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古代歷史上,兩軍相持時,武裝力量相對薄弱的一方几乎是率先發動攻擊。在歷史的舞臺上因統帥的智勇,戰術的詭祕而上演了一場場以少勝多,精妙入神的戰役。

比如:淝水之戰“謝玄”領兵八萬打敗前秦“苻堅”百萬大軍。【鉅鹿之戰】項羽兩萬人打敗秦軍四十萬人。而“官渡之戰”曹操以區區兩萬人打敗袁紹十萬大軍。

一生無戰績.一戰而敗的三國之將,爲何獲得“毛澤東”高度評價?

鉅鹿之戰劇照

赤壁之戰中“周瑜”僅用五萬人打敗曹操八十萬大軍。聞名後世的吳起在【陰晉之戰】中以五萬人打敗秦國五十萬大軍。還有周武王在【牧野之戰】中以4.5萬人打敗商朝17萬人。

再有“前秦滅前燕之戰”、“合肥之戰”、“淮海戰役”等這些都可以說是古今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案例。

一生無戰績.一戰而敗的三國之將,爲何獲得“毛澤東”高度評價?

淮海戰役劇照

在衆多以少勝多的的軍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幾乎都是力量薄弱的一方先聲奪人,率先發動攻擊或襲擊,以求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可以想象得到,在敵我雙方大軍對壘時,消耗的不單單是給養問題。由於雙方力量的懸殊,長時間的對峙,勢必會給力量弱小的一方造成心理上的負擔,讓軍心混亂,思想動搖,處於一觸即潰的局面。

靜待不是永久沉寂,它是爲爆發在積蓄力量。我們每一個人都看過大海,沒有一絲波浪的海面是否讓你心升靜寂。但是你是否知道水平如鏡的海水下面正在那悄然的孕育着驚濤駭浪的力量。

一生無戰績.一戰而敗的三國之將,爲何獲得“毛澤東”高度評價?

司馬懿劇照

迴歸主題,我們接下來聊聊三國時期。一代謀臣“司馬懿”帶領着曹魏三軍和諸葛先生帶領的蜀國大軍對壘時。基本上來說“司馬懿”都是採用以守爲攻的軍事部署,儘管曹魏大軍更加厲害兇猛,可司馬懿卻一直按兵不動,高掛免戰牌和諸葛先生玩起了過家家的遊戲。由於長時間的消耗戰讓蜀軍在地理、環境、糧草給養保障等諸多因素下而不得不選擇無功而返。司馬懿這種消耗戰法屢屢奏效,即使諸葛先生千方百計派人襲擾,但都讓司馬懿輕鬆破解。

靜待不是後退,也不是放任,而是一種靜觀其變繼而出手制敵的策略。

我個人認爲,司馬懿此舉可以說是在整體的戰略上另有考慮,這應該源於他的私心在作怪。因爲司馬懿清楚,他的敵人不光光是來自於蜀國的諸葛亮,他最大的敵人是來自於曹魏政權內部的派系爭鬥。他如果跟蜀國的諸葛軍隊拼死廝殺,一是會中了諸葛亮的圈套,二是讓來自於曹魏政權內部的政敵撿了便宜。所以,司馬懿很清楚蜀國的作用,自己絕對不可缺少諸葛亮這個敵人。因爲沒有外圍這個龐大的對手存在和威脅,司馬懿的名望和位置就不再是那麼至關重要了。

一生無戰績.一戰而敗的三國之將,爲何獲得“毛澤東”高度評價?

司馬懿劇照

可以說,司馬懿這一步棋設計的比較宏偉,其意義深遠。何時主動出擊,何時據守不出,都把握的恰到火候。其實,瞭解三國曆史的人都知道,司馬懿和諸葛亮是各有千秋,兩個人的智勇謀略可以說是不相上下。但是,爲什麼!司馬懿總是處於被動捱揍的局面,而不還擊呢?

我曾經有兩篇文章寫到,關於蜀魏兩國所面臨的對內和對外的局勢不盡相同。諸葛先生是要借用“北伐”的大旗來感召蜀國上下的一種政治意識和民衆信念,以此鞏固蜀國政權的團結穩定和自己不可替代的角色。他盡心竭力地發動北伐戰爭,其核心目的就是爲了通過北伐激發蜀國上下團結一致的抗曹高潮。

一生無戰績.一戰而敗的三國之將,爲何獲得“毛澤東”高度評價?

諸葛亮劇照

因爲,安身樂業久了,勢必會閒來生事,以至於上演蜀國內鬥大戲。我記得在康熙時期,平西王“吳三桂“駐守雲南剿匪期間,就是不斷通過一而再再而三地“剿而不滅”,繼續再剿的戰略而長期留守於雲南。

對事情並不一定要在感情衝動下才能完成,它能夠在平心靜氣的辯證中堅持到最後的勝利。

只有讓敵人存在,才能彰顯自己的價值。這也就是說司馬懿爲什麼既要和蜀國時而發生戰爭時而據守不出的原因吧。只有藉助蜀軍北伐爲機會從而牢牢地抓住曹魏的軍權,但同時還不能把自己的家底拼光。說到這裏,或許大家看明白了吧。司馬懿是能不打就不打、能守就守。守住魏國的大門,不讓蜀軍進來,對司馬懿來說就是小事一樁。

一生無戰績.一戰而敗的三國之將,爲何獲得“毛澤東”高度評價?

三國“司馬懿”劇照

反而言之,對司馬懿來說,通過堅守和蜀國打一場經濟戰,這本身就是一種勝利。但是,由於司馬懿的私心,以至於讓曹魏一次次喪失了全面反擊蜀國的大好時機。


司馬懿在三國時期絕對是一個天才的謀略家。本文的主角“羊祜”自幼頗受司馬懿的陶染,在司馬懿之後也成爲了一個謀略專家。羊枯出生公元221年,出身在漢魏名門士族之家。祖父羊續漢末時期是南陽太守,父親羊衜任曹魏時期上黨太守,母親蔡氏是左中郎將蔡邕的閨女同時還是著名的儒者,姐姐是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的老婆,羊祜娶了夏侯淵之子夏侯霸的女兒做妻子。

一生無戰績.一戰而敗的三國之將,爲何獲得“毛澤東”高度評價?

羊祜劇照

梳理這錯綜複雜的家族關係來看,羊祜和曹氏集團與司馬家族都是親屬關係,但他更偏向於司馬家族,所以成爲了司馬集團中的一份子,深受司馬昭、司馬炎兩代君主的信任。

曹魏政權紛爭時期,司馬家族和曹魏集團各自都爲了爭奪最高權力而相互內度不斷,因爲和雙方都有親屬關係。身處司馬家族和曹魏集團夾縫中的羊祜不想捲入到政治旋渦之中,所以他選擇了逃避,以至於讓他身處於鬥爭的旋渦卻一直平安無事。

冷靜是生活中的一種哲學,冷靜是一門藝術,冷靜更是一種貌不驚人的大智慧。

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兵變,誅殺曹爽,奪取軍政大權。軍變之後,司馬懿不竭餘力地剪除曹氏集團在朝中的勢力,和曹爽有關聯的許多人受到了波及。羊祜的老丈人夏侯霸爲了躲避屠戮,叛逃蜀國。但夏侯霸叛逃的事並沒有涉及到羊祜,反而一路水漲船高。

一生無戰績.一戰而敗的三國之將,爲何獲得“毛澤東”高度評價?

晉武帝司馬炎劇照

公元266年元月,司馬炎篡位稱帝,開闢西晉政權,史稱晉武帝。羊祜因有擁護之功,升任爲中軍大將。晉武帝稱帝之後,屢有吞吳之志。爲早日實現一統全國的偉業,他積極爲討伐孫吳集團的戰爭做準備。不久,司馬炎將羊祜派到荊州,主持抗吳前營陣地荊州地區的大小軍政事宜。

當時,西晉王朝和孫吳集團都各自有一個荊州,產生了南北對峙局面。西晉王朝的荊州大致覆蓋當下的陝西、河南的一部分和湖北北部的一部分。孫吳集團的荊州則盤踞着當下的湖北和湖南地區的大部分。西晉和孫吳之間的國境線以荊州爲最長,所以說,荊州是西晉和孫吳之戰的決勝的關鍵。

一生無戰績.一戰而敗的三國之將,爲何獲得“毛澤東”高度評價?

三國“孫吳”劇照

羊祜到任後,發現荊州的形勢並不是很穩固。不但百姓的生活不夠安定,就連大軍的糧草也經常斷頓。於是,羊祜放棄了既定的攻吳軍事部署,將精力放在了發展荊州的經濟建設方面。一邊興辦教育,穩定社會;一邊造福百姓,整肅地方吏制。就這樣,荊州在羊祜治理下社會秩序日益安定,軍隊的戰鬥力也照之前有大幅提升。

欲速則不達,操之過急會讓你適得其反。

公元270年,著名的軍事家“陸抗”出任孫吳集團在荊州的最高軍事長官。陸抗到任之後,一直密切注視着西晉”羊祜“一舉一動。同時,陸抗對荊州的雙方局勢感到十分焦灼,電報給孫吳集團的掌舵人“孫皓”說不要過度依賴長江天險,要積極應對備戰。反過來看,羊枯對陸抗的出現,讓他感動前所未有的警覺和忐忑。

一生無戰績.一戰而敗的三國之將,爲何獲得“毛澤東”高度評價?

東吳大將“陸抗”劇照

所以,他抓緊在荊州進行軍事上的部署,同時向晉武帝做了詳細的書面彙報。這就是聞名於世的《請伐吳疏》,文中詳細論述了晉吳兩國在各自戰略上的利弊分析和充分的數據論證。同時指出,晉軍伐吳戰爭必須要借用長江上游的天然條件,加速籌備和訓練海軍。但遭到了朝臣賈充的極力反對。賈充也就是晉惠帝那個貌醜專權皇后賈南風的父親,賈南風又是引發八王禍亂和五胡亂華的罪魁禍首。

公元272年初秋,吳將“步闡”獻城降晉,引發了“西陵之戰”。由於陸抗部署精密,吳國叛將“步闡”不敵陸抗,最終城克而亡。羊祜因分兵救援不力而被降職留用,以觀後效。“西陵之戰”援救“步闡”失敗後,羊祜認真地做出了總結:他認爲孫吳集團的國民經濟雖已呈現衰敗跡象,但吳國現有的實力仍然不容小覷,他特別意識到吳國由於陸抗的存在,讓伐吳之戰陷入險境。“羊祜”深知西晉滅吳之戰切不可急於求成。

一生無戰績.一戰而敗的三國之將,爲何獲得“毛澤東”高度評價?

西陵之戰劇照

於是,他改變了戰略部署;一是學習老前輩“司馬懿”的計策,通過固守維穩荊州獲得了民心的支持。二是發展了經濟、儲備了戰用物資。就這樣,晉吳之間長達八年的冷戰由此拉開了序幕。陸抗和羊祜也由軍事對抗轉向了心理較量。人來人往,爾虞我詐。羊祜有恃毋恐,陸抗甚是頭痛!

毛澤東:曾多次調閱《晉書·羊祜傳》,並在書封寫下題記,對羊祜也有過高度的評價。

在荊州邊界,羊祜對吳國的軍民運用信義戰法,雙方交戰之前,都會呈送戰書給對方,按照約定的時間地點,展開交戰,不搞背後襲擊。

一生無戰績.一戰而敗的三國之將,爲何獲得“毛澤東”高度評價?

羊枯和陸抗邊境之爭劇照

荊州國境線發生的故事,還有很多,比如說:邊境上抓到吳軍將領的兒女,安全送回。俘虜了吳軍將士,禮遇遣返。踩踏了吳國的稻田,用絹補償。射殺了先被吳軍打傷的獵物,就送回吳國。故事細節繁瑣無味,就不再一一拆字分解,就此省略。

老子說;靜爲躁君,主張一動不如一靜,但並不是說鼓勵人們要碌碌無爲,而是要靜待有力時機,切不可輕率莽動。

因此,在相當長的一段日子裏,西晉和孫吳雙方的荊州國境線上一直處於和平的局面。羊祜與陸抗的故事,由此古今流傳。

一生無戰績.一戰而敗的三國之將,爲何獲得“毛澤東”高度評價?

東吳滅亡劇照

公元274年入秋,吳國名將、大司馬陸抗病重而亡。四年之後,也就是278年初冬,五十七歲的羊祜在耗死陸抗之後也因病而亡。在羊祜亡後的第二年,西晉大將杜預、王濬等人遵照羊祜生前的軍事戰略摧枯折腐,一舉消滅了吳國,實現了三國一統的偉業。羊祜雖說沒有親自指揮滅吳之戰,但他爲這場戰爭作出了貢獻是世人有目共睹的。

羊枯的妙處就在於靜,當對方主動時、甚至猛烈進攻時,羊枯學習司馬懿選擇了暫時性避開鋒芒,躲到一邊,冷靜地觀察並尋找或等待對方的弱點,從而一招制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