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科幻貓。

今年已經過了大半,最近本貓一直在琢磨,到目前爲止,哪部電影纔是今年爛片王中王的頭號種子。

是《如影隨心》麼?是《神探蒲松齡》麼?是《大偵探霍桑》麼?

都不是,它們雖然很爛,但是都沒有爛到本貓的心坎裏。

直到昨天看了它,本貓這才確認,今年的爛片王之王非它莫屬。

它,就是《上海堡壘》。

想必大家看電影會遇到下面幾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看片以前對片子的期待極高,看完之後發現,片子的質量不如期待。

第二種情況,看片之前對片子的期待極高,看完之後發現,片子的質量遠超期待。

第三種情況,看片之前對片子毫無期待,看完之後發現,好像也沒想象中那麼爛。

第四種情況,看片之前對片子毫無期待,看完之後發現,真的被它爛到了。

《上海堡壘》屬於第四種。

01

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就這麼毀了

雖然這麼說有些先入爲主,但是本貓當初看到影片配置的時候,就看出了點苗頭。

導演是滕華濤,好像沒什麼問題,《失戀33天》也還可以。

男主是鹿晗,女主是舒淇,如果是拍《失戀33天》的續集,這個卡司也是可以接受的。

關鍵的問題是,滕華濤拍的是科幻片啊,大製作啊。

自從《流浪地球》上映之後,大家都說2019年是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始於《流浪地球》,沒辦法,這第一槍實在太響了。

以至於,在它之後,只要是科幻題材,都會被劃到這科幻電影元年當中。

滕華濤是小妞電影元年的創始者,拍科幻片,他行麼?

他不行。

如果說,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始於《流浪地球》,那麼它就卒於《上海堡壘》。

本貓並不是有意黑它,因爲想誇,真的下不去嘴。

你們知道麼,《上海堡壘》和《流浪地球》都是在2017年開機。

《上海堡壘》只比《流浪地球》晚了4個月,但最終呈現的結果是,《流浪地球》46億,《上海堡壘》首日票房就被上映15天的《哪吒》反超。

爲什麼?

最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態度。

看《流浪地球》的時候,能感覺到郭帆想把這個項目拍好。

他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拍成這樣,他沒什麼遺憾了。

他說到做到了,就算是有人罵《流浪地球》的價值觀,罵《流浪地球》強行催淚,但《流浪地球》的視覺特效,在國產電影裏是相當高水準的,挑不出毛病。

再看《上海堡壘》,沒有看到滕華濤哪怕一丁點的用心,或者他是用心了,但是能力跟不上。

報道稱,《上海堡壘》的投資有3億,但凡任何一個看過它的人,都不會覺得它值3億。

迎面而來的就是土味+窮酸味。

說到土味,就得說說《瘋狂的外星人》,當初滕華濤和甯浩是前後腳到好萊塢取經的。

甯浩多聰明啊,既然來不了硬科幻,那就來軟科幻好了。

滕華濤呢,選擇軟飯硬喫,決心實現從小妞電影到科幻電影的大劈叉。

2013年的時候,滕華濤就爲了《上海堡壘》,專門跑到美國,去觀摩別人是如何拍科幻片的。

鬼知道,他花了幾個月跑到美國幹嘛去了,反正說是去業務學習,本貓是不相信的。

既然要批評《上海堡壘》,咱得有一說一,不能添油加醋,彎曲事實。

在所有類型片裏,科幻片的門檻是最高的,費錢費腦。

說的誇張一些,它是一個國家電影工業發不發達的衡量標準。

合作的部門多,涉及的知識雜,而且製作週期還長,簡單一句話,一般人拍不了科幻片。

郭帆拍《流浪地球》光設計世界觀,概念美術團隊就花了15個月的時間。

02

到底是小說更土,還是電影更土

爲什麼本貓說《上海堡壘》有一股土味呢?

《上海堡壘》的世界觀設定,不管是電影還是小說,都不怎麼樣。

這裏就要提一嘴,它與原著小說之間的異同。

電影中故事的大前提是這樣的,人類在星際探索的時候,將超級能源物質“仙藤”帶回地球,藉助於“仙藤”的幫助,地球進入了高速發展的階段。

這部分是電影的原創,小說裏是沒有仙藤的,取而代之是一個曾經來過地球的阿爾法文明,電影中出現的包括泡防禦、上海大炮,阿爾法文明留給地球人的。

在電影裏,泡防禦、上海大炮都是人類自己開發的。

本貓就很納悶,是誰拍大腿想出來“仙藤”這個名字。

最扯的是“仙藤”還可以自我繁殖,電影中的上海陸陷,是因爲在上海地下的“仙藤”面積跟整個上海差不多。

意思就是說整個上海的下面都是空的?那不陸陷纔怪,改編的時候,不找科學家商量一下麼?

本貓來告訴導演滕華濤什麼叫差距,亞歷克斯·嘉蘭拍《湮滅》的時候,找科學家直接參與劇本創作,電影裏面涉及到每一種科學現象都是有理論支撐的。

《上海堡壘》很多東西也沒有交代清楚,德爾塔文明到底是什麼問題?他們會對地球人造成了哪些影響?泡防禦爲什麼叫泡防禦?

導演滕華濤想當然地認定,只要來看電影的,事先一定把小說看過了。

介紹環節直接跳過了。

這就涉及一個問題,當把小說改編成電影的時候,到底該如何取捨?

是要完全照搬麼?

比如電影中的外星文明是德爾塔文明,小說裏是爲了跟阿爾法文明對應。

如果是一個沒看過小說的觀衆,會覺得這個德爾塔文明簡直土味十足,跟上面仙藤一樣,都是一個毫無想象力的編劇拍大腿想出來的,爲什麼不換一個名字。

每當邵將軍用他那一級甲等的普通話以播音腔念出“德爾塔文明”,本貓就想笑。

電影裏鹿晗用的手機,人類都因爲“仙藤”高速發展了,還發短信呢?

小說裏的時間節點是2008年,主人公用的是摩托羅拉L7。

小說裏用摩托羅拉L7,電影裏也得用麼,電影發生在近未來,還有人用非智能手機,賽博朋克麼?

電影裏面這軍裝,這是什麼啊?還能再醜一點麼,看下圖,倒像是四個犯人+倆獄警。

鹿晗在影片中的宿舍,不應該是那種未來感十足的宿舍麼?爲啥給人感覺是黃小仙與王小賤的合租房呢。

還有電影裏最後的大戰,三個飛行員帶着一羣無人機與外星人展開決戰。

只有三個人類飛行員?!

本貓來告訴你正確的打開方式是什麼樣的。

是這樣的!!

請看看《銀河護衛隊》裏,新星軍團是怎麼跟羅南的軍隊打的。

咱中國人這麼多,《上海堡壘》就派三個人上去跟外星人幹?!

還有一個讓人難以理解的地方,要說指揮中心這麼重要的地方,爲什麼要擺在市中心那麼顯眼的地方?!

小說裏放在市中心,電影裏就放在市中心,你們家打仗,把指揮部放市中心?

人類的武器,竟然還是以子彈爲主,不是近未來麼?不給全軍配上激光武器麼?

那個上海大炮,小說裏就是一個沒科學依據的武器,二戰中德軍曾使用過的“古斯塔夫大炮”,是上海大炮的原型。

因爲那時候還沒有空對地導彈,現代戰爭誰要是擺這麼個武器出來,還不讓人笑掉大牙,這不是固定靶麼?

還有最最讓人難以忍受的一點,就是所有的美術設計都有股濃濃的塑料感。

這個需要你們自己去電影院體會了。

這要是花3億,那還真不知道這錢是進了誰的腰包了。

03

情節、演員全面崩潰

設定崩潰,情節架構更崩潰。

原小說就是以“軟科幻”爲基底的爛俗狗血“霸道女總裁愛上我”的故事。

電影也一樣,搞不清楚,導演是想講一個科幻故事,還是一個愛情故事。

像《流浪地球》就很明確,即便是親情也是爲了最終目標——拯救地球服務。

在巨大災難面前,人類的愛情是多麼偉大,災難片也都是這種套路。

前提是故事要講明白啊,大佬!

一會是愛情片,一會是科幻片,兩部分是完全割裂,使得整部電影的節奏非常混亂,關鍵所謂的未來感也沒建起來啊。

一個戰士不想着怎麼保衛上海,滿腦子都是如何泡妹子。

《上海堡壘》裏充斥各種爛俗愛情片的橋段,本來舒淇和鹿晗就沒CP感,硬要把他倆往一塊湊。

上面本貓也說了,當初看到這個卡司的時候,就不太放心。

沒想到還真被本貓猜中了,包括舒淇和鹿晗在內,所有演員的演技都不在線。

舒淇只要離開侯孝賢就不會演戲,她不是像郝蕾那種爆發型的演員,說的不客氣一點,她就是人形展板型演員。

必須得有個會演戲的演員帶着她纔行,在《上海堡壘》裏,她演指揮官,氣勢根本駕馭不了,指揮官不是擺着一張臭臉就是指揮官,裝颯不是颯。

本貓真的很納悶,爲什麼會找鹿晗,可能滕華濤也沒想到,鹿晗過氣的速度會這麼快吧。

2017年的時候,鹿晗確實是頂流,但是也要想想能不能搭戲啊。

再說鹿晗有演技麼?笑話,他在《上海堡壘》裏連發型都沒亂過。

他倆之間的感情戲,絲毫沒有男女之間的情感張力,怎麼可能有CP感。

讓這兩位扛“30億”的大製作,是不是有點對投資方不負責任呢?

我們鼓勵大家拍科幻片,也鼓勵大家勇於試錯,犯了錯誤下回不犯就可以了。

我們也不能指望《流浪地球》之後的所有科幻片都是爆款,那不實際。

爆款之後,肯定會有炮灰,畢竟中國科幻片剛起步,是要付出代價的。

羅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這期間肯定會出現許多炮灰之作。

但是本貓想強調一點,拍科幻片請付出努力與真心,這樣才能拍出真正意義上的國產科幻片,而不是口頭上喊口號的雲科幻片。

《瘋狂的外星人》的特效都花了兩個億,更不用說《流浪地球》。

現在的電影市場很殘酷,觀衆不是傻子,想糊弄了事,門都沒有。

《上海堡壘》目前這個票房成績,就是活該。

最後用《獨自等待》一句臺詞做結尾,本貓稍作修改。

要麼好好拍片,要麼趕緊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