復活賽’。

當然不是白參加,復活賽除了更高的報名費,還必須配合上相關的網絡課程,購買指定的學習資料,七七八八算下來,五六百塊都止不住。”

有些作文競賽在晉級過程中,除了繳納報名費,還必須參加“寫作夏令營”“小作家交流營”等活動。複賽或決賽多在夏令營期間舉辦,不參加就相當於失去比賽資格。

有的作文競賽名義上不收報名費,但要求必須訂購主辦方出版的刊物,參賽作文必須寫在隨刊附送的稿紙上,複印無效,以此變相收費並帶動刊物的銷量。

於龍所在的學校並非重點高中,班級同學也不是都有作文特長。他們起初參加作文比賽是由學校組織的,沒想到幾乎全班同學都通過了初賽。

一位在別的高中就讀的同學告訴他,他們班初賽差不多也是全班通過。

於龍從那時起就開始懷疑,某些作文競賽的初賽究竟有沒有篩選功能。

能否晉級當然要看實力,而收費則“貴”在參與了。有的只要繳了晉級報名費,參與了晉級比賽,不管作文寫得怎麼樣,至少都能保證得個三等獎。

“初賽後我都忘了這茬兒,主辦方還堅持不懈地一再發短信,提醒我及時付費參加複賽。”

主辦方堅持不懈地給於龍發短信催他付費參加晉級賽。然而只有總決賽免費,其他階段晉級賽報名費逐級遞進。

於龍說他那段時間忙於準備月考,“複賽作品的很多材料都是臨時在網上搜的,寫得連自己都看不下去,甚至可以說有點垃圾了。”但最後還是得了三等獎,並且立等可取:今天交作品,明天就公佈成績。

“怎麼說呢?對得起我交的那筆錢了吧。”於龍告訴記者,要不是出新政策了,他還想繼續參賽,“雖然有點花錢買獎的感覺,可還想靠它參加自主招生,萬一撞上狗屎運呢。”

因和頂尖高校自主招生掛鉤,爲滿足學生們的“需求”,某知名全國性作文競賽在2018年高校自主招生前,突擊進行了一場高三衝刺賽。

據記者調查,報名人數雖只有三五百人,但報名費高達三千餘元,主辦方憑此輕鬆入賬上百萬。

由於時間緊迫,主辦方來不及使用網上監考系統,監考人員臨時每人加了幾十名參賽學生的QQ號,讓學生們開着攝像頭在監控下寫作。辦公室網絡帶寬不夠,監考人員甚至跑到網吧視頻監考。

有學妹問胡心嵐哪個作文比賽含金量高,胡心嵐脫口而出的卻是:“還真是含金啊,十分燒錢!”

如果想從初賽走到決賽,不算到各地參賽的路費和食宿費,光報名費、課程費、資料費、遊學費,少則要花六七百,多則要花六七千。

“還是挑便宜的參加吧!”她苦笑着說。

靠樹乘涼,競賽“恩澤”多個行業

如果沒有教育部的此番整頓,家長們並不清楚到底哪些作文競賽確有含金量。“有棗沒棗,先打三杆子再說!”胡心嵐媽媽的心態,在一些家長當中很有代表性:爲給孩子在各階段升學助力,有任何機會都緊緊抓住。

在與高招掛鉤的誘惑下,本來鼓勵學生髮散思維、打破束縛、真誠表達自我的作文競賽,也被整理出了“套路”。

網上有針對不同作文競賽的獲獎攻略:哪個盃賽傾向愛情小說,哪個盃賽鼓勵抒情散文,哪個盃賽類似於高考作文,哪個盃賽讚賞出奇出新……以及每個盃賽什麼級別獎項,具體對應哪家大學的自主招生資格,都被歸納總結出來,以便“對症下藥”。

有些主辦方還圍繞自己的杯賽“口味”,開發寫作技巧培訓課程兜售。

記者在調查中還發現,網上存在爲作文競賽有償代筆的服務,一些著名全國性作文競賽的參賽作品都明碼標價,只要無需現場參賽的,都可以按篇付費請人代筆。

記者聯繫代筆服務賣家,提出想靠作文競賽獲獎參加自主招生的需求。對方表示:不包得獎,但曾有十餘次代筆作品獲獎的經歷。他還列舉了個獎項,聲稱憑此即可獲得我國某著名高校的自主招生資格。

記者查閱他所提院校的自主招生簡章,該獎項並未列在其中。賣家稱,付費後拿到代筆的作文需要等幾周時間,因爲“業務量太大,供不應求。”

中學階段,還有中招或高招的招生章程作爲指向,學生和家長可以藉此分辨。而在小學階段,由於很多地區小升初名義上雖不許“擇校”,個別名校招生卻另有一套不擺上檯面的“擇優”標準,導致家長帶孩子參賽的心情更爲迫切和不分青紅皁白。

“家長多數都不在這個行業裏,分不清什麼比賽正宗,什麼不正宗。”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的小學語文教師宋國萍對記者分析說,“對很多家庭來說,參賽費也不算高。如果學校組織,語文老師一聲令下,家長和孩子們都願意參加。”

部分語文老師號召學生參與作文競賽,既有促進教學的目的,也不無私心。

很多地方教師評職稱,都需有曾指導學生獲獎的經歷。語文和數理化、英語等學科相比,競賽數量少得多,幾乎只有作文競賽可以參加,語文老師對率領學生參與作文競賽的熱情很高。

由於不少作文競賽都不是現場寫作,或只有最終決賽才需現場寫作,語文老師的指導水平,幾乎直接決定學生參賽作品的質量。

記者採訪瞭解到,有的小學老師爲輔導學生獲獎,把學生的作文改得面目全非,遠超同齡學生水準。最終獲獎後,老師都不好意思把獎狀給學生,只作爲評職稱時的“資本”,留在自己手裏。

市場上各種機構舉辦的作文競賽魚龍混雜,作爲教育從業者的語文教師,大多能分辨真僞輕重。他們知道並不是指導學生參加任何競賽獲獎,評職稱時上級部門都認。

但有些機構——比如期刊——辦的作文競賽,雖然獎項沒什麼含金量,如果自己能積極組織學生參與,混個臉熟,以後在相關的期刊雜誌上發表論文,也同樣有助於評職稱。

這樣,學生們交的參賽費,相當於幫老師出了買論文版面的費用。

那麼,除了應試等功利目的,作文競賽對青少年來說,到底有什麼價值?參加作文競賽,能有助於青少年提高寫作水平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