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安史之乱前的唐朝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中国人再一次站上了世界的巅峰。在军事上,唐帝国对周边地区形成了压制的态势,整个社会风气也显得那么的欣欣向荣,而在我看来铸就这一盛事最重要的原因则是唐朝的统治集团在文化上采用了开放包容的态度,它体现在对宗教信仰的尊重,对文学艺术的提倡,对国家制度的变革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开放等许多方面,可以说此时的大唐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性帝国。

开放包容的态度让唐朝前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华夷爱之如一

自古以来,中国的封建统治者总是重视中原的汉族,而轻视周边的少数民族,因此严重阻碍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然而在这一点在唐太宗的李世民的身上得到了改善,他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而贱夷狄,而朕独爱之如一。”以求平等对待少数民族的人民,尊重他们的文化和生活习惯。虽然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唐朝的统治集团难免受到历史局限性的影响,但这依然是一种了不起的进步。而唐太宗自己也被周边的少数民族国家称为是“天可汗”。

开放包容的态度让唐朝前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对宗教的尊重与宽容

唐朝的开放还体现在对于宗教的态度上,基督教最早就是在贞观年间通过波斯传入中国,公元635年,波斯有个叫大德阿罗本的人带着经书来到长安,李世民派了宰相房玄龄前往迎接,足以看出他对宗教的重视。而此时传入中国的是基督教的聂斯托留派,后再被官方称为景教。而大名鼎鼎的玄奘法师虽然没有得到唐太宗的批准就西行取经,但当他带着大量佛教典籍回到中原的时候,却受到了李世民的隆重接见,对其大加赞赏,而并没有追究他私自出境的行为。

开放包容的态度让唐朝前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诗人的巅峰

古今中外,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往往能体现出一个国家的兴衰,唐诗也不例外。唐朝出现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诗人,王维、孟浩的山水田园派,以岑参、王昌龄的边塞诗派,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以及杜甫的现实主义,可谓是百花齐放,辉煌灿烂。王昌龄在从军行中写道:“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那种气吞山河的豪情是不是与西汉名将陈汤名句“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交相辉映。而李白吟唱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则体现出那个时代的诗人内心所拥有的强大自信心。

开放包容的态度让唐朝前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学术思想的包容

在唐朝的统治中,武则天重佛,李隆基重道(李隆基对道家思想颇有自己的见解,重新解释了“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他认为道是可以言说的,但道并不是永久不变的)。在政治清明的开元年间,唐玄宗用了代表儒家仁人君子形象的张九龄,也用了崇尚法家思想的李林甫,尽管李林甫嫉贤妒能,但他对唐朝在律法方面的完善还是有贡献的。主持修订了《永徽律疏》,对其合理性做了一定的优化。从7世纪初到9世纪末,日本先后派19次遣唐使来到长安交流学习,借鉴中国的政治制度与发展制度,与周边各国展开了贸易合作。

开放包容的态度让唐朝前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任用少数民族将领

李世民的“华夷爱之如一”的政策在开元年间也得到了很好的执行,高仙芝(高句丽族)镇守安西四镇攻灭小勃律、哥舒翰(西突厥部)数次大破吐蕃军,都为唐朝巩固西域势力立下了汗马功劳。虽然后来有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安史之乱,让唐朝由盛转衰,但这事实上是由李隆基执政晚期沉迷声色,荒废国政以及制度上的弊端发展到一定程度所导致的结果,也终结了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而任用少数民族官员本身并非是错误。契丹族的李光弼成为平定安史之乱重要功臣也是最好的证明。

开放包容的态度让唐朝前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思想与学术上开放包容的态度造就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唐盛世,使得社会富足,军事强盛,文化兴旺,老百姓们过上了“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的小康生活,为中国历史写下了美好的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