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朴樹則不一樣。朴樹的率真果然名不虛傳。

朴樹錄節目中途回家睡覺:他活成了別人羨慕的模樣

圖片發自網絡

01

朴樹的率真果然名不虛傳。

在一次節目錄制中,他火速交代完自己的發言,完成任務後面對觀衆坦言:“到點了,我得回去睡覺了……然後希望大家都很好地活下來……然後,我歲數大了,回家睡覺了,謝謝……”

大家可別誤會,朴樹這種言行並非討人嫌的大腕耍流氓。有網友曝料:“但他的演唱會拖堂……只要現場觀衆喜歡,他都會極力多唱幾首,直到管理部門或保安部門忍無可忍……”

在爆炒人設的今天,作爲萬衆矚目的明星,敢於摘掉人設面具、只求真實地活着,朴樹也是足夠可愛!

同樣錄製節目,有些人明明想走,但礙於面子,只得強忍着留下來,活得憋屈心累。

而朴樹則不一樣。朴樹隨心隨性地生活,不僞裝,不做作,夠真誠……能活成這樣,也是種本事,他是真正活明白的人!

其實,生活就是生下來活下去,要學會刪繁就簡,讓生活少一些虛僞無奈,多一些坦率痛快。

網友紛紛點贊,把樸素的朴樹穩穩地送上了熱搜。

朴樹錄節目中途回家睡覺:他活成了別人羨慕的模樣

圖片發自網絡

02

記得《海膽》一書,採訪過朴樹——

“從很早的時候起,朴樹就開始遭遇這一類的困惑——一個藝術家到底應該怎樣去生活?是讓自己爽更重要,還是讓別人舒服更重要?是自由更重要,還是愛和憐憫更重要?是堅持自己的標準更重要,還是顯得隨和可親,不給別人添麻煩更重要?

說到底,怎樣在超我和本我之間安放一個穩定又平衡的自我?很多藝術家處理不好這件事,要麼早早喪失了創造力,陷入平庸,要麼加速奔赴死亡和毀滅。

朴樹聞得到這種危險的味道。”

朴樹曾經迷茫,曾經苦悶,曾經拼命掙扎……

據說,2005年,朴樹已經皈依了藏傳佛教,教名是“丹增旺加”,有“自在且自律”的意思。

2009年,朴樹希望自己的人生不只是隨波逐流、模糊飄忽,而是有所堅持、返樸歸真。

朴樹開始過一種清教徒式的生活。一天日常大抵如此——

早上四五點起牀,沒開燈,他在客廳裏靜坐;到了六七點,他給經紀人打電話安排工作事宜;安排妥當,上午時間他上網看新聞。

午餐用完,他睡一個小時,不管是否睡得着。下午,他開始工作,寫歌、練琴、排練或者讀書。

晚飯只喫一點蔬菜和米糊,飯後他出門遛狗,或者快走十公里。回來後,再看看書,寫 寫日記,十點出頭,他上牀睡覺。

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說:“做什麼事情最難?管理好自己最難。”

這麼多年來,朴樹一直保持這樣的生活習慣。他用這種方式調養身體,清心寡慾,鍛鍊意志,真不愧是一場“自在且自律”的人生修行……

朴樹錄節目中途回家睡覺:他活成了別人羨慕的模樣

圖片發自網絡

03

周國平曾經斷言:“人生有三次成長:一是發現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的時候,二是發現再怎麼努力也無能爲力的時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並去享受平凡的時候。”

也許就像他在《平凡之路》裏演唱的——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我曾經擁有着一切,轉眼都飄散如煙;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歷經繁華終見淳樸,歷經繁雜終見單純。朴樹終於學會與自己和解,實現真正的成長。不爲名利羈絆,盡力替自己鬆綁,蛻變後的朴樹活出了灑脫的真我。

今年,朴樹已經46歲。從1996年出道,二十多年過去了,朴樹依然很受觀衆喜愛。我想,這大概跟他敬業較真又不迷失自我有很大關係吧!

楊絳說:“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朴樹好樣的,活得簡簡單單又明明白白,活成自己心中想要的模樣,也活成了別人羨慕的最酷的模樣。

有多少人活了一輩子,卻還懵懵懂懂又糊里糊塗,最終只活成了別人眼中想要的模樣,也活成了自己心中最厭惡的模樣。

世界喧囂躁動,何去何從,願你我依然能聽從內心,活出真我!

共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