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自己努力的成果,卻被同事或上級“拿走了”,這種職場軟暴力,您經歷過嗎?

加班做的文案成了領導的獲獎作品? 瀋陽40歲業務骨幹面對職場軟暴力 抑鬱了

網絡圖片,與文無關

這種被心理學稱爲職場軟暴力的事情,可能就發生在您身邊。一週前,瀋陽某國企業務骨幹劉女士就遭遇了這種情況,陷入了抑鬱情緒中,最後選擇向心理專家求助。

苦惱辛辛苦苦做的兩套方案全被否

劉女士今年40歲,是單位的業務骨幹,擅長新產品的文案策劃。一週前,劉女士所在部門領導說公司有新產品需要對外推廣,讓她做文案。她連續加班兩天後,文案出爐,部門領導卻表示:“還需要改動幾個地方,完善一些細節。”

兩天後,劉女士按照領導的意見又完成了一套新方案。這次領導說:“比上次好,但是還差點火候,先沉澱一下,不着急改了。”

憤怒自己做的方案咋成領導作品了?

3月18日,劉女士在公司內部公告欄中看到部門領導創作的關於某某產品的宣傳推廣方案受到公司高層的通報嘉獎。她查看了部門領導的“作品”發現,這其實就是自己兩個作品的折中方案,沒有一點創新。劉女士既委屈又憤怒,大哭了一場。

這兩天,劉女士很是鬱悶,她覺得部門領導這種行爲是剽竊。她想帶着自己原創的兩套方案找公司高層評理,卻被丈夫多次勸阻。丈夫的意見是:如果向公司高層告狀,也很難有好結果,即使高層領導真的認爲你是對的,以後和主管領導的關係也搞僵了。

劉女士覺得丈夫說得有道理,可是情緒卻無法平復,連續兩個晚上睡不着覺,最後她選擇去做心理諮詢。

解析在心理層面,每個員工都渴望“被看到”

職場心理專家周永梅在接受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採訪時說:“劉女士找我做心理諮詢時說要崩潰了,覺得部門領導太讓人失望了,不僅剽竊了她的作品,還沒有說一句肯定的話。她一上班就鬧心,表面裝作什麼事都沒有,內心卻很難受。”

周永梅說,劉女士的遭遇在心理學上叫做“職場軟暴力”,是指在工作中員工遭到其他員工或上級的物質或精神上不公平的“暴力侵犯”現象。與直接暴力不同,這種軟暴力更可怕。

周永梅說,從心理需求來說,每個員工都渴望“被看到”,如果“被看到”,員工就會有欣喜感,如果員工所在部門領導能夠向上一級領導介紹員工的成績,員工就會有更大的存在感和價值感,就更有工作熱情和創造力。職場軟暴力會侵蝕員工的動力和創造力,這個問題已被越來越多的企業高層重視。

調查對職場軟暴力,56.7%的人選擇了緘默

周永梅說,國內一家權威網絡諮詢公司曾做過調查,遭受過職場軟暴力的人羣爲66.67%,其中女性佔61%。面臨職場軟暴力,56.7%的人挑選了緘默和逃避。在當前工作環境下,這或許是最爲實際的一種選擇,但需要支付的代價是心理壓力。

調查顯示,職場軟暴力由於表現形式比較隱蔽,在法律上不好定性,當事人也難以舉證,所以很多人在遭受軟暴力後束手無策,要麼忍氣吞聲,要麼憤而辭職。

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傷害行爲和傷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係難以認定;二是精神傷害的程度不好衡量,賠償額度也沒有硬性規定。

法學專家表示,近年來,隨着工作人員的增多和社會工作節奏的加快,辦公室軟暴力的爆發頻率越來越高,有關部門應引起重視,對各種精神傷害做詳細分類和量化,使軟暴力受害者在索賠時有法可依。

支招增強自身“免疫力”,凡事不要太較真

周永梅表示,對於公司來說,建立一套科學、合理、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是打擊職場軟暴力的制度保障。對於員工來說,首先需要理解,職場軟暴力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而不僅僅只是有人針對自己。不要認定對方是故意的,先假設對方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爲會對別人造成傷害,然後再與對方坦誠地溝通;其次需要反省自己,員工需要想想“被人欺負的感覺”到底是事實還是自己的心理在作怪。在心理學上,這很可能是出於自卑、多疑、抑鬱等心理缺陷,或者是曾經遭遇欺凌造成的後遺症;最後,要增強自身的“免疫力”。無論是來自上司還是同事的軟暴力,增強自身“免疫力”也是非常關鍵的。凡事不要太較真,要培養自己豁達開朗、樂觀幽默的個性,這樣軟暴力自然也就化解了。

瀋陽晚報、沈報融媒主任記者吳強

新媒體編輯 陳錦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