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陳養凱 “非洲豬瘟不是食品安全問題,也不是公共衛生問題。”8月11日,在廣東潮州舉行的首屆粵港澳食品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做了題爲“食品安全交流的新理念”的分享。陳君石認爲,謠言和誤導性信息仍不斷困惑着廣大消費者,這些謠言給社會帶來的危害,已經超過食品本身不安全因素導致的健康危害。

信息的不對稱造成

誤導性的信息佔上風

“三聚氰氨事件到現在已經過去了11年,中國的食品安全不管是從政府監管、立法、標準,還是企業對食品安全的保障,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進步是顯著的。”陳君石認爲消費者對我國食品安全還是不放心、缺乏信心,沒有信心的原因是不信任。

除了食源性疾病以外,中國面臨最大的食品安全問題,是食品安全信息的不對稱,“消費者掌握的食品信息,與政府、企業掌握的信息,完全不對稱。”陳君石院士表示,信息的不對稱造成了誤導性的信息佔上風。誤導信息造成的負面輿情,對廣大消費者在心靈上的危害,遠遠大於食品中添加劑等危害對消費者健康造成的影響。

非洲豬瘟不是食品安全問題!院士陳君石:誤導性信息造成負面輿情

傳統的食品安全風險交流

要向廣泛的食品信息交流拓展

陳君石提出,應積極推動傳統的“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向“廣泛的食品信息交流”拓展,旨在重塑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信心。他認爲,食品信息交流的核心目標,是各利益相關方互相信任,重塑消費者信心,緩解政府承受的輿論壓力。政府和企業應當堅持以科學爲基礎開展信息交流,用開放透明的姿態贏得信任。

今年2月,三全食品旗下灌湯水餃,被爆出疑似檢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對此,三全發佈情況說明,“已第一時間將相關疑似批次產品從各銷售渠道全部封存”,並向廣大消費者致歉。對此,陳君石認爲非洲豬瘟病毒傳染,與食品安全不相關,也不是食品安全問題,但對食品行業造成很大壓力。他認爲這種情況下,更應該重視工作全過程的信息交流,建立以政府爲主導、多方共同參與的信息交流體系,“同時要加強各方的溝通協調,避免信息不對稱、各自爲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