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談論中國科幻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前段時間,《流浪地球》大熱,再一次激起了人們對無垠太空的嚮往。

當我們在談論中國科幻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流浪地球》

這部融入中國人的價值觀和想象力的影片,從特效,劇情,票房,口碑都可謂優秀。它在中國科幻電影發展史上,也必將留下重要一筆。下面讓我們回顧一下,那些令國人難忘的“科幻往事”。

魯迅“改寫”凡爾納

魯迅“改寫”凡爾納100年前的五四運動宣揚“德先生”與“賽先生”的文化思潮爲科幻在中國的萌發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很多著名的文學名匠都曾翻譯或寫作過科幻小說。

爲中國科幻敲響第一聲鑼鼓的是思想家 、著名學者梁啓超,他用文言文翻譯了凡爾納的《十五小豪傑》。1903年,在日本留學的魯迅開始翻譯凡爾納的小說《月界旅行》、《地底旅行》(《地心遊記》)。魯迅的翻譯底本是日文譯本,由於時代所限,不僅有加筆和改譯還有錯譯。但是,魯迅的目的十分明確,那就是“ 獲 一 斑 之 智識,破遺傳之迷信,改良思想,補助文明”,通過科幻小說來改造中國人的思想意識,可以說,除了對自然科學的關注,凡爾納的作品已經完全被魯迅脫胎換骨了。


當我們在談論中國科幻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在上世紀20年代,中國電影人就開始嘗試製作各類科幻影片。1928年,第一部中國科幻類電影《莊子夢蝶》誕生。時至1939年,上海新華影業公司組織拍攝了中國真正意義上的首部科幻電影《六十年後上海灘》。整部影片由曾指導過《紅羊豪俠傳》的著名導演楊小仲執導拍攝,當時最炙手可熱的兩大笑星韓蘭根、殷秀芹出演。影片滑稽幽默,講述了兩職員醉後,夢中所經歷的詭異人生故事,想象了60年以後上海灘的情景。


美蘇爭霸啓發太空夢

1954年,鄭文光在《中國少年報》上發表了科幻小說《從地球到火星》,講的是3箇中國少年渴望宇航探險,偷開出一隻飛船前往火星的故事。雖然篇幅不長,情節也不復 雜 ,但卻是1949年後第一篇人物、情節俱全的科幻小說。這篇小說竟引起北京地區火星觀測熱潮,人們排着隊去建國門的古觀象臺觀看星象。

1958年,前蘇聯和美國相繼發射人造地球衛星之後,黨和國家對航天航空非常重視,文藝領域湧現了不少科幻作品。1958年,田漢同名話劇《十三陵水庫暢想曲》被改編成電影,“可以隨時控制雨量”,成爲當時片中最爲人津津樂道的科幻想象,也成爲新中國第一部科幻片。


當我們在談論中國科幻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同年,作家柯巖、子友創作了兒童劇《飛向星星世界》,戲的主線是少先隊員要乘少先一號火箭到月球籌建少先城。柯巖特別提到,中國劇協主席、戲劇家田漢來看演出,看到劇中嫦娥出場時,他一下子嚴肅起來,對柯巖說:“這不行!再浪漫也不能失真嘛!嫦娥畢竟只是傳說……”柯巖忙說:“您別急,往下看,您再往下看!”當田漢看到嫦娥對小宇航員自報家門說:“我是國家歌劇院的演員,爲了迎接你們在此專候……”時,田漢高興地大笑起來說:“這就好,這就好!”

這部戲的劇場效果出奇熱烈,全場觀衆不時起立鼓掌,小演員失重飛起來時,全場大聲歡呼,大部分孩子離座奔向舞臺,遲遲不肯回座位。演出後,劇組收到了大量觀衆來信,孩子們紛紛表示要學習劇中人一輩子獻身科學,爲國爭光。1959年,建國十週年的慶典遊行上,文藝界的第一輛彩車就是《飛向星星世界》的少先一號飛船。當彩車經過天安門城樓時,火箭冒出白煙預示着飛船點火起飛。此刻天安門城樓上的毛主席、周總理、朱老總等國家首長特別高興,他們鼓掌並向彩車上的“宇航員”們頻頻揮手。


新時代的科幻夢

改革開放初,葉永烈的《小靈通漫遊未來》,1978年由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成爲80後的科學啓蒙書。童恩正創作的《珊瑚島上的死光》的同名電影是很多人平生看過的第一部科幻電影,令無數國人熱血沸騰。

1988年,《霹靂貝貝》橫空出世,影片講述了男孩貝貝有着雙手帶電和隨意操控電器的超能力,爲了不發生意外,他總是雙手戴着手套。它的出現,可說啓發了一代青年人的科幻夢想。有趣的是《霹靂貝貝》的美術馮小寧在幾年後導演了另一部科幻電影《大氣層消失》。此外,《危險智能》《長江7號》等具有科幻元素的中國電影也大多出現在兒童電影中。


當我們在談論中國科幻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霹靂貝貝》

隨着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的成功發射,地球上最大的球面射電望遠鏡之一“天眼”的 建 成 ,國人的太空夢正在一步 步變爲現實。與此同時,國產科幻作品日益豐富,劉慈欣、郝景芳等科幻作家獲得星雲獎、雨果獎,得到世界科幻界的認可。我們在邁向航空航天新時代的同時,更不能忘記一代代科學家爲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卓越貢獻,一批批文藝工作者爲國產科幻發展壯大做出不懈努力。

總編輯 / 楊鳴旭

主編 / 孫展

新媒體運營 / 杜亞娜

光明日報 ·《新天地》雜誌

當我們在談論中國科幻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