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且餐山色饮湖光。在日本关东地区,提起湖光山色,人们一般会想到富士山和富士五湖,而在关西地区,则是比叡山和琵琶湖。

日本著名诗僧、史论《愚管抄》的作者慈圆曾写道,“众山芸芸,但说起那座山,就是指比叡山。”比叡山不仅风光秀丽,更被视为“日本佛教之母山”,还坐拥世界文化遗产延历寺。琵琶湖则是日本最大的内陆湖。

登比叡山俯瞰京都、泛舟琵琶湖,可以说是在游客扎堆的关西,本地人不愿外传的保留节目。

夜晚从比叡山俯瞰琵琶湖

夜宿琵琶湖

在友人推荐下,我在比叡山行程的前一天便投宿到琵琶湖畔的滋贺县首府大津市。抵达时已是晚上10点,琵琶湖影影绰绰,灯火星星点点,温柔宁静。出乎意料的是,这里距离京都火车站只有10分钟车程,当下便决定以后到京都、大阪时,不如都住到大津,安静而方便。

第二天清晨,站在琵琶湖酒店房间的窗前拉开窗帘,湖如一幅水墨画在眼前铺展开,比叡山在湖西边云水缭绕,湖面上有扁舟和小型游轮。在冬天,这里一定是“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情景。

琵琶湖是日本面积最大、储水量最多的湖泊,占整个滋贺县面积的1/6。滋贺首府大津就是围绕琵琶湖而建。在公元600多年时,大津还曾短暂地做过大和王朝的首都。因此,今天京阪地铁上还有大津京这一站。

据说住在大津的人,出门都会见到琵琶湖。而泛舟琵琶湖,是滋贺县观光的一大招牌。我多年前刚到日本时,随外国记者中心采访滋贺县前知事嘉田由纪子,就是在琵琶湖的游船上进行的。湖上最著名的游船是小型游轮“密歇根号”,一天有4班,每班行程约1小时,可从3个码头乘船,甲板和走廊可以观景,内里的餐厅和咖啡厅则可以享用美食美饮,整体装潢是西洋复古式,一派经典游轮的样子。

山、水、光的回廊

要看琵琶湖的全貌还得登上比叡山。比叡山坐落在京都府和滋贺县交界处,可以从琵琶湖一侧登,从京都一侧下,反之亦然。这是最经典的两条观赏关西湖光山色的路线,被称为“山、水、光的回廊”。

走出京阪电铁比叡坂本站,两边绿荫丛生,清幽无比。这些绿林是樱树和枫树,所以到樱花季节和红叶季节,比叡山最是拥挤,而4月下旬到盛夏则是从新绿到碧绿满眼碧色,最为清幽。上山前先有一段散步路,两旁不仅有绿荫,还有潺潺活水顺石阶流下,此为山溪山瀑,不知是否汇入琵琶湖。

所谓散步路,当然是我等游客的随口说法。实际上,这些通向寺庙和神社的甬道,在日本叫做参道。而比叡山的参道更为特殊,因为附近的寺院多是从山上延历寺“退休”的高僧的“隐居”之所,多数不能进入,只能站在门前张望几眼。这样的寺院叫做“里坊”。拥有如此多的“里坊”院,恐怕也只有被称为“日本佛教之母山”的比叡山了。

在日本,僧人也是一种职业,寺庙住持或管事僧人有任期年限。僧人退休以后称为“里坊”,“里”是指故里,“坊”是指和尚,即“返回故里的和尚”。实际上也不一定是故里,就是到原来所属的大寺庙旗下的其他小寺庙继续居住。比叡山下“里坊”很多,其中一座如今不再居住僧人,而是作为国家指定保护庭院和观光景点对外开放。这就是著名的“旧竹林院”。

旧竹林院的回廊(杨汀 摄)

近年京都郊外的琉璃光院因如画的回廊蜚声海内外,门票2000日元(约合127元人民币)也依然游人如织,得安排专人组织排队拍照。而低调些的旧竹林院的木造茶室里,竟然一、二层都有琉璃光院那样的回廊画景,且一张表面光滑的木桌就能倒映出窗外景色,借景借光之妙不可言说。屋外3300平方米的庭院更是四季气象万千。总之,坐在茶室里喝茶观景,让人不想起身,有滞留此处不上山也罢的想法。

走出旧竹林院继续拾级而上,就会看到山王日吉大社。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中对其有所记载,可见其历史悠久。在明治维新以前,佛教和神道教在日本是“神佛习合”,也即交融共处的关系,所以比叡山可以是“日本佛教之母山”,同时又坐落着大神社。

对外国游客来说,日吉神社最有意思的地方可能是,这里的神使是猴子,叫“真猿”,正如鹿是奈良春日大社的神使。日吉神社及所在山林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境内的猴子都是神使,并因“真猿”在日语中与“胜”(masaru)同音,更被人们视为吉祥的象征。也因此,日吉神社的护身符也都是小猴子形象,十分可爱。

山顶上的比叡花园博物馆从春到初夏、盛夏、金秋,以不同的花草和园艺模拟 莫奈、梵高、雷诺阿等印象派画家的画景

天空之城

游过日吉神社,即要登比叡山了。比叡山海拔843.8米,是日本佛教最主要的两大流派之一天台宗的发源地。天台宗由遣唐使僧最澄开创,与中国渊源颇深。此外,比叡山与高野山并列为日本山岳信仰两大名山。

登比叡,也有部分可徒步路段,但一般还是靠缆车。山东侧缆车叫做坂本缆车,从1927年开始运营,始发站坂本站和终点站延历寺的车站建筑都已经被列为日本国家文化遗产。坂本缆车在日本长度是第一,有点像箱根的登山缆车,不过所见风景比箱根要多一些层次。首先自然是比叡山的密林,从笔直的山林中穿登,之后是不同海拔的不同植被,然后是琵琶湖在眼前铺展,豁然开朗。而如果从京都一侧坐日本高度差最大的缆车八濑缆车登比叡,又是另一番感受。

抵达延历寺站,寺中洪钟已经传入耳来,回荡在山间。延历寺分东塔、西塔、横川3个部分,主要建筑有根本中堂、文殊楼等,收藏有不少日本国宝。目前根本中堂正处在耗时10年的维修之中,外观真容不可见,但内部仍可以参观。在历经1200余年不灭的法灯及最小限度的照明灯下,可以辨别佛堂、经堂里累积的深沉厚重的历史颜色。

如果你运气够好,赶上每月第二个周六举办的根本中堂修缮之旅,还可以在寺僧带领下,戴着安全帽登上根本中堂的屋顶旁、梁柱边,看一块块编号后卸下来清理维护,之后又按编号安装上去的铜板,用手触摸日本匠人的匠心。我亲身体验了这一番爬梁上房的考察型游历,很有当了一回林徽因的感觉。

从根本中堂下来,对面即是文殊楼。楼前的石阶之陡峭,予人“壁立千仞”之感,不攀着扶手,真没有胆量爬上去。比叡山文殊楼最早建于公元864年,由最澄住持企划,不过建成却是他圆寂之后了。它的别名叫做“一行三昧楼”,很有禅意。几树鸡爪枫的树荫伸展到半褪色的木楼前,非常像侯孝贤电影《聂隐娘》中的取景,这是最澄带来的唐风。

比叡山上的庭院(杨汀 摄)

从另一面石阶下文殊楼来,有一处特殊的旅馆,叫做“宿坊”。“里坊”是退休和尚的居所,“宿坊”则是远道来拜访的僧人投宿的地方。如今除了外来和尚,一般游客也可投宿这里。一层还有简单的茶室,提供茶和咖啡,咖啡拉花非常具有佛教特色,是可对应你的生肖、有吉祥意义的梵文。窗外是缭绕比叡山的云海,坐在里面有身处天空之城的感觉。

延历寺还有一处不得不看,就是“开运钟”。每年12月31日日本除夕倒计时,NHK都会放一档叫做《迎来送往》的节目,就是各地寺庙、神社敲响除夕之钟和人们来寺庙祈福庆祝新年。延历寺的“开运钟”是《迎来送往》的常客。每年,我都对日本“春晚”红白歌会兴趣索然,不过一定会收看这档《迎来送往》。听除夕之钟,看各地人们在深夜甚至冰雪严寒里迎接新年,每每都感触万千。

延历寺其实并不在比叡山顶,可以从这里坐巴士,再上到山顶。这里有一座女生一定会喜欢的梦幻花园,叫做比叡花园博物馆。这里从春到初夏、盛夏、金秋,以不同的花草和园艺模拟莫奈、梵高、雷诺阿等印象派画家的画景,还有用陶瓷烧制的他们的名画点缀其间,并能俯览琵琶湖和大津城。博物馆里也有餐厅、咖啡厅,还不定期举办免费的小型音乐会。不过随入冬后比叡山缆车停运,这里也会进入花草修养生息的阶段。

三山半落青天外,湖光山色净无尘。坐在比叡山顶,用时髦的话说,有“被治愈”的感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