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戰術編號爲2001的殲-20第一架原型機進行了成功試飛,從此開啓了我國空軍的隱身戰機時代。在此之後不斷出現了在原有基礎之上進行深度改進的新原型機,歷經了6年之後量產型的殲-20五代隱身戰鬥機已經交付我空軍部隊使用,在兩次珠海航展上表現出了極爲優秀的機動性能與強悍的掛載能力。

殲-20的研製和服役堪稱我國空軍發展史上極爲濃墨重彩的一筆,其讓我國第一次擁有了足以媲美世界最先進水平的空中大殺器。不過俗話說喫水不忘挖井人,那麼當年開啓了“20時代”的那架2001號原型機如今安在呢?答案十分令人意外,其已經功成身退了。

首架殲20已退役!壽命卻比美國同期產品短得多,未來去向仍然不明

​根據國內媒體的最新報道稱,當年的“黑絲帶”2001號原型機如今已經退役,未來如何處置尚且不得而知。此時距離這款原型機第一次飛上藍天前後不超過8年,這一數字相比於美國的同期產品要少得多得多。那麼是不是殲-20的原型機存在質量問題導致壽命不足呢?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真實原因爲這架原型機在同樣的試飛時間內試飛頻率要比美國貨多得多,原型機數量較少也是我國在研發新戰機時的一個特色,比如殲-8I型戰機長期以來甚至只有一架原型機擔負着試飛任務。

首架殲20已退役!壽命卻比美國同期產品短得多,未來去向仍然不明

​我們不妨來看看從2011年1月2001號原型機首次試飛,到2012年3月2002號原型機曝光期間這第一架原型機都經歷了什麼:在首次進行了18分鐘的試飛之後不到100天,2001號機第二次試飛持續了整整一個半小時。隨後在當年的5月9月和12月該機都進行了密集試飛,截止到12月中旬其已經飛了多達62次,這一點在美國人看來簡直不可想象。

首架殲20已退役!壽命卻比美國同期產品短得多,未來去向仍然不明

​隨後的幾年之內這架原型機的利用率也沒見得低到哪裏去,因此其如今退役也實屬正常。值得一提的是,當年首次試飛任務時伴隨飛行的殲-10S也已經退役,目前該機作爲第一批退役的殲-10系列已經由空軍贈送給了銀川市軍事博物館,繼續發揮餘熱。

首架殲20已退役!壽命卻比美國同期產品短得多,未來去向仍然不明

​這種戰機的“996”工作模式是它們壯年退役的最大原因,好在如今無論是殲10還是殲20都已經進入了大規模的量產化階段,未來不會存在因爲飛機數量不足導致某一架戰機過分勞動的問題。未來的我國空軍也勢必將在打造攻防一體結構完整的現代化強大空軍之路上越走越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