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職場人士,放假是最能夠讓你感到輕鬆的詞了吧。新聞一早就推送說五一放假日期確定了!——哇,好快呀!瞬間被擊中的感覺。

剛準備忙,就到五一了。重複無效忙碌,不如把時間空出來!

我纔剛開始給自己鼓勁加油,開始新年目標的奮鬥,就又到五一了!——你有沒有這樣的感慨呢?如果有,你的生活是不是一直在忙碌中度過?而又突然驚醒了呢?

前兩天看到武志紅老師的公衆號推送了一篇文章——“廢掉一個人最隱蔽的方式,是讓他忙到沒時間成長”。

你以爲的忙碌,是在努力成長。有一天你發現他背離了你的初衷,並沒有給你帶來任何有建設性的增長,哪怕是可以隨時被感知、可見的工資。

因爲期許和現實反饋不一致的表現。在一致性原則的驅使下,會讓自己變得非常痛苦。

剛準備忙,就到五一了。重複無效忙碌,不如把時間空出來!

留一些空閒時間,讓自己有時間自我成長。不要失去了成長的能力。

隨着年齡一天天的長大,你會覺得,時間也一年比一年都快。這就是藏在身邊的隱形殺手,——無效忙碌。

當你忙碌到認爲自己很充實的時候,你也就慢慢習慣了不成長,也會漸漸失去自我成長的能力。

這就像一個螺紋式鑽頭,你在原地旋轉的越久,就會陷的越深,最後習慣性的不能自拔。

停下來,給自己一點時間,有時候只是因爲別別人少了一點時間去思考,去總結。

少了思考總結的路徑,也就沒有了正向的反饋。你所做的看似努力,都會成爲無效忙碌。

有時候慢慢來,會更快。

剛準備忙,就到五一了。重複無效忙碌,不如把時間空出來!

留一些空閒時間,讓忙碌變得更高效、更值得,慢慢滋養自己。

最開始我的工作計劃本子每天都寫的滿滿的,每天做完一件事就劃掉一條橫線。這確實幫助我快速的處理了一件又一件的日常事務。可怕的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結果是一樣的,生活並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和進步。

直到自己累到筋疲力盡、疲憊不堪,纔開始慢慢意識到需要在每一天的計劃里加入空白時間,這樣做有兩個好處:

一是當一件事情沒有及時做完的時候,不會對後續的事件產生骨牌式的鏈鎖影響,自己可以更加自如的掌控進度和時間。

二是可以讓自己有適度的休息放鬆時間,再次投入到工作的時候反而會更加的高效和專注。

剛準備忙,就到五一了。重複無效忙碌,不如把時間空出來!

留一些空閒的時間,簡單的重複,不如爬一層樓梯。

我平時接待的成長諮詢案例中,就有很多身處慣性環境,不能自拔的情況。當你在一個環境裏呆上太久的時間,就很容易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甚至連改變的勇氣都會被慢慢消磨。

這位諮詢案主是位500強外企高管,公司體制已經不能適應當下新環境的要求,對於她想要創新、革新、“再折騰”的想法和激情,被內部體制框架限制、甚至被直屬領導壓下。

想要更好的自己,只能另謀新職。這一點自己也看的非常清楚,但遲遲下不了決心。

對自我能力的懷疑,也只是爲環境慣性尋找了一個很好的不改變理由,讓自己能夠心安理得的繼續呆下去。

和她有這極大反差的是另一名同事一年前,依然決然離職,去了一個更適合自己的公司發展,如今職位和薪水已經超越自己3倍還多!

即便這種對比就發生在自己身邊,也無法讓自己改變和蛻變。可以想象在一個固定環境裏成長出來的人,形成固有的心智模式,對一個人的改變會產生了多大的力量束縛。

在同一個地方水平式的重複轉圈,不如換一個環境螺旋式的上升。

剛準備忙,就到五一了。重複無效忙碌,不如把時間空出來!

一個人的改變成長,需要清晰的知道自己的願景,當下的現實,規劃好實現的路徑。這三個因素是自我成長的必要因素。

清晰了願景,就如同迷茫的大海里有了一座固定的燈塔;

面對並看清現狀,就可以精準的知道自己和願景到底有多大的差距,尋找一切可以被自己調動的資源;

實現的路徑,就是需要自己在願景和現實之間,架起一坐最優路徑的橋樑,或開山、或架橋、或繞行,這都需要自己利用現有資源進行綜合調度規劃。

路徑架設的過程就是自我創造、自我成長的過程。

剛準備忙,就到五一了。重複無效忙碌,不如把時間空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