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前幾日哈佛大學新生數據的曝光,人們慢慢將關注點更多地放在了父母身上。

根據數據顯示,其中有將近30%的家庭中至少有一名曾是哈佛校友,並有高達近46%的家庭來自超級富豪家庭。

從這些數據上慢慢延伸出一些問題:

高學歷者是否意味着成功,而低學歷者又有多少的概率享受到和高學歷者同等的社會資源與回報?

首先來看兩幅圖:

圖一是美國社會收入和最高學歷的關係,圖二是美國社會失業率和受教育程度的關係,數據來自SAUS(美國統計摘要)和BLS(美國勞工統計局)

最高學歷羣體比高中學歷羣體的平均收入高整整六倍,且每個教育階層都顯示出明顯的級差。

在社會統計領域,有無數權威統計資料證明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健康水平、預期壽命、心理健康水平、道德水平、社會責任感水平等等幾乎所有的人類社會指標都呈無可爭議的正相關。

可是爲什麼這樣的問題在中國社會還能引起爭議?換句話說,爲什麼這年頭網上越來越多這樣帶節奏的人,大肆地鼓吹讀書無用論和反智主義?

網絡沒有學歷門檻,所以大部分網絡話語權是掌握在低教育程度羣體手中的,他們出於自身利益與社會認同感,當然會極力貶低教育的價值。

比如此前70%的網友要求高考取消數學,是因爲數學沒用,還是因爲數學考試的存在不符合他們的利益?一目瞭然。

這是2011年中國的平均收入和受教育水平的關係。

從圖中明顯可知,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勞動者平均收入比起高中文化勞動者有一個質的飛躍(超過2.5倍的差距)

關於收入和絕對財富的關係

收入和絕對財富的關係絕對是正相關,還不是線性正相關而是J型曲線,絕對財富隨着收入增長呈指數增長,因爲消費增長的速度並沒有收入增長的快。

二戰以後,全世界範圍內的投資回報率都比GDP增長率高2-4個百分點,經濟學上馬太效應可以很好解釋這一現象。

美聯儲St.Louis 分部的統計數據,說明了家庭中受教育程度最高者(需大於40歲)的受教育程度與家庭淨財富超過100萬美元的比例的關係。可見絕對財富的級差比收入級差觸目驚心多了。

碩士學歷以上家庭比高中學歷家庭的百萬富翁比例足足高了30倍!

依照各種數據來看,讀書,依然是人生逆襲或成功最好的方式。

雖然讀書未必都能讓我們成功,成爲超級富豪的一員。但是起碼可以讓我們在社會立足,可以讓我們明心見性,看透世界的真相,更好地去理解這個世界的變化!

聲明:本文轉自新東方前途出國,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C&T EDUCATIO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