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很多人都把孔子當做師德高尚的模範,要求所有的教師都要向孔子學習,認爲教師們不會“因材施教”,不會教育,體罰辱罵學生的行爲都是師德敗壞的表現。”,即使如此理解也有道理,但是人們還是偏向於孔子收學生所要十條肉乾當做學費的說法。

孔子辱罵體罰過學生,補課收費嗎?網友:罵過,收十條肉乾

孔子的偉大不容置疑,不能因爲孔子身上的一些時代的侷限性而出現一點小毛病就要否定孔子在教育領域歷史上的偉大地位。孔子被後世尊稱爲“聖人”,這不是他自己封的,而是後人強加給他的“榮譽稱號”,正如現代社會給教師頭上戴着“人類靈魂工程師”、“辛勤的園丁”、“天底下最光輝的職業”的高帽是一樣的道理。

孔子辱罵體罰過學生,補課收費嗎?網友:罵過,收十條肉乾孔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孔子是“聖人”不容否定,孔子也是一個平凡的人。他雖然在那個時代影響力很大,但是依然從他的言行中看出他也是那個時代的悲劇人物。我們目前尊敬孔子的只不過是他的一小部分的貢獻和品質,他的許多歷史上也沒記載的生活片段還有許多不爲人知的祕密。按我來說,孔子首先是一名讀書人,其次就是一名政客(曾經以莫須有的罪名殺了他的政敵少正卯),再次就是一名授課先生(注意,他給學生授課的目的也是爲了向學生宣傳他政客的思想),最後纔是一個“頑固不化”極力維護奴隸制度的老人。

孔子辱罵體罰過學生,補課收費嗎?網友:罵過,收十條肉乾孔子收學生要學費、補課費嗎?

孔子被尊稱爲“聖人”也僅僅是在漢武帝奠定了“廢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策略之後。孔子的正面形象也是從那時候開始美化宣傳,最終被歷代尊稱爲“聖人”的思想深入人心。孔子一生招收3000多名學生,成才成名的只有72人。令很多人產生疑問的是,孔子收學生索要學費和補課費嗎?

《論語·述而篇第七》記載過孔子說的一句話:“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悔焉。”,有人把這句話翻譯爲“只要有人能拿出十條肉乾當做見面禮,我就不會拒絕收他做徒弟,無怨無悔的給他授課。”,這裏的“束脩”被認爲是“肉乾”。也有人反對這個說法,認爲“束脩”不是肉乾,而是成年後“束冠”的意思,也就是說“只要有人已經成年,懂得約束自己的言行,自覺修養自己的品德,我就會毫無保留的教導他。”,即使如此理解也有道理,但是人們還是偏向於孔子收學生所要十條肉乾當做學費的說法。證據就是,《禮記·少儀》也有曰:“其以乘酒壺、束脩,一犬賜人或獻人。”,這裏的“束脩”也是見面禮“肉乾”來解釋。

孔子教學的時候辱罵學生嗎?

當今很多人都把孔子當做師德高尚的模範,要求所有的教師都要向孔子學習,認爲教師們不會“因材施教”,不會教育,體罰辱罵學生的行爲都是師德敗壞的表現。那麼,孔子在遇到不聽教導的學生的時候,他會辱罵學生嗎?《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宰予的父母去世,宰予不打算要守孝三年,守孝一年就夠了。孔子認爲父母的生育之恩,守孝三年還是有必要的,還宰予自己卻認爲自己的想法是對的,很心安理得,這就被孔子批評爲“不仁”,還對宰予說了一句話:“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孔子恨鐵不成鋼的一句氣話,竟然流傳了幾千年。

除了這句孔子罵人的話,他還有其他幾句也是罵人的話,“唯女子與小人爲難養也!”,“老而不死,是爲賊!”,“始作俑者,其無後乎?”,“若由也,不得其死然!”,“管仲之器小哉!”,“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如此看來,孔子生平不但不是十全十美,還有很多倍受爭議的地方,他不但在教育上是“聖人”,是模範,也是罵人毫不含糊的“師德模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