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鄄城縣加快推進現代高效特色農業發展

  鄄城縣積極適應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新常態,努力探索促進農業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發展方式,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呈現加快發展態勢。

  一、設施農業建設穩步推進。鄄城縣將設施農業作爲促進傳統農業轉型,效益農業發展的重要工作,以溫室大棚爲抓手,紮實推進設施農業的普及和發展。在此基礎上,將設施農業與生態循環農業融合發展,充分挖掘農業生產、文化、休閒功能,形成產業融合、優勢互補。在政策鼓勵和涉農部門的推動下,全縣設施農業發展勢頭明顯加快,並具有一定規模。今年全縣新建2600個科技含量高的冬暖溫室大棚、3000多個拱棚。同時,加大培訓力度,提高經營者的操作水平,增強運用設施的技能和配套生產技術能力,達到增產增效的目的。

  二、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鄄城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邁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績。全縣已流轉土地近30萬畝,其中託管18萬畝,由傳統單一的冬小麥、夏玉米,轉變成經濟林特色種植、露地瓜菜及高附加值經濟作物並行的種植模式,有效促進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但還存在着農業基礎設施脆弱、農村經濟結構不合理、農產品流通不暢、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勞動者素質不高等問題,制約着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三、家庭新型經營主體迸發新活力。當前鄄城縣農業發展進入了新階段,農業人口的大量轉移和越來越多的農產品走向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生產,催生了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各種新的農業經營形式的成長。以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農業產業化企業爲主要形式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應運而生,促進了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帶動了農業產業化的進一步發展。目前全縣已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3280家,其中國家級示範社2家、省級14家、市級32家,縣級61家;家庭農場107家,比上年增加20家;全縣流轉土地30萬畝。2018年計劃增加省級示範社2家,市級3家,縣級12家,流轉土地10萬畝,並建立激勵機制,出臺鼓勵新型經營主體的相關政策,對新、特、優農產品種植加工給予一定補助,涉農項目優先投入。針對目前我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規模小、實力弱、組織化程度低、規模化程度不高、社會化服務滯後、帶動能力不強的問題,認真研究和解決。今年我們將廣泛宣傳推廣示範合作社和示範家庭農場典型,選舉10名新農人,全力帶動全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康有序發展。

  四、生態綠色農業實現新突破。鄄城縣以推進現代農業標準化生產示範區建設爲抓手,牢牢抓住綠色生態這個關鍵和靶心,加快發展綠色生態農業,農業綠色轉型步伐明顯加快,綜合效益穩步提升,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全縣申報綠色無公害農產品65個;配合省、市蔬菜農殘抽檢40次,抽檢樣品400個,合格率100%;建設省級農業標準化基地3個,被確定爲“山東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創建縣”;建設農產品質量追溯點29個,建立了追溯平臺和產品追溯機制。在此基礎上,藉助綠色生態優勢,改造提升傳統農業,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實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提升工程,營造有效的體制機制和社會環境,努力打造鄄城縣綠色生態農業樣板。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