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是重阳节了,随着长辈们年纪渐长,容颜老去,身为子女是否忽略了陪伴老人呢?媒体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超过三成的受访者表示一年也就只能见到父母一两次;对于是否愿意陪伴老人,超过九成受访者表示“愿意”陪伴,但近一半人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对老人有所忽略。原广东省卫计委巡视员廖新波认为,父母问你“最近忙吗”或有潜台词,是很隐晦地寄托了他们的思念和惦记。(10月16日《信息时报》)

“最近忙吗”“要注意身体”“饭要按时吃”……以往那些被儿女们忽略的话语,在重阳节这个特殊时段,赋予了更深含义,不知不觉击中人们心扉,引发共鸣。

平淡无奇的话语里,很隐晦地寄托了父母们的思念和惦记。他们可能是在隐晦地表达:“最近忙不忙,该回来看看我了”,隐约表现出他们矛盾的心态:希望孩子们常回家看看,又怕耽误他们工作;想和孩子多聊几句,又怕孩子们嫌弃唠叨;自己身体欠佳,却对孩子说很好;担心孩子的身体,祈祷孩子幸福……父母的潜台词里,隐藏着太多的深情与希冀。

曾几何时,一道“母爱(父爱)计算题”在网络上不胫而走。假如父母再活30年,假如自己平均每年回家1次,每次5天,减去应酬、吃饭、睡觉等时间,真正能陪在母亲身边,30年总共才720小时,差不多一个月。想想父母养育子女的辛苦,再想想自己呼朋唤友出游玩乐之时对父母的疏忽大意,是否有一点羞赧无言?

父母的唠叨时时响起,但并没引起多大范围的重视。现实生活中,父母与子女情感的“倒挂”更让人“心酸”。此次调查中,有超过一成人认为虽然坐在一起,但和老人没什么话说。近三成人坦言忽略了对老人的关注;还有近五成人表示“虽然没有忽略老人,但对老人关注做得并不好”。父母千叮咛万嘱咐,子女却不耐烦、不回应是常见场景,不正常的“常态”凸显了我们孝心文化的流失。

重阳节就是唤醒大家尊敬、关心、关爱长辈,并借此节日来表达对长辈的养育之恩、感激之情的日子。一方面,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们流动频繁,工作生活压力剧增,子女和父母的“距离”随之陡增,另一方面缘于近年来,多种思潮的冲击,中国传统教育流于形式,感恩教育、孝道文化逐渐消弭,重重压力之下,各种借口之中,我们过于强调客观条件,而缺乏内心的自省自律;过于放大自我的得失,而忽略了对父母的关爱,才使得陪伴父母成为一种奢望,父母的唠叨才有了那么多欲说还休的潜台词。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正在逐渐老去,他们与我们相伴的日子,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久,切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而空留悲叹。父母的潜台词不应该是重阳节才想起的唠叨,爱老敬老孝老应该是老龄化社会不可忘却的主题。抛却所有理由,克服一切困难,多回一次家,多看望一下父母,听听他们的家长里短,牵着他们日渐苍老的双手,陪他们去看看一直梦想去的地方……只要你尽心尽力去做了,重阳节才是更具内涵更具温度更加温馨的老人节。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