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徐大維

來源丨良大師(ID:liang_da_shi)

1

騰訊裁撤10%的中層幹部

近日來自“36氪”的消息,騰訊開始裁撤一批中層幹部(下簡稱“中層”)。

騰訊中層主要包括助理總經理、副總經理、總經理級別,有時一些副總裁也被認爲在中層範圍內。

整個騰訊大概有兩百多名中層,此輪調整比例約爲10%,戰略發展部的騰訊員工認爲,實際甚至超過了這個比例。

然而,這麼多中層離開騰訊,而且其中很多都是司齡十幾年的老騰訊,“是騰訊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一名CDG(企業發展事業羣)的騰訊員工稱。

不過,這場悄無聲息的人事調整幾乎完全在水面之下進行,沒有官方公告或聲明。但是,不時會有離職同事寫的紀念文章,在騰訊員工的朋友圈中刷屏了。

2

這類中層

馬化騰真的只忍了半年

這則消息,雖然現在才驚爆出來,但是在騰訊內部卻醞釀已久。

公衆號“故事硬核”的一篇文章曾提到:

去年11月,在騰訊公司20週年的會議上,劉熾平表態,在未來一年內,有10%不再勝任的管理幹部要退。“尤其在中層這個領域。”

他態度堅決:“我們在幾個月之內會很快地完成10%的目標。”他希望公司能真正形成“能上能下”的新文化。

這應該是此次裁撤中層的一個公開信號,隨之而來是一系列的架構精簡和人員優化。

但是,去年2月份,馬化騰就曾發表過一番講話,其中關於“人才機制”他說到:

“將帥相當重要,將帥無能,累死三軍,所以要注重人才梯隊的交接班。

每個中層幹部都一定要培養副手,這是硬性的「備份機制」。

你一定要培養,否則我認爲你有問題,忍你半年可以,但半年後你還這樣,那我就幫你配了,你不答應也得答應。”

這段講話,足以證明馬化騰對中層無能管理者的關注,也給予了足夠的警示。

結果,半年一到,話不多說,行動果然如期開展,而且也賦予了“配”字新的含義。

所以,我們經常說:“不能只低頭拉車,還要抬頭看路。”

就是讓你見微知著,提前洞察趨勢,避免被打個措手不及。

而且,良叔在大企業核心圈那麼久,一個心得是:大領導絕對沒有白說的話,每句話都是有所指向的。

如果你對這種指向視而不見,你的歲月靜好,下一秒就是大江奔騰。

3

中層是最危險的一個位置

“騰訊裁撤中層”事件,暴露了另一個事實:中層處於一個非常危險的位置。

前段時間,我曾和一個500強企業的HR聊天,談起如果要精簡人員,會從哪類人羣下手?

她說:毫無疑問,當然是中層了。

我問她原因,她說:“精簡中層,才能起到更好的槓桿效應。”

說完這個,她不願過多解釋。但是根據我的理解,“槓桿效應”就是“性價比高”的代名詞。

那爲什麼精簡中層性價比更好呢?

我想有以下三個原因:

1、年齡原因

馬化騰在一次香港戰略會上,問集團總辦的同事:

“騰訊一兩千個總監級幹部裏,30歲以下的有多少?”

回答是不到十人,於是總辦的同事,看到馬化騰一臉的沉重。

相信這不僅僅是騰訊的問題,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希望幹部年輕化。

良叔去很多企業做諮詢時,發現在晉升規則上,大家都有一個和以往的差異點。就是對年齡有具體要求,一旦超過某個界限,就將被排除在外。

只是,對年齡的要求,往往不被公開,而僅是人力資源或者領導們共識。

至於爲什麼不公開,你想想就知道,一個超過年齡,晉升無望的人,他的動力還會有多少?

因此,幾乎所有大企業的人力資源,都把幹部年輕化作爲部門的首要任務。

所以,你也可以想到,原來位置上的老人們,是多麼的朝不保夕。

至於企業爲什麼需要更年輕的人來上位,其實也很簡單。

從變革角度:當下是一個新元素爆炸的年代,老一代的經驗已經不再是優勢,反而可能是變革的負擔,所以需要更年輕的人登場。

從精力角度:年紀大的人,事兒必然就多,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顧生活的方方面面,對工作的投入度當然沒年輕人那麼大。

從態度角度:隨着歲月的磨練,年齡大些的中層,進取心也會被削弱。如果所處行業還能有點紅利,基本上都在養尊處優,少了年輕人的野心和玩命。

而當下的企業,太需要這種野心和玩命了,所以換年輕人上場,纔能有贏得下半場的機會。就算能換上幾個也行,最起碼有“鯰魚效應”,給年長的中層莫大的壓力,不也挺好嗎?

從經濟角度:年輕人更便宜,畢竟司齡、級別都和年齡有關。如果你在人力資源做過,就知道同樣的位置,不同的年紀,成本相差甚遠。

2、成本原因

小編有不少騰訊的朋友,我瞭解了一下,雖然不同條線不太一樣,但是基本上中層的收入是一般員工的3倍左右,這還沒算上股票期權。

從成本的角度,裁撤1箇中層,相當於裁撤3個員工。無論從產出效應,還是社會反響,前者都是最佳選擇。

你可能會問,高層的收入不更高嗎?爲什麼不裁掉高層?

很簡單,高層人數太少,你炒掉一兩個,對一個大公司的成本節約,起不到太大作用。

而且,還有一個問題,身在高層的人,往往獨霸一方,積累了很多有形和無形的資源,冒然裁撤,會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這在企業歷史中的案例太多了。

況且,高層管理者多和老闆朝夕相處,在情感上也是佔有優勢的,要知道情感也是一種成本啊。

所以,算來算去,對中層下手,成本最低。

3、架構原因

Alina是我的朋友,她在某國際知名諮詢機構任高級合夥人,她們公司在管理架構研究方面是整個行業的先驅。

她曾向我透露:

隨着協同網絡的發達,以及信息傳輸效率的提升,所有企業的管理架構都將向扁平化和集中化過渡。

便於理解,你可以想象原來多數大企業都是金字塔型的,中間也就必然會存在很多層級,這些層級的節點就是中層幹部。

他們起到上傳下達的橋樑作用,一面向着上級,一面向着下級。

當信息化社會還未到來的時代,這種模式非常有必要,中層所起到的節點作用,可以對沖信息不對稱帶來的負面作用,也可以根據以往經驗自己獨立決策。

但是,隨着信息革命的到來,所有信息的傳遞都會變得更快更直接,那些“傳話筒” 還有存在價值嗎?

另一方面,隨着大數據的到來,所有企業的決策都將基於數據,而非經驗。這不但提高了決策準確性,更提高了效率。

這帶來的一個影響是,所有作戰單位,都被納入一個整體戰役中,而失去了單獨的指揮權,那麼這個作戰單位的統領,又有多少價值呢?

去年,我曾去一家大企業做諮詢時,就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那家上市公司,內核上已經實現了扁平化管理,所有決策、信息傳達,都是至上而下發動的。

然而有意思的是,他們的架構,仍然是金字塔式的,這就產生一種很耐人尋味的局面。

那些中層幹部,既沒有決策權,也不參與實際的生產,他們僅僅是一種代言者的角色存在。

比如,代表所轄組織,向上級彙報一下業績情況。

或者,代表領導追蹤一下總部下達的指標。

當時,我的助理就問我,這樣的管理者存在的價值是什麼?

我沒有回答,其實大家心理都清楚,那只是一個過渡。

4

多想想離開平臺後

你還能幹什麼?

今天說這個話題很扎心,但是如果你是一名中層,你就一定要學會面對,因爲騰訊今天所發生的,也許離你並不遠。

幾年前,身邊誰說在騰訊當中層,那是多麼令人羨慕的一件事。可是,今天就來了一個大反轉。

所以,當下的你,也許恰好處在一個好公司的好位置上,一切都讓你意氣風發。

但我卻想奉勸你,多想想這一切是機遇使然,還是核心能力讓自己不可或缺?是平臺賜予你的?還是自己的真本事?

你不妨多想想,離開這個平臺後,你還能幹什麼?

如果你回答不上來,可要當心了,因爲此刻即使你頭頂晴空萬里,說不定劈你的雷已經在來的路上了。

關於作者徐大維,公衆號良大師主筆,原平安集團渠道總監,香港理工大學管理碩士,知名培訓顧問,簡書籤約作者。歡迎關注公衆號 良大師(ID:liang_da_shi)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