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基業毀於一旦,劉國鈞如何帶來“大成”浴火重生?

1936年,是“大成”最輝煌的一年。共擁有紗錠8萬枚,印染能力全國之最。“大成”如日中天,劉國鈞成了聞名全國的大企業家!他回老家省親時坦言,自己最大的夢想就是辦廠。辦廠是他的最大愛好。一旦有錢,就想着多辦廠。但是日軍全面侵華戰爭,將他的夢想擊得粉碎。劉國鈞怎樣在戰火中獲得重生?

多年基業毀於一旦,劉國鈞如何帶來“大成”浴火重生?

劉國鈞上世紀三十年代末照片

1937年11月18日,日軍飛機的炸彈落到了常州的“大成”廠,二廠被炸成廢墟,一廠、三廠損失慘重,整個常州遭慘烈轟炸的,只有“大成”一家。站在廢墟上的劉國鈞,對家眷和下屬說:“我們雖然物質上遭受了巨大損失,但只要我的精神不死,一定會重建大成。”眼下最緊要的,是要將公司搬遷內地。可是這麼大一個攤子,如何能搬動?誰能伸出援手,救他於危難?

多年基業毀於一旦,劉國鈞如何帶來“大成”浴火重生?

1937年11月劉國鈞在被炸的“大成”廠房廢墟前

1938年,在日軍戰火侵吞下,紛紛向內地撤退。時任政府交通部常務次長的盧作孚,臨危受命,負責指揮“長江大撤退”。他的民生公司輪船,全力投入,主動替劉國鈞的“大成”廠排憂解難,利用民生公司的剩餘運力,將“大成”公司的紡織機械,陸續撤運到重慶。但在戰亂中,他給予劉國鈞最大的支持,還不是這些,那究竟是什麼呢?

多年基業毀於一旦,劉國鈞如何帶來“大成”浴火重生?

“船王”盧作孚

遷到重慶的常州大成紡織印染公司,與盧作孚的三峽織布廠、漢口隆昌染織染織廠,於1939年2月,合建爲“大明染織公司”。盧作孚出於對劉國鈞的崇敬和信賴,將經營管理全權託付給“大成”。原“大成”公司的技術骨幹,推出“大成藍”、昌藍布、陰丹布、烏花斜紋布等新產品,使得“大明”迅速發展爲內地紡、織、染齊全的著名企業。這背後,有一個人,功不可沒,他是誰呢?

多年基業毀於一旦,劉國鈞如何帶來“大成”浴火重生?

1940年大明染織廠職工攝於重慶大明染織廠門前

1944年,日軍處於敗退之中。劉國鈞憧憬着“大成”公司的未來,期待重振國家的民族工業。他認爲,政府應該支持紡織。1944年7月,他將這一構想寫進了《擴充紗錠計劃芻議》洋洋萬言文之中,引起經濟界和政界普遍讚譽。劉國鈞,在此文中,有哪些讀獨到的、啓發人的見解?

多年基業毀於一旦,劉國鈞如何帶來“大成”浴火重生?

劉國鈞1944年7月所著的《擴充紗錠計劃芻議》

在解放戰爭後期避居香港的劉國鈞,時刻關注祖國大陸的消息。他很快得知,常州的“大成”三個廠,已擁有5萬餘枚紗錠,1180檯布機,資金總額達三千餘萬元,是1930年創辦之初的75倍。1950年9月16日,劉國鈞偕夫人由香港啓程,經深圳,踏上了回國歸途。30日抵達家鄉常州。公司職工和鄉民扛起大紅橫幅,夾道歡迎劉老迴歸家鄉,重掌“大成”。 在新中國未來的日子,劉國鈞將怎樣再展宏圖,實現報國之志?

多年基業毀於一旦,劉國鈞如何帶來“大成”浴火重生?

1950年9月劉國鈞從旅居多年的香港回到家鄉常州

奮鬥到老的劉國鈞,始終心繫故鄉。他從瑞士進口了一臺恆溫座標鏜工牀,贈送給武進縣農機廠,又將該廠回贈的10臺東風一12型手扶拖拉機,轉贈給靖江縣,以支援家鄉的農業生產。1970年,84歲高齡的劉國鈞手書“人老心不老,永遠跟黨跑”一聯,懸掛於自家客廳,以表明堅定信念。他一生致力於改善民生,投身於民族紡織大業,以期富民強國、爲國爭光,他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有聲有色地書寫了我國紡織印染業的光輝篇章,令世人矚目。

多年基業毀於一旦,劉國鈞如何帶來“大成”浴火重生?

1970年84歲高齡的劉國鈞手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