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長安劍評“曹園”事件:保護環境生態,以淨化政治生態爲先)

彎成一彎的橋樑

倒映在這湖面上

你從那頭瞧這看

月光下一輪美滿

……

十幾年前一曲《牡丹江》唱遍大江南北街頭巷尾,牡丹江“塞外江南”的美景爲人熟知。最近牡丹江再次“火了”,不過這次,卻是因爲這靜謐小城的美景遭到破壞——

近日有媒體爆出,在森林資源豐富的黑龍江牡丹江市,有人在張廣才嶺國有林區裏毀林削山挖湖大興土木建設私家莊園,名喚“曹園”,氣勢恢宏,狀似皇宮。牡丹江市國土部門曾三次作出拆除並罰款的行政處罰,卻都成爲“一紙空文”。

媒體評曹園事件:保護環境生態 先淨化政治生態

本文圖片均來自“中央政法委長安劍”微信公號

讓大家心中掛念的,就如同《牡丹江》裏的那句歌詞:“那段斑駁的磚牆,如今到底啥模樣?”目前,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黑龍江省方面已成立督查、調查組,開展覈實調查。

在生態環境保護區搞違章建設,已經成爲一個“見光死”的高危事件,屢屢曝光,引起熱議——

陝西西安。早在2002年,就有開發商在秦嶺北麓違規建設別墅,此後違建別墅瘋狂蔓延,竟達千餘棟之多。秦嶺別墅的生態壞賬,更是在習近平總書記四年六次批示指示之後,才最終得到清算根除。問題頑固到近乎荒謬的程度,着實匪夷所思。

河北石家莊。2013年,一個被媒體形容爲“堪比秦嶺別墅”的住宅項目“西美金山湖”拔地而起,盤踞在當地人稱爲“玉山”的山體北側。據統計,石家莊鹿泉區曾對“西美金山湖”項目的違法建設和違規銷售行爲,累計查處達40多次,卻攔不住“一直查一直建”。

加上這次的牡丹江,除了破壞環境生態外,它們的共同之處還在於在一次次整治檢查之後仍屹立不倒。

媒體評曹園事件:保護環境生態 先淨化政治生態

社會各界之所以對這類違建保持高壓式關注,根子只在一個詞:生態。

違章建築的建設及長期存續,當然損害了當地的自然生態和生物資源,侵害了全民共有的環境權利,更重要的是,在處置違建中體現出的形式主義、執法不嚴,乃至姑息縱容、欺上瞞下,也嚴重破壞了政治生態。

因此,要挽回青山綠水、天朗氣清,就必須嚴肅淨化生態環境,而且要以整頓政治環境爲先。

俗話說,“瘡疤見光易好,傷口捂着易爛”。自整治秦嶺別墅開始,對於如何打掉生態環境“攔路虎”,我們已經積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協同作戰”經驗——

輿論監督做先鋒,暴露問題、形成氣候打開突破口。從三起事件中可以看到,藏在深山老林裏的違章建築之所以爲天下知,靠的是既有素養又有敏感性的新聞媒體。

點起燎原之火的那篇報道,往往歷數違建成因、治理歷史、整頓難題,以一份病歷式的深度報道破開當地“諱疾忌醫”的隱祕。通過把所有荒誕交由公共理性評判,輿論監督的全面曝光讓生態危機不會再因爲官員的敷衍塞責而轉移了焦點,這就爲後續的實質整頓打好了前站。

官方跟進做主力,高層部署、各方協調進行地毯式推進。坦率地說,淨化生態環境離不開領導幹部,尤其是高級領導幹部的重視關注——多次整改處罰,搞了幾年乃至十幾年都沒有成功,無論是執法不力、蓄意包庇還是確有苦衷,顯然當地政府有關職能的正常運轉已經失靈。

在石家莊、牡丹江事件中,都是省主要領導同志直接介入,牽頭開展聯合調查、系統整治、追究問責,這也確保了調查整頓具有了破除阻力、治病去根的應有力度。

政府與輿論組成聯軍,保持開放、緊密互動做好戰略鞏固。淨化生態環境,每一個案例都勝過一打文件。事實上,正是中央在秦嶺別墅案中的嚴肅態度與開放精神,正是中央通過案件處理彰顯的生態意識,讓這起案件成爲經典,讓破壞生態,無論是自然生態還是政治生態,成爲不可觸碰的禁區。

一個典型標識就是,秦嶺別墅歷時4年才最終徹底整改,石家莊別墅案從媒體報道到省委主要領導批示間隔僅有一天,當晚就開始連夜拆除,而牡丹江莊園案曝光至調查組入駐,不過48小時。

拔出蘿蔔帶出泥,治理環境生態,也要根治背後遭到破壞的政治生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政治生態和自然生態一樣,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現問題,再想恢復就要付出很大代價。前不久出臺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更是將淨化政治生態作爲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提出必須把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作爲基礎性、經常性工作。

來自各個層面的關注將成爲整治環境生態、淨化政治生態的新常態,今日之中國,有敢破壞生態者,天下共擊之!

潘晴晴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潘晴晴_NBJS583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