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托育集團高層:行業正在洗牌,關門倒閉或將繼續

早教托育機構頻頻關門,整個行業似乎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針對這一現象,院校橋採訪了兩位知名早教托育集團的高層,從機構管理者的角度解析目前的行業狀況,他們認爲行業正在進行轉型,2019年是個特殊的節點,接下來將開啓一個新階段,在政策和市場的作用下,整個行業將越來越走向成熟。

文 | 曉聲

早教托育集團高層:行業正在洗牌,關門倒閉或將繼續

圖片來源pxhere,圖文無關

今年來,上海早教托育機構似乎陷入了接連關門倒閉的“黑洞”:

今年8月,馨哈早教喜馬拉雅中心、盛邦中心、日月光中心、金橋中心(金橋中心爲馨哈教育投資公司所開設)皆處於停止營業狀態,家長髮現這家早教和今年1月關門的“星優兒”早教竟是同一家公司。 7月,位於靜安區滬太路1111弄大融城內的花園寶寶蒙氏早教機構突然停止營業。老闆稱沒錢。 7月,凱瑞寶貝徐匯光啓城店、浦東唐鎮店、寶山景瑞生活廣場店和浦東大拇指廣場店等門店關停,教師拿不到工資,家長退費無門。 6月,位於浦東新區張江路605號的“寶知成”兒童成長中心突然關門,原因竟是“交不出物業費”,百餘名家長退款無門。 5月,位於上海市寶山區紀蘊路320弄和欣墅街9號商鋪的貝易教育公司,因突然閉店,且負責人疑似失聯,引大批家長前往維權。 4月,“悅寶園”早教中心北外灘店突然關門,孩子陷入無課可上的窘境。該店關門至少涉及100多個客戶,少則幾千元,多則幾萬元。

早教托育集團高層:行業正在洗牌,關門倒閉或將繼續

網絡新聞截圖

無獨有偶,全國各地的機構似乎都捲入了“黑洞”之中:

7月29日,位於成都市高新區天府二街的一家名爲“愛樂樂享”的早教機構突然關門停業。 6月20日,北京瑪爾比恩早教中心一門店停業並拖欠課時費,這竟然是一家幾乎被總部遺忘的幾經轉手的“前加盟店”。 4月1日,位於北京西城區的“朋恩日託”18家店面已全部閉店。

面對這些頻頻發生的“關門”事件,家長爲孩子選擇機構時更加小心謹慎,投資人在投資早教托育時也戰戰兢兢。這些頻發事件,讓我們不禁要問:整個早教托育行業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機構今後應該怎麼辦?

針對些問題,院校橋採訪了上海蒙特梭利教育集團董事長王加勝和愛綠教育集團副總經理章苗苗。

早教托育兩行業,政策引導新發展

早教托育行業主要針對 0-6 歲嬰幼兒提供家庭教育、早期教育、托育服務等相關產業,產業鏈主要爲上游產品內容提供商、母嬰社區平臺商、企業管理系統技術提供商等,中游早教中心、托育中心等服務型機構,下游爲家長與嬰幼兒消費者。

但早教和托育是兩個行業,這不僅體現在行業屬性上,而且體現在政策引導上。早教多以課時製爲主,是以親子活動的形式對父母親進行教育,是輕資產運營。而托育是爲3週歲(含)以下嬰幼兒提供的照料、看護、膳食、保育等服務。兩者又有重疊部分。托育是父母完全不帶孩子的狀態,但整個過程離不開家庭的溝通和指導,涵蓋了早教的成分。

早教托育集團高層:行業正在洗牌,關門倒閉或將繼續

但上海在《上海市3歲以下幼兒托育機構管理暫行辦法》中提及營利性托育機構經營範圍內需註明全日制、半日制或計時制,專營托育服務。目前我國早教托育行業中,托育服務通常指全日制、半日制等工作日期間的服務,早教服務通常指課程制、計時制服務。因此,早教服務可能不納入托育服務政策規範之中。若不納入其中,則兩者在經營規範方面以及政策優惠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差異。

就近期政策頒佈情況來看:

2019年7月8日,國家衛健委於官網發佈了《托育機構設置標準(試行)(徵求意見稿)》和《托育機構管理規範(試行)(徵求意見稿)》。 2019年5月,國務院發佈《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從全國政策層面推動早教托育行業進入規範化發展階段。 2017年底十九大所提出的“幼有所育”新要求後,2018年4月28日,上海市發佈“1+2”文件着力構建幼兒托育服務體系,從增加服務供給方案、完善監管體系、充實從業人羣、規範托育機構等方面提供諸多可落地方案。

專注於0-6歲兒童早教的上海蒙特梭利教育集團的負責人王加勝董事長認爲,政策的頒佈其實是對整個行業的規範和調整,從長遠來看,對行業健康引領。發達國家都是以服務爲主,不像中國,是商業化的早教業態。行業早期發展時候,沒有任何標準。而政策的出臺,就是需要早教機構更快地反思,以國家標準代替以前的企業標準,或者超過國家標準。

愛綠教育集團副總經理章苗苗認爲,政策具有滯後性,但政策的頒佈代表着一個行業的形成,也表明該行業正規合法化。這勢必帶來大型正規的集團公司進入托育行業,比如愛綠教育集團目前開辦了11家托育園。而小型的、不正規、不合法的機構將逐漸淘汰,整個行業面臨一次洗牌。

政策出臺後,政府會對不合法的培訓機構進行整改和排摸,早教機構必然受到衝擊,生存空間縮小,甚至導致某些老品牌早教機構倒閉、關門。

市場需求旺盛,品牌競爭加劇

政策的加速落地表明早教托育行業日益受到重視。行業的形成表明國內需求巨大,市場急需調整,增加供給。

在2016年和2017年,原國家衛計委和國務院兒工委做過相關的抽樣調查。其中2016年原國家衛計委在十個城市的調查數據爲:33.3%的家長有需求,而調研樣本中實際的入托率爲5.55%。2017年國務院婦兒工委在四省市的調查數據爲:48%的家長有需求,而調研樣本中實際的入托率爲4.29%。

相對於國外,我國的入托率同樣較低。根據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數據,2016年,OECD國家平均入托率平均值爲33.2%,遠高於中國。有10個國家的0-2歲兒童入托率超過50%,這10個國家大部分是歐洲國家,其中丹麥的入托率最高,達到61.8%,韓國以53.4%的入托率成爲亞洲兒童入托率最高的國家。

早教托育集團高層:行業正在洗牌,關門倒閉或將繼續

但王加勝表示,增量的市場前景並不意味着家長會滿意過去的服務。隨着80-90後家長的素質不斷提升,法律意識增強,對專業化的兒童照護服務需求與接受程度更高,他們更加註重的是品牌的軟實力、社區化運營、體系建立等方面。未來,目前行業的優勝劣汰機制將繼續進行下去,品牌競爭更加加劇。沒內涵,管理粗放的機構可能面臨巨大的壓力。

章苗苗也認爲,目前來看,早教市場呈現的是一片紅海。大早教品牌憑藉自身優勢正在不斷吞噬市場,擠壓中小品牌的發展。家庭式的個體機構在規範化的進程中逐漸被取締和關閉。未來,托育可能形成行業的巨頭,品牌相對集中,因爲相對單體人的利潤率不會很高,中小機構更多依託於集團化的運營。

早教托育集團高層:行業正在洗牌,關門倒閉或將繼續

其實,可以說今年是早教托育行業已經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隨着不合規的機構退出市場,老牌的機構也急需改革。就運營模式而言,章苗苗認爲,相比於國外的運作模式,國內的早教加盟模式是不成立的。

加盟模式標準化的管理體系和品牌形象有利於品牌知名度的快速提高,從而吸引更多消費者,實現規模品牌效益。但同時,由於總部把控不嚴,造成管理不善,教學質量良莠不齊的現象。

一些早教機構爲了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降低加盟商的門檻,甚至部分機構免收加盟費,通過招生代理購買生源,廣告內容與實際課程脫節,招生時隨意承諾,合同語義模糊,家長們往往在付費之後才發現自己被套路。而加盟商則因爲教學環節薄弱以及總部支持不夠,長期以來,資金出現斷鏈,無奈關門跑路。如北京瑪爾比恩早教中心因被總部遺棄而關門。

而托育機構由於服務時間更長、安全性要求更高,通常採取直營模式,以加強服務質量的管控。其劣勢在於前期承擔較大投入,開業後一般至少需要1-2年的時間收回成本。

早教托育機構資金鍊脆弱,商業模式存疑問

“早教托育機構的成本分爲兩種,一是場地租賃成本,這類成本是可控的,二是人工成本,就托育行業來說,師生的比例較固定,0-1歲的師生比大概是1:3,可以節省的空間較少。”章苗苗分析道。

王加勝透露:“目前的早教托育機構大多依託於商鋪,而不是公用場地(如爲居住社區配套服務的公建用地)。商場的租金成本過高,達不到國家標準。而某些機構又盲目追求豪華,投入過多的資金在環境創制、裝修上,不從孩子的內心的需求出發,必然導致資金危機。”

“這跟過去行業發展方向有關,受幾家機構影響,多數機構認爲當前商業模式可複製、可行。比如,早教機構就採取預收費方式,即收了明天的錢幹今天的事情。當遇到政策調整,市場的變化時,企業資金鍊易緊張,再加上盲目擴張,很可能出現資金風險。”

“另外,近兩年,個別機構出現虐童等負面事件,讓家長可能對早教行業產生信任危機,購買更加謹慎,購買週期變短。如此,一些資金實力不強的機構就面臨資金壓力,產生連鎖反應。”

早教托育集團高層:行業正在洗牌,關門倒閉或將繼續

圖片來源pxhere,圖文無關

借鑑國外經驗,教育服務兩手抓

就國外的發展經驗來說,王加勝認爲,“發達國家更加側重於多元化的家庭服務和社區運營模式。比如日本的托育機構就近選址,可以開到晚上八點,方便下班較晚的父母接送孩子。而國內的機構都是統一的開店關店時間,沒有形成差異化的服務方式。

其實,國內早教托育機構還處於初級階段,追求標準化的商業模式,不能滿足各種類型的需求。而我們家長對托育的認知不足,認爲托育等於託班。所以,國內談不上是成熟的早教托育。”

章苗苗表示,管理者應該理性對待托育行業,仔細研究場地周邊的居民消費水平,調查居民對產品的認知度,細分市場,進行機構定位,尋找合適的運營模式。

另外,托育機構必須加強其專業化程度。

機構面臨的是一羣無知的幼兒,需要精心呵護。而呵護的基本保障就是在安全、衛生方面下功夫。愛綠集團一直把安全問題放在首位,衛生管理人員是集團的經理、副總經理級別,醫護人員都是具有相關的崗位證書。

王加勝也認爲,早教托育機構要回歸教育本心,遵從孩子內心需求。作爲一個教育職業者,創業以使命感驅動還是以資本驅動,效果完全不同。只有建立高質量,高內涵的課程,高於國家的准入標準,才能產生優質的口碑,從而生存下去,形成品牌優勢。

早教托育機構怎樣迎合時代進行轉型,是整個行業迫切思考的問題。要想避免被淘汰,存活下去,其中一個出路就是早教與托育融合經營,它有可能改善經營效率,具有更高盈利。

“其實,早教和托育的受衆羣體相同,內容相似,兩者的融合可以充分利用時間和空間,減少教室空置率,提高運營效率。另外,增加社區和家庭的粘性,可以減少大量成本,包括廣告成本。”王加勝說道。

簡而言之,政府在早教托育行業的作用日漸凸顯。目前,上海已經形成早教托育指導中心,而相關的政策法規已經陸續出臺,加大市場的規範力度。機構只有在合規辦學的基礎上提升運營能力,探索新運營模式來規避市場和政策風險,在這次時代變革中,脫穎而出。

注:Montessori Kids' Home(蒙特梭利兒童之家)隸屬於蒙特梭利品牌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於蒙特梭利早期教育領域研究與推廣的專業機構,致力於幫助出生至6歲的孩子進行體能、情感、認知及社交能力的發展,幫助適齡兒童家庭獲得科學專業的蒙特梭利早期教育課程與服務。愛綠教育集團是一家以3-6歲學前教育、0-3托育服務爲主營業務的綜合性教育產業集團。愛綠品牌創建於1987年,在創始人楊愛綠女士的帶領下,愛綠的足跡遍及中國四大區(華東、西南、華北、中南)、六大省市(北京、上海、重慶、浙江省、廣東省、福建省)。集團現有43所愛綠幼兒園,25家貝思優托育園,涉獵領域還包括藝術培訓學校、親子早教中心、國際幼兒游泳等項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