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綿陽新聞網訊(記者 楊檎 文/圖)地大物博的北川不斷給人們帶來驚喜,日前,一植物新物種又在北川被發現,且在國際上被正式命名爲“北川驢蹄草”。他們歷時三年多,通過野外調查、文獻查閱和標本比對,認爲該物種以葉緣具細密鋸齒、花梗彎垂、花腥紅色、雄蕊藥隔寬大扁平等特徵與驢蹄草屬已知種類均明顯有別,同時也得到了核基因和葉綠體基因聯合建樹分析的分子系統學結果的支持,最終確認爲新物種——“北川驢蹄草”。

小寨子溝發現新物種

北川驢蹄草命名人(張濤)在野外採集

小寨子溝發現新物種

中國綿陽新聞網訊(記者 楊檎 文/圖)地大物博的北川不斷給人們帶來驚喜,日前,一植物新物種又在北川被發現,且在國際上被正式命名爲“北川驢蹄草”。

11月2日,植物分類學專業雜誌Phytoaxa刊登了一篇文章《A new species of the Ra-nunculaceae from southwestern China based on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data》(中文翻譯“基於形態和分子證據的中國西南毛茛科植物的一個新物種”)。該文章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繫統與進化植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劉冰、楊永、孫添添和成都信息技術大學的郝雲、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賴陽均,以及四川小寨子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張濤、賀飛聯合署名發表。他們歷時三年多,通過野外調查、文獻查閱和標本比對,認爲該物種以葉緣具細密鋸齒、花梗彎垂、花腥紅色、雄蕊藥隔寬大扁平等特徵與驢蹄草屬已知種類均明顯有別,同時也得到了核基因和葉綠體基因聯合建樹分析的分子系統學結果的支持,最終確認爲新物種——“北川驢蹄草”。

據悉,第一次發現該物種並促使植物專家注意的人是小寨子保護區的職工張濤。2013年4月27日,張濤在北川片口自然保護區水漕口區域修建科考小木屋時,第一次發現了這一奇特的植物。因此該新物種拉丁名Calthadysos-moidesTaoZhangetal,也即第一命名人爲張濤(拉丁名Calthadysosmoides直譯爲“八角蓮似的驢蹄草”)。鑑於該新物種發現地爲北川,因此張濤將其中文名命名爲“北川驢蹄草”。

後來,植物專家們又於2014年和2015年相繼在小寨子溝自然保護區雞灣溝等區域也發現了這一新物種的蹤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