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後第一週,重頭戲當然是俄羅斯聖彼得堡賽蒙揚奇劇團的經典默劇《瞧這一家人》!六位小丑藝術家扮演性格迥異又行事誇張的一家六口,上演了一場父母與熊孩子間的惡作劇大作戰。“無需任何言語,大人和小孩兒就能一起在歡聲笑語中欣賞這部劇。”這樣的治癒系劇目,放完長假回來看再合適不過了。

誇張的妝發,豐富搞怪的肢體表演,“小丑”在俄羅斯不同種類的表演藝術當中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無論是典雅的芭蕾還是熱鬧的喜劇,都能夠看到他們的身影。

在走進劇場感受歡樂和感動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下俄羅斯小丑的前世今生,科班出身的他們每段表演可都是有跡可循的。

俄羅斯小丑的前世今生

俄羅斯這個國家與馬戲文化之間的淵源可以追溯到近一千年前。早在11世紀,俄羅斯就出現了在街頭表演唱歌、跳舞、魔術和滑稽場景的“吟遊小丑”(minstrel-cum-clown),而在固定的劇場中表演的馬戲團出現在19世紀下半葉。1877年,以其大膽的馬術表演聞名於歐洲的意大利馬術師加塔諾·西尼塞利(Gaetano Ciniselli)在聖彼得堡開設了俄羅斯歷史上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馬戲團——聖彼得堡國家馬戲團(Bolshoi saint petersburg State Circus)。

馬術師加塔諾·西尼塞利 ©Museum of Circus Art under the St.Pet

聖彼得堡國家馬戲團 ©Bolshoi saint petersburg State Circus

1878年聖彼得堡國家馬戲團表演現場 ©Liberary of Congress

20世紀時的馬戲團幾乎成爲了俄羅斯的一張“文化名片”,其中以小丑爲代表的多個角色更是以精湛的技藝而聞名。名爲“莫斯科馬戲團”(The Moscow Circus)的演出團體多次曾在美國巡迴演出,並以此帶領俄羅斯的馬戲團踏入國際舞臺。社會的發展也使得馬戲已不只是娛樂產業的一部分,更是一種藝術形式、藝術文化。

俄羅斯早期的馬戲團及馬戲小丑形象 ©Kat Thompson

俄羅斯早期的馬戲團及馬戲小丑形象 ©Kat Thompson

俄羅斯早期的馬戲團及馬戲小丑形象 ©Kat Thompson

環遊世界雖然讓俄羅斯的馬戲團深受不同國家觀衆的喜愛,但也讓他們發現了問題所在。那時的“小丑”更像是喜劇演員,基於文字遊戲的表演在演員與外國觀衆之間形成了語言障礙。於是從那時開始,小丑們的表演越來越傾向於“默劇”,他們在減少語言表達的同時加強肢體動作,逐漸發展成爲今天的《丑角雙薪》、《瞧這一家人》、《小丑阿米》這樣的小丑喜劇。

資料中記載的以“肢體語言”爲標誌的新型小丑表演 ©Kat Thompson

科班出身的“三高”小丑

與舞臺上呈現出的“笑果”不同,俄羅斯小丑大多出身於科班,並且有“三高”的特點:高學歷、高水準和高地位。19世紀下半葉的俄羅斯就已經有了培養專業馬戲演員的馬戲學校。迄今爲止,許多優秀的俄羅斯小丑演員都畢業於小丑專業或師從小丑表演大師,至少擁有一個與戲劇藝術有關的學位。

在馬戲學校中訓練的演員們

在馬戲學校中訓練的演員們

經過多年的發展,“小丑”角色已經不僅僅侷限於馬戲表演中,基於系統而專業的訓練,他們陸續開始進行與馬戲不同的喜劇表演,創作屬於自己的個人表演秀。

現代小丑喜劇表演領域中極具代表性的丑角大師斯拉法·波普林(Slava Polunin)作爲一名畢業於馬戲院校的小丑演員,在創作個人表演秀的同時也在探尋“小丑”的更多可能性。1968年,他創辦了俄羅斯第一個專門培養“小丑”的學校——Licedei戲劇學院(Teatr Licedei)。

Licedei戲劇學院與學院藝術家 ©Teatr Licede

在他的理念中,把現實生活多樣的面貌搬上舞臺、讓更多人從表演中感受到愛和理解是“小丑”的責任,同時他認爲,與觀衆充分地互動並將他們納入表演,應該成爲“小丑喜劇”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這也是他建立這所學院並一直在堅持的理念。

《瞧這一家人》海報

從Licedei戲劇學院走出的小丑演員都已成爲當今喜劇表演界的中堅力量。其中最爲大家熟知的,就是2003年畢業於戲劇與默劇專業的這六位小丑演員,他們是Licedei戲劇學院“戲劇與默劇”專業的第一屆畢業生。帶着身爲“小丑”的責任感,他們踏上了小丑喜劇的表演之路。由他們組成的俄羅斯聖彼得堡賽蒙揚奇劇團,已經是世界範圍內知名的喜劇表演團體,喜愛他們的觀衆覆蓋每一個年齡層。

他們的每一段表演都有跡可循

帶着Licedei戲劇學院所傳遞的表演理念,來自“戲劇與默劇”專業的六位演員創作了這部源於現實生活的作品《瞧這一家人》。這部原本在畢業演出中表演的作品起初並不成熟,經過不斷的改編和調整,它找到了符合世界各地觀衆的欣賞口味,並在2005年法國阿維尼翁藝術節上一舉成名。

《瞧這一家人》劇照

爲什麼《瞧這一家人》能夠讓觀衆感受到心靈上的親近?因爲他們在“這一家人”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對於這部戲來說,能讓觀衆對人物產生共情,只因爲主題是家庭。我們每個人都源自家庭、延續家庭,這道理再簡單不過了。”

《瞧這一家人》劇照

而劇中每一個有跡可循的細節,也讓小丑的魅力在不斷增加。“整場演出都由演員自己對角色的速寫構成,這來源於我們自己的童年以及成長過程中的個人經歷。”

“這一家人”中飾演“媽媽”的奧爾加·葉利謝耶娃坦言,她在表演中只需要模仿自己的媽媽。劇中的她在馬上就要生下第5個孩子,同時還在不斷地調教着另外幾個讓人頭疼的孩子。“把母親教育我的方式帶入到表演中,再與自己的心理學基礎和搞笑技能融合,結果就是你們看到的‘媽媽’了!”

《瞧這一家人》中的媽媽

雖然是“家裏”最大的孩子,但卻熱衷於惡作劇戲弄別人,並且在試圖瞭解自己能走多“遠”——現實中的卡蘇揚·雷金也是如此。“雖然沒有表演的那樣誇張,但我的確喜歡‘惡作劇’,還喜歡和父母鬥嘴、‘折磨’姐姐。好像一切都沒有變。”

《瞧這一家人》中的大兒子

圖片看着不過癮,來段視頻先睹爲快!

△ 《瞧這一家人》宣傳視頻

2018廣東國際戲劇展展演劇目

經典默劇《瞧這一家人》

▪ 演出時間:

2018年10月12日(週五)20:00

2018年10月13日(週六)15:30、20:00

2018年10月14日(週日)15:30

▪ 演出票價:

80/180/280/380/480/680

▪ 演出時長:

約90分鐘(無中場休息)

▪ 優惠套票:

788(480*2)/900(380*3)

(劇院會員尊享折上折)

▪ 溫馨提示:

本劇院需一人一票(包括兒童),手抱嬰兒謝絕進場。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