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4日公佈最新數據顯示,1-2月份,消費同比增長8.2%,增速與上年12月份持平;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6.1%,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0.2個百分點。

迭加金服:投資顯“暖意” 經濟“春意”濃

而固定資產投資“暖意”漸顯的主要原因,是房地產投資和基建投資“暖意”較濃。尤其是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了11.6%,增速較去年全年大幅提高2.1個百分點,時隔近半年之後重回兩位數增長。而基礎設施投資雖然增長速度只有4.3%,但較去年全年還是加快了0.5個百分點。別小看了這0.5個百分點,在基數較高、規模較大的大背景下,其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更重要的,如果基建投資不是增速加快,而是拖後腿。按照目前的基建規模,是沒有什麼可以彌補其帶來的缺口的,是會對經濟增長帶來不利影響的。

也許有人會說,從1—2月份的經濟數據來看,是否經濟增長又重拾投資舊器呢?在內外經濟環境發生很大變化,尤其是國際經濟環境十分複雜、不確定性因素很多,經濟仍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的大背景下,依靠投資手段來穩定經濟增長、穩定居民預期、穩定企業信心並非不可取。從這個角度來講,投資在經濟增長中扮演重要角色,也可以認爲是舊器重用。

需要弄清楚的是,當下的投資穩增長,與前些年的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又存在着許多不同。一方面,過去在運用投資拉動手段時,明顯存在着過度使用、過度依賴的現象。因此,投資拉動手段在對經濟增長起到積極的護航和推動作用的同時,也積累了越來越多的矛盾和問題,留下了許多“後遺症”。如房地產市場發展過快,房價上漲過猛,城市建設讓地方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債務包袱,造成銀行信貸資金結構嚴重失衡等;另一方面,消費對經濟的拉動基本處於邊緣狀態,“三駕馬車”只見投資和出口“兩駕馬車”在行駛,而隨着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出口這駕馬車也停了下來,只有投資一駕馬車。在這樣的經濟增長結構下,投資就不可能不留下許多“後遺症”。

而今天的投資,雖然在形式上也是基建、房地產等,但從內容來看,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從基建來看,重點在補短板,包括交通、鐵路和城市建設等方面,都是把補短板作爲基建投資的首要任務。從房地產投資來看,則重點在創造新的需求,圍繞住房租賃市場做文章,圍繞讓房子迴歸居住屬性做文章。如此一來,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就不會留下新的“後遺症”。相反,正在努力解決以前投資拉動過程中留下的問題。

迭加金服:投資顯“暖意” 經濟“春意”濃

也正因爲如此,其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也更加明顯,對經濟穩定的效果也更加顯著。更重要的,這是在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已經越來越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明顯高於其他“兩駕馬車”的前提下實現的。因此,其釋放的信號,也是更符合企業和居民期待的。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正是因爲投資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再度顯現,並有效應對了經濟下行壓力。因此,也給宏觀經濟決策、給出臺更多扶持實體經濟發展政策創造了良好條件,從而又促進了實體經濟發展,讓實體經濟能夠更好地發揮經濟增長主力軍的作用。顯然,這是良性循環,也是從宏觀層面調整經濟結構、加快經濟轉型、實現經濟從高速度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充分體現。

面對房地產投資增速回暖,可能有人會擔心,會不會再度出現房價快速上漲的現象呢?我們說,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種擔心是多餘的,沒有必要的。因爲,房地產市場投資回暖,並不是樓市調控政策鬆綁形成的,而是房地產市場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低迷以後,到了需要回暖的時候了。尤其是剛性需求,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以後,已經可以覺察到房價基本處於穩定的希望。未來若干年內,房價都不可能出現再度快速上漲的現象。在“因城施策、分類指導”下,地方政府一定會按照“房子是用來住的”定位去做,只要房價稍有波動,地方就一定會迅速採取措施。今後的房價,會主要圍繞市場需求來轉,地方政府、開發商、炒房客等都沒有、也不能用人爲手段再推動房價快速上漲。否則,地方政府會被問責。

消費穩定、投資漸暖,釋放出中國經濟已經步入春天的信號。基建和房地產投資增速較快,也是經濟露“春意”的一種表現。而投資拉動作用增強留下的經濟增長空間,則通過政策傳導給了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傳導給了民營企業和居間投資者。既然中國經濟已經露出“春意”,那麼,火熱的夏天也就不遠了。

https://shimo.im/docs/N7IvVEaWYSY8wyuJ

http://www.diejiajf.com

本文是轉借他人,如有侵權,請私信給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