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實中,父母由於工作繁忙或是其他,缺失了對孩子的陪伴,造成孩子性格內向,敏感,缺愛,從而導致雙方關係不和,孩子叛逆的例子比比皆是。”現實中也有不少人因爲別人的偏見而走向深淵,希望人們儘可能地消除偏見,相信“人性本善”。

據貓眼票房最新數據顯示,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17天累計票房達33.99億,順利躋身中國電影票房榜前五。該國漫上映後也是獲得連連好評,不少人稱看到了國漫的希望。讓我們來看看這部賺足眼淚的片子中有哪些道理。

一、“我命由我不由天”

哪吒作爲魔童,是村民們口中的“妖怪”,經過幾經波折,發出:“生而爲魔,那就如何,如果命運不公,我便和它鬥到底”的感嘆。確實,人生而不同,有些人生下來就含有金鑰匙,有的人生下來卻連基本的生活都保障不了。但這個世上從來不缺與命運抗爭的人,他也許是地震中被壓在房屋下堅持不懈、不屈服於命運的人;他也許是爲別人的命運鬥爭的消防戰士;他也許是在病房中與病魔鬥爭的人。也應了影片中那句“人是否能夠改變命運,我不曉得。我只曉得,不認命是哪吒的命。”

二、人們的偏見足以讓一個人毀滅

“人心中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任你怎努力都休想搬動。”村民們對哪吒的偏見、天庭對龍族的偏見、天尊對申公豹的偏見是造成怨氣的源頭。沒有人天生就是壞的,人們缺僅憑過去的經驗就對別人“一棒子打死”,這樣的偏見讓當事者也會真的認爲“我就是這樣的。影片中哪吒說:“他們說我是妖怪,我就當妖怪給他們瞧瞧。”現實中也有不少人因爲別人的偏見而走向深淵,希望人們儘可能地消除偏見,相信“人性本善”!

三、患難見真情

哪吒與敖丙是彼此唯一的朋友,在最後的關頭,敖丙選擇了和哪吒一起共生死。哪吒問敖丙:“白白搭上一條命,你傻不傻?”敖丙答道:“不傻,誰和你做朋友。”其實我是羨慕這樣的友情的。有句老話:“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夫妻都如此,何況是友誼呢。越長大越發現身邊能夠知心的朋友越來越少,大家好像都是被利益才綁在一起。擁有一段真摯的友誼是多少人的願望啊!

四、父母的陪伴在孩子成長中是不可缺失的

影片中李靖夫婦由於工作很少陪哪吒,導致雙方不瞭解彼此,誤解彼此。現實中,父母由於工作繁忙或是其他,缺失了對孩子的陪伴,造成孩子性格內向,敏感,缺愛,從而導致雙方關係不和,孩子叛逆的例子比比皆是。其實只要少賺那麼一點錢,多陪陪孩子,也許就能改變孩子的一生。

大家還看出哪些道理呢?歡迎在評論區補充,我們一起分享學習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