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如當前,從美國和伊朗進口的原油明顯減少,則可以加大從俄羅斯和沙特等國的原油進口量。並且我國原油消費中的七層需要進口,原油需求的安全儲備標準要遠高於國際平均安全線的,儲備量至少需要滿足6個月以上的消費需求。

我國是全球第一大石油進口國,原油進口量在不斷增長。2004年我國進口原油首次超過1億噸,2009年達到2億噸,2017年首次超過4億噸。2018年原油進口量超過了4.6億噸,進口金額達到了2383億美元,佔到了2018年我國總進口金額的11%,是最大進口商品之一。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上升至69.8%,也就是國內七層的原油消費是靠進口。

國際環境正在影響我國原油進口來源結構,能源安全問題值得重視

進入2019年以來,我國進口原油仍在持續增長。1-6月進口原油2.45億噸,比去年增加8.8%;而僅在今年6月份,中國進口原油就高達3958萬噸,比去年同期大增15.3%。從進口金額來看,1-6月進口原油1382億美元,同比增長了4.8%。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國際油價下行、原油需求預期走弱的背景下,全球主要產油國及組織都緊緊盯着中國這塊日益增長的大市場,都想搶佔更大的市場佔有率。

在2016年之前,沙特是我國原油最大來源國,從2016年之後被俄羅斯超越。近幾年俄羅斯加強與我國的經貿合作,加大對我國的原油出口,已經連續3年是我國最大的原油進口來源國。2018年我國從俄羅斯進口原油7149萬噸,佔我國原油進口量的15.5%。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從俄羅斯進口原油高達3769萬噸,同比大增15.2%。

國際環境正在影響我國原油進口來源結構,能源安全問題值得重視

2006年之後,沙特降爲我國第二大原油來源國。2018年我國從沙特進口原油5673萬噸,佔我國原油進口量的12.3%。2018年我國從沙特和俄羅斯進口原油量合計佔全部進口量的27.5%,超過了我國進口原油的1/4;我國對這兩個國家的原油依存度達到17.5%,也就是說國內接近兩層的原油消費是來源於這兩個國家。今年以來,沙特加大對我國的原油出口,大有搶回我國第一大原油來源國之意。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從沙特進口原油高達3776萬噸,比俄羅斯多出7萬噸;其中6月份我國從沙特進口原油達到創紀錄的772萬噸,比之5月進口的470萬噸一下子猛增84.1%。按照這一趨勢,今年沙特很有可能從俄羅斯手中搶回頭把交椅。

國際環境正在影響我國原油進口來源結構,能源安全問題值得重視

受國際環境影響,除了原油進口國頭把交椅競爭以外,當前我國其他主要原油進口來源也在出現新的變化。特別是受到經貿關係和地緣政治的影響,原油來源渠道似乎出現一些不穩定性因素。由於原油對外依存度很高,這樣的波動可能帶來一定風險。

需要重點注意的是,中國從美國和伊朗進口的原油量出現大幅下降。今年1-6月我國從美國進口原油至212萬噸,較上年同期下降76.2%。美國已經掉出了我國原油進口前十大來源國行列。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我國從美國進口原油大幅萎縮?當前中美狀況大家都知道,這裏就不適合公開討論了。由於伊朗受到美國製裁,顯著影響了中伊兩國石油貿易,導致我國從伊朗進口原油減少。6月我國從伊朗進口原油85.56萬噸,進口量較爲可觀。從上半年總的數據來看,今年1-6個月我國從伊朗進口的原油有1103萬噸,雖然絕對值並不低,但比去年同期減少了30%。

由於我國是全球第一大石油進口國,國內七層的原油消費是靠進口,原油進口出現波動必將影響我國經濟和老百姓日常生活。當前原油進口來源結構正在出現以上的一些變化,勢必會影響到我國能源安全。

好在我國原油進口來源還是比較分散的,沒有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某一國家大幅削減對我國的原油供應並不會帶來較爲嚴重的衝擊。同時,原油進口主要來源國遍佈了亞洲、歐洲、非洲和南美洲,如果某一區域發生不穩定因素,則可以向其他地方加大進口量。就如當前,從美國和伊朗進口的原油明顯減少,則可以加大從俄羅斯和沙特等國的原油進口量。

即便如此,我國原油進口來源國集中度還是很高,前10個原油進口來源國佔到我國原油進口量的80%,剩下的一些國家基本上是微不足道的。如此的原油進口結構存在較大能源風險,並且這樣的風險目前不可能根本性消除。

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只能完全改變能源需求結構,改爲我國能自主提供的能源來源。路子有很多,但目前能實現的基本上沒有。一是我國有大量原煤儲量,以煤炭替代原油。這其實就是開倒車,這些年我國的趨勢是對煤炭的消費佔比逐漸降低。煤炭消費的污染較嚴重,並且煤炭儲量難以滿足我國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重新回到燒煤炭的時代是不可能的。二是使用新能源,這算是進步,但現在的技術還難以實現。新能源有很多,風能、太陽能、氫能、核能等(別給我講電動車這樣的電能是新能源,發電的環節才知道是不是新能源),目前這些都無法成爲能源消費的最大來源途徑。

既然這樣,近10-20年日益增長的原油需求勢頭是難以改變的,要降低能源來源風險,只有一個辦法:加大原油的儲備量。就如過去日本加大能源進口儲備那樣,甚至日本把這一方法做到了極致,大量進口煤炭、鐵礦石等。

近些年我們正在加大原油儲備基地建設,原油儲備量也有明顯增加。原油跟煤炭和鐵礦石不一樣,鐵礦石比較容易保存,但原油是液體,跑了消失了什麼都不留下。所以,需要修建原油儲備基地,造大量油罐。我國已有九大石油儲備基地,分別爲舟山、舟山擴建、鎮海、大連、黃島、獨山子、蘭州、天津、黃島國家石油儲備基地。2017年我國公佈石油儲備數據,當時有3300多萬噸戰略儲備,另外有2200多萬噸商業儲備,總計5500多萬噸,大概4億桶。現在已經兩年過去了,有的分析機構認爲我國原油儲備量已經不止4億桶,可能遠遠多於此,上限可能已經達到6億桶。

對於原油儲備量這個數據,看上去似乎不少,但跟我國需求量相比,可能是遠遠不夠的。按照4億桶計算,可以支撐我國原油需求50天。按照市場機構估計的上限計算,也只能支撐我國原油需求75天。按照國際公認標準,原油儲備量要能滿足3個月需求才算基本能夠滿足安全標準。而我國是隻有50-75天,遠遠低於這一安全標準。並且我國原油消費中的七層需要進口,原油需求的安全儲備標準要遠高於國際平均安全線的,儲備量至少需要滿足6個月以上的消費需求。更何況我國原油需求量仍在持續增加,即便今天儲備量滿足安全需求了,明天需求量加大之後又會不夠了,安全的原油儲備量線是在不斷增長的。

因此,我國原油儲備量是遠遠不夠的,一旦發生石油危機將承受很大的能源短缺風險。我們要有居安思危的緊迫感,加強原油儲備戰略意識。一是加大原油儲備基礎設施建設,這應該是我國基建短板領域之一。當前我國基建建設重點在高鐵、機場、市政設施建設上,應該把能源基礎設施也納入其中。二是加大原油進口的科學性、合理性。我國往往存在什麼價格漲就買什麼的現象,不僅房地產如此(房價高漲的時候買的人越多,房價下跌的時候則買的人少),大宗商品、原油也是如此。這樣的結果,往往導致我國在原油價格處於高點的時候大量採購,原油價格下跌時候採購的積極性卻不高,這是經濟上的損失。我們應該改變這樣的思路,要在原油價格下跌時候大量購入,在價格高漲的時候適當減少採購量。三是加強國際關係維護,特別是與主要原油進口來源國的關係要搞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