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影评

全文3955字,阅读需要5分钟

钱是熨斗,能抚平所有褶皱。

无论如何,奉俊昊+宋康昊的组合,都值得一个不错的分数。

况且,这部片子又这么直白,直接在片名上赤裸裸的告诉观众,我要批判社会现实,揭露社会的寄生虫。

所以这部片子无论是在戛纳电影节,还是在韩国国内,都被奉为神作。诸如“巅峰之作”“满分神作”“看跪了”等溢美之词不计其数,甚至最近火热的国民老公李现还在微博帮忙推荐了一把。

豆瓣8.9分,是代表了大多数国人对这部片子最直观的评价。

确实,韩国电影一直走在现实主义的前列,画风凌厉,剧情残酷,批判现实,这些词汇给了韩国电影最崇高的尊重,也让一众国人觉得韩国人真正在拍电影。

所以,私以为,《寄生虫》的高评分,一部分来自于观众恨铁不成钢的泄愤。另一方面,对于片中浅显直白的揭露寄生虫设定,让一大批生活在底层,顶着压力找寻出路的人有了共鸣。

但是,正如我说的,就是因为太直白,这部片子才没有想象中的那样超神,甚至有些让人失望。

《寄生虫》其实讲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

以宋康昊饰演的金基泽一家四口,因为经济萧条失去工作的机会,只能挤在半地下室的肮脏环境中度日。一次机缘巧合相继混入上流社会家庭朴社长家中。

从家庭教师,到司机再到管家,金基泽一家通过欺骗手段逐渐融入朴社长家中,在这个过程中甚至损害了另外两个底层人士的利益。

当然,好景不长,以为已经成功寄生上流社会的他们,却意外揭开了之前被陷害的管家所掩藏的秘密。原来大家都是寄生虫,最终,一场寄生虫之间的争夺战,导致了朴社长一家也遭遇不幸。

本片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看。

前半段是金基泽一家使手段最终全部获得工作,进入朴社长家中。后半段是被辞退的前管家返回家中,揭开地下室寄生虫丈夫的秘密。

前半段的故事是一个现实的讽刺,在韩国经济萧条底层人纷纷失业的情况下,金基泽一家居然都找到工作,而且都是在一个上流社会家庭中。

曾经没钱吃饭交网费,甚至连做零工都被嫌弃,短时间内,一跃成为为上流社会服务的人。只是他们采取的是欺骗的手段,最终取得朴社长一家的信任。

上半段的立意比较清楚,底层人士受阶级影响,在富裕阶层可以大口吃肉的时候,只能寄生于社会阴暗的角落。

他们没有出路,只相信金钱,认为有钱人就是因为有钱才善良,才享受到了好的福利。

当他们魔幻般全部进入朴社长家中后,体验了上流社会的生活,虽然骨子里还是脱不去贫穷的禁锢,却在精神上产生了靠近上流社会,个人地位上升的错觉。

比如金基宇等人曾经对在自己窗前小便的流浪汉敢怒不敢言,在朴社长家中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开始装模做样的动粗。

比如金基泽一家从朴社长家中回来后,表示再也不要住半地下室的压抑空间。

他们甚至堂而皇之把朴社长的家,当成自己的家。已经开始忘记自己寄生虫的属性。

当朴社长一家出去露营时,留下金基泽一家在客厅里肆意享用主人家的酒和美食,甚至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

他们开始畅想,就在这样的屋子里住下去,甚至开始规划未来两家联姻的美好设想。

底层人是不会知道自己是社会的寄生虫,他们本身也很无奈,在贫困交迫中挣扎,为了生计不得不出卖灵魂和尊严。

在他们眼中,有钱人主要是有钱,却不曾想过如何得到金钱,用钱来改变命运。

这里面牵涉到一个社会现实,底层人的不自知是因为他们整日为生计奔波,而当前的现实是,经济滑坡失业率高。相反,上层社会的大企业、富豪,赚取了社会大量的财富。

上层社会的人通过各种默认的社会游戏规则攫取财富,但他们也不知道就在自己赚钱的过程中,有大批的底层人士饥寒交迫。

底层人士想要进入上流社会,除了教育和工作,别无他法。然而,居无定所,社会失业率高,经济收入不稳定,使得他们作为社会寄生虫,根本无法形成自己的力量,去撼动财富阶层。

于是,要么吸取社会残余的财富以求温饱,过着行尸走肉的生活。要么依附上层社会富裕阶层,通过他们的赠予,从物质上靠近上层社会,从而在精神上摆脱贫穷的本质。

前半段的故事,很有戏剧性,一家四口以欺骗的手段竟然都获得富豪家庭的认可。

这里面本应该形成两个阶层之间的矛盾冲突,从而揭开社会现实的面具,却在后半段,成了两个同样作为寄生虫阶层之间,为了巩固在上层社会获得的虚假荣誉所展开的争斗。

后半段的故事看似很有冲击性,地下仓库里以及草坪上发生的血腥事件,本应该揭露出本片的主题,却都又在平淡中收尾。

从前管家返回雇主家,主动揭开地下室寄生虫丈夫的秘密开始,后半段就成了两个寄生虫家庭之间的斗争。

这就相当于,前半段好不容易铺垫出来的底层人士尝试进入上流社会,求而不得最终铤而走险的背景,最终变成同阶层之间毫无意义的杀戮,直接冲淡了本片本该揭露的主旨。

金基泽老婆在客厅里与家人讨论朴社长一家时说,朴夫人不是又有钱又善良,而是有钱才善良。

她说,如果自己有钱了,我也会很善良。

但是,她在说完这句话的时候,顺手轰开了准备靠近的宠物狗,早在朴夫人离开的时候,千叮万嘱要她照顾好三只狗。然而,最终狗粮也被他们吃了。

在此之后,他们见识了前管家在地下室隐藏的寄生虫生活,为了不让事情败露,两家展开厮杀导致前管家的死亡。

前管家在临死前说了一句话,她说,金夫人本来是个好人,却踢了我一脚。

那一脚,正是因为不让朴夫人知道事情的真相,影响金基泽一家现在所拥有的生活。

而最终草坪上那场杀戮,就是底层人之间无可奈何的自残。在这个过程中,金基泽因为自己卑微的自尊,残害了本无辜的朴社长。

后半段的故事看似血腥暴力,用一串巧合的情节,给了刺激感。但是,始终没有给我们一种深入头皮的发麻感。

以韩国电影的尿性,不把社会现实扒得底裤都不剩,是不太合理的。

而本片从寄生虫的立意,再到前半段人物处境和剧情推进,却并没有就寄生虫这一社会现象进行深入追究。反而一直围绕着寄生虫本身,以及寄生虫所带有的恶疾进行呈现。

就像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摆脱不了骨子里的贫穷气息,也无法解决深入灵魂的自卑。

那么,单纯从寄生虫的角度,无论是他们生活环境的恶劣,粗鄙,没有方向和梦想,还是得过且过,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特点。

通过金基泽一家与前管家一家将这些特点再呈现一遍,意义并不大,特别是每一个特点都赤裸裸的摆在我们面前。

揭露社会现实,不在于你说了什么,而在于你说了这些之后,有没有给我们思考其他东西的空间。

奉俊昊和宋康昊早期的片子《杀人回忆》中,围绕着一个始终没有现身的杀人犯,对社会法律制度、人性之间,展开探索,最后宋康昊那个经典的眼神,把片子的主题升华,留给观众思考的空间。

可惜的是,《寄生虫》并没有。

如果说前半段还有可能揭露社会阶层矛盾和现实,但在后半段里又戛然而止,变成了批判底层人顽固、自私、偏执的思想。

最后那场草坪杀戮戏,一群富裕人士目睹了两个底层家庭之间的争斗,却不曾表露出任何可供思考的余地。

比如前管家丈夫的遭遇,比如前管家贸然回家揭开地下室秘密,比如朴社长一家甚至是草坪上这些富豪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所造成的社会不平等现实。

这样看来,草坪上那场本该爆发的戏份,就变成了一个没有解决方案的情况下,凑数的戏份。

也许有观众会跟我说,本片就是为了揭露底层人士作为寄生虫的内心世界,他们渴望成功却又无可奈何。

如果真是这样,那本片132分钟时长,就显得多余了。

而且朴社长一家的那些戏份也显得多余,纵观全片,朴社长一家也没有显示出上层人士与底层人士之间的矛盾,或者说朴社长所代表的富裕人士,并没有给金基泽与前管家两家人设置了任何障碍。

相反,他们为两家人提供了工作,生活的条件还有报酬。

倒是金基泽与前管家两家人用欺骗的手段,一直在坑朴社长一家。最终,因为朴社长表现出的厌恶行为,直接刺激了金基泽内心的自尊线,愤而杀害朴社长。

这样看来,似乎确实导演想要表达的就是寄生虫的不堪。

就像那块贯穿全片的石头,金基宇的朋友带过来时,说是爷爷收藏的名贵石头,代表了财运。

却可笑的可以在水里浮起来,最后两次砸金基宇脑袋都没有致死,说明这块石头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质地一般。

而它代表的也不是什么财运,其实就是寄生虫这一阶层摆脱不掉的贫穷和无奈。

金基泽曾问过金基宇为何一直抱着这块石头,金基宇说,是它一直粘着我。

那么,这样的立意都已经讲得这么明显了,却始终不见如何呈现造成寄生虫这样群体背后的社会因素,除了一直强调的经济问题,社会失业率高。

本来寄生虫应该是一个群体现象,最后在本片却成了两家寄生虫之间爬向上流社会的斗争。

这也就是为何本片算不得神片,甚至没有达到奉俊昊乃至是韩国电影批判现实的水准。

电影中最值得关注的一个场景,是金基泽一家从朴社长家中逃出,沿着公路往下走,一直穿过隧道来到电线交错,狭窄阴暗的住所的过程。

这明确的表示,上层人士住在高高在上的豪宅,而无钱无权的底层人士,住在不见天日肮脏的地方。

金基宇在路上,看到暴雨顺着阶梯往下流,涌入寄生虫们居住的地方。因为这个社会结构,上层人士永远不用考虑一些在底层人士看来是流离失所倾家荡产的风险。

当底层人士的家都被水给淹没时,朴社长的儿子还能在外面搭帐篷。当寄生虫们遭受洪水袭击,只能借宿体育馆,一无所有时,还要跟着朴社长一家去忙着采购,准备第二天的庆祝party。

然而,朴社长没错,他从他的角度来说,只是行使自己的权力。而金基泽这样的人,就只能是不断积攒压抑的情绪。

可是,那么多的寄生虫,从何而来,又将到何处去。这不应该是两个寄生虫之间打架所能展现的,所以,《寄生虫》显得苍白无力。

-END-

一部电影,一个平行世界的故事

看完这部电影,你有什么想说的?

往期阅读

《一一》:我们只是都不想面对后来才看懂,原来《少林足球》不是喜剧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国漫真的越来越争气十八年过去,千寻还在,我们却长大了!《紫日》,在战场之外,怒吼!犯罪黑帮片,其实也可以拍的很好看有深度《破冰行动》:请给“蔡永强”们一点机会整个五一档,我只想吹爆这部豆瓣8.9分的电影《调音师》: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