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堡壘》製作期間,我們經歷了提升三維特效製作能力、整合管理能力的兩道坎兒。”

2013年開始劇本創作;2014年設計世界觀概念圖;特效鏡頭1600個,佔全片鏡頭總和的90%……8月9日上映的《上海堡壘》,不僅是一部描述人類抵禦外星人入侵的科幻戰爭片,也是影片後期承製方、製作方天工異彩與時間賽跑戰勝技術難題的一場“戰爭”。

“《上海堡壘》製作期間,我們經歷了提升三維特效製作能力、整合管理能力的兩道坎兒。”天工異彩聯合創始人、《上海堡壘》視效總監王璇告訴《綜藝報》。

整包後期:“從技術人員到CEO”

“國內視效製作公司處於前有狼後有虎的處境,”王璇苦笑道,但他同時對國產視效未來比肩甚至超越好萊塢充滿希望。“目前,國內視效製作水平還無法比肩好萊塢一線公司,但如果國內多產出一些特效類型複雜、特效鏡頭數量多的影片,片方和導演基於信任再給予視效團隊更多機會,中國視效製作力量將獲得快速成長。”

整個上海的數字資產模型

《上海堡壘》作爲國內少見的科幻戰爭類型片,包含大量空戰、爆炸、武器裝備、機甲類型的數字角色等S級、S+級特效鏡頭,大量難度高且種類多的視效資產需要進行交互式特效製作。王璇介紹,《上海堡壘》的視效製作對公司的三維製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我們吸納了優秀的三維特效人才,在三維製作能力上不斷探索,本次突破性嘗試製作了上海的數字模型,片中所有發生在上海的故事,如路面塌陷、大炮發射、對戰外星人等場景都在該模型中進行,基於三維特效的視覺呈現會更加逼真。”

工作照,從左至右:合成指導Juan,視效指導Sam,視效總監王璇,視效製片趙輝

另一道坎兒——整合管理能力,則是天工異彩作爲《上海堡壘》後期“總負責方”必須面臨的。以往,一部影片多由多家後期公司共同參與,每家公司分別嚮導演或片方彙報工作。天工異彩首次作爲《上海堡壘》的後期承製方,負責包括但不限於特效製作在內的所有後期工作的進度及質量。這也要求公司必須具備綜合管理能力,能管好1600個特效鏡頭、全片剪輯、聲音製作、音樂製作、數字中間片調色及最後的各種物料母版輸出製作。“這好比一個技術人員需要具備CEO的能力。”

捕食者概念圖

王璇認爲,經歷的這兩道坎兒提升了公司的後期工業化製作水平。“更幸運的是,本片導演滕華濤尊重工業化製作規律,團隊成員都是按照製作計劃在既定時間內解決相應問題。”

黑科技讓科幻片“落地”

對於科幻片創作者來講,平衡現實生活和科幻世界,解決違和感是無法避免的難題。

“無論故事還是視覺呈現都不能太失真,科幻片中發生的所有事情都會糅在創作者設定的世界觀裏。”王璇介紹,爲避免違和感,《上海堡壘》在三方面做了特別設計,讓觀衆既能感受到未來科幻感,又不會覺得離現實生活太遙遠。具體來講,在城市塑造上,片中不僅有未來感十足的高樓大廈,還保留了大衆熟悉的上海里弄;在武器外形及功能設置上,加入很多科幻領域的外形黑科技元素,主角工作的UNDC(軍隊指揮中心)以及戰爭、訓練場景,也有人工操作的部分;對於最具非現實屬性、超越人類視角的外星文明,如外星母艦、捕食者等,天工異彩配合導演想法設計了幾十稿概念圖,力求讓呈現效果獲得觀衆信任。

城市設計對比before

城市設計對比after

“解決違和感,爲的是不讓觀衆覺得假。”但王璇認爲這只是基礎,在此之上還要允許部分“假”,這部分需要通過特效製作,增加整部影片的未來感及科技感。

成片

後期管理及製作團隊以本土人員爲主,這也讓《上海堡壘》有着獨特的中國氣質。在獲得國際觀衆認可上,王璇並不擔心。在他看來,《上海堡壘》視效設計並未特意偏向東方或西方觀衆的審美喜好。“從事《上海堡壘》視效製作的人大多是80後,從小就看好萊塢大片受西方文化影響,但我們又是具有東方審美的中國人,在創作過程中會自覺兼顧中西方審美。至於年齡層,觀影主流的90後、95後看的影片,我們80後也會看,審美取向有共通性。”

對話王璇:“我給《上海堡壘》的視效部分打8—8.5分”

王璇

《綜藝報》:滿分10分,你給《上海堡壘》的視效打幾分?

王璇:8—8.5分。之所以未到滿分,一方面與時間有關,後期製作不可能無限期修改;另一方面是中國創作者對科幻類型的積累理解還有待提高。科幻片起源於好萊塢,以戰鬥爲主,輔以少量的情感元素,我們創作的本土科幻片,則是基於東方人的理解,加入更多中國式情感元素,在平衡情感與視效感官刺激方面還需努力。

《綜藝報》:如何面對《上海堡壘》上映後在視效方面可能收穫的不同評價?

王璇:收到不同的聲音和評價是肯定的,近兩年觀衆對部分國產高票房電影的評價也存在較大差異。《上海堡壘》是中國電影人勇於嘗試新類型的一次實踐,希望觀衆給予更多寬容,讓這個“小孩”從會爬到能走。

《綜藝報》:中國視效公司要想長足進步,還需要哪些條件的支持?

王璇:希望製片公司能給予更多製作預算,大視效科幻片製作成本比較高,我們的製作預算相比好萊塢還有一定差距。好的趨勢是,目前投資方越來越重視視效製作,給予了我們更大的發揮空間。此外,工業化製作標準和整個系統有待夯實,這不僅是響應國家倡導的工業化建設,更能讓片方、導演受益,幫助本土視效公司成長。

如需轉載請在文章開頭註明來源,並附上原文鏈接。更多資訊請登錄手機版“綜藝+”m.zongyijia.net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