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尤其是第一次当爸妈,对于教育孩子来说,都没什么经验,都是从各种渠道学习而来的教育方法,所以当好家长真的很不容易。可是你知道吗?大家都用的引导孩子的方法,也未必一定是对的哦!比如,天天挂嘴边的话,看似是善意、正面的引导,但是却有可能无意中“伤”到孩子。

你真棒

如果对孩子的任何行为都给予“真棒”的称赞,孩子会慢慢开始依赖家长的表扬,变得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其实,当孩子完成一件很容易的事时,完全没必要夸他“真棒”。

小建议:

只有当孩子完成一项挑战、突破一个困难,或者取得进步时,再给予他这样的称赞、鼓励和支持,并且明确告诉他,他哪里做的“真棒”,这时效果会更好哦!

我买不起

购物时,孩子特别想要一件玩具,各种磨人,各种要,很多家长为了快速了事,会用“我买不起”来搪塞孩子。但是,殊不知这样的话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家里很穷,或是家长对自己的经济状况无法掌控,这会让孩子感到不安。

小建议: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解释:“妈妈不能给你买,因为妈妈想把钱省下来做更重要的事”。如果孩子有兴趣和你继续讨论下去,这正好成为了一个“理财教育”的好机会。

我要减肥

很在意体重的家长,会不会经常在孩子面前说“我太胖了,不能再吃了,我要减肥”之类的话?经常说自己“要减肥”,会对孩子造成心理暗示,让他觉得自己也不能多吃,否则会变成胖子,从而影响他正常的营养摄入。

小建议:

家长可以换一些正面、积极的话,比如“我要健康饮食”、“我要锻炼身体”等,这样还可能会吸引孩子加入你锻炼身体、健康饮食的队伍里。

快点、快点

当孩子磨蹭的时候,很多家长会不耐烦地念叨“快点、快点”,企图通过不停地催促让孩子加快行动。但是,这样却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哦!

小建议:

把“快点、快点”换成“让我们快点吧”试试,后者会让孩子体验到爸爸妈妈和他是一体的,要一起把事情早点完成。这种情况下,家长和孩子来个小比赛效果也不错。

让我来帮你吧

当孩子正在努力地拼拼图,或者用积木搭建一个城堡的时候,如果你看到他出错,或者比较费力,是不是很想出手相助?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孩子一遇到困难家长就去帮忙,会非常不利于他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而且会让他产生依赖,每次遇到困难第一时间就是找家长帮忙。

小建议:

家长可以做的事,是适当地给予孩子一些小提示,比如,“是小的积木在下面城堡更稳固,还是大的积木在下面城堡更稳固呢?”

熟能生巧

孩子在一件事上不断练习,他会越做越好,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家长过于强调“熟能生巧”的概念,孩子会觉得,如果他某件事没做好,是因为练习不够。但是,家长会发现,孩子有时会跑过来沮丧地告诉你:我已经练习很多次了,可还是做不好。

小建议:

不要跟孩子说“熟能生巧,就一定可以做得很好”,而是要告诉孩子,只要他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所进步。这样,他就会为自己的进步而骄傲,而不是陷入自己做得不完美的沮丧中。

小心点

孩子正在游乐场玩滑梯、爬钢架,家长一直在旁边叮嘱“小心,别掉下来”,很可能家长刚说完,他就真从上面掉了下来。这是为什么?因为家长说话会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

小建议:

当孩子在玩某些游乐设施、做某些运动时,家长可以在旁边守着他,时刻做好保护他的准备,而不是扰乱他的注意力。而且经常说“小心点”会让孩子变得胆小哦!

这样表达,孩子会很受益!

什么事都可以告诉爸爸妈妈

家长可以经常和他说这句话。关键点是,当孩子告诉家长一些可能让你生气的事时,不要马上就发脾气哦。那样,孩子可能以后就不会什么都告诉你了。

对不起

勇于和孩子道歉,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也是普通人,也会经常犯错误。

我爱你

在孩子面前 ,这简单的一句话,说多少遍都不为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