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们望着空空的房子,孤独、难过,甚至出现失眠、抑郁、食欲下降、胸闷憋气、乏力等表现,此时就需要警惕,老人是否有可能患上节后“分离焦虑障碍”了。节后子女纷纷离开,老人的情绪极度失落,出现相反的情绪体验,如热闹与冷清、欢喜与悲伤等。

离开妈妈后,小孩总是哭闹?甚至越来越凶,好几个星期了都没法缓过来?

离开父母去外地求学,觉得孤独焦躁,不知道该怎么办?

面对分离产生焦虑是人之常情,但当程度超过一定范围、给当事人造成严重影响,就有可能不仅仅是情绪上的问题了,也可能是一种精神心理疾病。

一分开就焦虑?可能是分离焦虑障碍

分离焦虑障碍属于焦虑症的一种,表现为对于特定的对象的分离产生的强烈的焦虑情绪,并严重影响到生活。

分离焦虑障碍有一套严格的诊断标准,并不是说面对分离产生了焦虑就一定是,且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标准并不一致,比如幼儿面对分离产生焦虑超过 4 周就需要考虑是否为分离焦虑障碍,而成人则需要超过 6 个月才需要考虑。并且,往往还需要与其他精神疾病相鉴别。

接受心理治疗是缓解焦虑比较好的一种方式。

节后分离焦虑:老年心理疾病的致命导火索

很多“空巢老人”只有在节假日的时候,才有机会享受到子女的天伦之乐,一旦假期结束,子女们再度外出,就会陷入失落之中。

节后是老年人就诊的高峰期。假期里亲人团聚,老人心情格外舒畅;节后子女纷纷离开,老人的情绪极度失落,出现相反的情绪体验,如热闹与冷清、欢喜与悲伤等。

他们望着空空的房子,孤独、难过,甚至出现失眠、抑郁、食欲下降、胸闷憋气、乏力等表现,此时就需要警惕,老人是否有可能患上节后“分离焦虑障碍”了。

该怎么做?

1、老年人自己要做的

① 转变观念。老人们要认识到自己的生活才是自己的重心,是最应该关心的事。有的老人需要照顾孙辈,切不可因为第三代而放弃自己正常的社交娱乐活动,不要把生活的重心都放在第三代身上。

② 转移注意力。逐步恢复规律生活,有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子,有自己的娱乐健身项目。尤其是单身的老人,多参加集体活动,如去老人活动中心学习舞蹈、画画等,让生活充实起来。

2、作为子女要做的

① 多沟通。子女无论多繁忙,也要主动找合适的时间与长辈多联系、勤沟通,帮助老人顺利缓冲。特别是在刚刚分开的时候。

② 多倾听。老人容易抑郁很大原因是觉得跟社会脱节,有被遗弃感。年轻人一句“跟你说了你也不懂”,会对老人心理上造成雪上加霜的伤害。所以子女适当地让他们发表意见和建议,老人同时也有了被需要感和参与感。

③ 多鼓励。在行动上,把老人当成小孩,对他们多一些表扬和鼓励,表现出对他们的依赖。比如请教他们生活上的小窍门,虽然网上都能查到;老人有新的兴趣爱好的时候对他们表示肯定等等。

作为儿女的大家平时要多关心关心家里的老人,避免焦虑症找来。另外,老年人如果确实患上心理疾病,应该及早到专科医院接受相关的治疗,以免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