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央領導作出指示後縣政府仍百般應付的事,有了新進展

據《海南日報》消息,8月10日,根據海南省委、省政府領導批示,針對生態環境部《典型案例(1)海南澄邁縣肆意圍填海、破壞紅樹林》中提出的問題,省生態環境廳成立調查組,代表省政府進駐澄邁縣開展調查。

在8月10日下午舉行的啓動調查見面會上,調查組明確三方面要求:一是澄邁縣委、縣政府要提高政治站位,夯實市縣黨委和政府的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切實正視檢視問題,層層傳導壓力和壓實責任。二是澄邁縣委、縣政府和有關職能單位要自覺接受、主動配合、全力支持調查工作,實事求是彙報工作,決不允許弄虛作假。三是澄邁縣委、縣政府要全力做好情況彙報、資料提供、協調保障等各項工作,並要嚴格落實好各項紀律要求,確保調查工作規範有序推進。

澄邁縣委、縣政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強烈的使命擔當,全力做好調查配合工作,對存在的問題和工作短板不遮不掩、不藏不掖,全面如實提供情況,實事求是反映問題。並堅決抓好問題整改,做到標本兼治、對標對錶、舉一反三抓整改,壓緊壓實責任。

今年4月,媒體報道了海南“澄邁大豐鎮鹽丁村委會儒良村有一片紅樹林,被周邊房地產項目的土方‘活埋’導致枯死。”一事,引發關注。

當時,澄邁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說,已確認該項目周邊枯死的紅樹林有9畝多,已責令項目方加倍補種,相關方案已出爐;政府工作人員前往勘查,確定保護區界樁原址,以確認被毀紅樹林情況;要求開發商在施工道路兩側設置圍擋,避免散落土石影響到兩側紅樹林;下一步,還將請有關專家前來勘查、評估,確定這次被破壞紅樹林的數量,將從嚴從重處罰,如涉及犯罪將移交公安機關處理。

據生態環境部通報,海南富力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在開發紅樹灣房地產項目過程中,不斷蠶食侵佔海洋保護區,2016年以來該項目填海侵佔澄邁縣花場灣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核心區92畝,至今未恢復原狀。根據澄邁縣有關部門巡查記錄,紅樹灣項目建設過程中先後5次破壞紅樹林,累計毀壞紅樹林約4700株。2019年4月,紅樹灣項目繼續在保護區內填海建設樓盤,以致阻礙潮水交互,致使9.69畝保護區範圍內的1582株紅樹林枯死。

此外,海南寧翔實業有限公司濱樂港灣度假區圍填海項目位於盈濱內海,第一輪督察結束後,該項目開始圍海造地,肆無忌憚填埋紅樹林4664株,涉及區域面積8.8畝,2017年10月因羣衆舉報被縣森林公安局立案偵查。但到2019年2月,該項目已完成填海,填海面積5.33公頃,致使周邊殘存的紅樹林生長環境也受到嚴重影響,經現場覈實,已有1960株紅樹林枯死。

事發後,中央領導作出指示,生態環境部也介入調查。

然而,2019年4月底至5月初,根據中央領導同志批示要求,生態環境部現場調查媒體反映富力公司破壞紅樹林問題期間,澄邁縣政府主要領導及林業等部門仍然百般應付,甚至提供“紅樹林枯死是因爲病蟲害”等不實結論。

2019年5月,海南省森林公安局又指派澄邁縣公安局重新查辦。

2019年5月17日,據海南省紀委監委消息,海南省森林公安局黨委書記、政委王雄進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海南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2019年7月,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海南督察,不斷收到羣衆舉報,反映海南澄邁縣沿海區域圍海造地、毀壞紅樹林問題。

根據羣衆舉報和前期掌握的問題線索,督察組對澄邁縣開展了下沉督察。督察發現,澄邁縣花場灣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盈濱內海不僅沒有按照第一輪督察要求進行整改;而且頂風而上,肆意圍填海、破壞紅樹林,性質十分惡劣。

據生態環境部通報,早在2017年8月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中就指出海南省違規填海造地、破壞紅樹林等問題,海南整改方案明確:嚴格生態功能區監管,全面恢復修復沿海防護林帶和紅樹林等生態系統。

但第一輪督察之後,澄邁縣花場灣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盈濱內海等區域生態系統不僅未得到修復,反而因開發旅遊地產,持續填海造地,紅樹林遭到進一步破壞。

此外,針對紅樹灣項目侵佔花場灣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問題,澄邁縣不僅沒有及時制止、督促整改,而是在總體規劃修訂時將保護區土地調整爲建設用地和其他用地,以使紅樹灣項目合法化。

2017年以來,澄邁縣先後向海南省林業廳、海南省生態環境廳申請調整澄邁縣花場灣沿岸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範圍和功能區,但均未獲得批准。但澄邁縣2018年12月擅自執行,實際已違規調整了保護區範圍、土地性質,爲旅遊地產開發鋪了路。

據生態環境部通報,澄邁縣委、縣政府政治站位不高,責任意識不強,長期以來輕視生態文明建設,對第一輪中央督察交辦問題,蜻蜓點水,敷衍應對,對問題一帶而過,不願爲、不敢爲,沒有真正對自然保護區、海岸帶督察整改工作動真碰硬,監督管理形式化,督察整改走過場。

澄邁縣海洋、林業、環保等部門在明知相關項目嚴重違法的情況下,仍然“以罰代管”“一罰了之”,對違法企業簡單罰款,不痛不癢,不僅未解決問題,反而進一步助長了企業的僥倖心理,導致違規填海造地、破壞紅樹林等情況頻頻發生,生態破壞嚴重,羣衆反映強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