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的奴隶三角贸易:47名中国猪花蜷缩船内,最大的年仅8岁

我们在中学的历史课本上提到过16世纪的奴隶三角贸易,指的是西方殖民者从欧洲西海岸出发,到非洲西海岸购买、掠夺奴隶,同时运到北美洲进行贩卖,再从北美洲运货到欧洲西海岸的三角贸易。在此期间超过1个亿非洲人口丧失,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页。然而鲜为人知的事情是,西方殖民者奴隶贸易的“商业传统”实际上也在中国存在,无数中国人被西方殖民者掠夺贩卖到其他国家或者地区,其残酷程度和黑三角贸易不遑多让,堪称是晚清时期的奴隶三角贸易。

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市场,强开五口通商后,英国在清朝的奴隶贸易就已经开始。公元1854年也就是咸丰四年,此时的清朝正在镇压风头正强的太平天国运动中,无数百姓流离失所,也有许多人被迫离开中原,下南洋谋生,或者是跟随者西方殖民者的船队前往其他国家。

其中就有不少穷苦百姓,把自己的女儿卖给了洋人,而其中一条贩卖中国奴隶的船只名为“英格伍德号”,他携带着一批中国幼女,打算前往葡属澳门,再从葡属澳门转运到东南亚、欧洲甚至是美国。不料这艘船只却被清朝的厦门地区政府拦截,当清朝人看到船内的景象时候,他们沉默了。

这艘船上一共有47名中国幼女,最大的不过才8岁。这些幼女蜷缩在船舱内,她们吃喝拉撒就在这一平方的生活空间内生活,而英国殖民者为了防止被人发现,他们把缝隙堵住,阻挡臭气蔓延,丝毫不管这些幼女身上的疥疮、脓疮、跳蚤和溃烂。

这只是西方殖民者在清朝“奴隶三角贸易”的一个缩影,因为这段历史太过耻辱,不少中国专家都对此绝口不提。我们能找到的相关论文和史料,最早是从日本史学家可儿弘明那里开始的。

如同在黑三角贸易洋人的手段一样,他们主要是靠收买当地人,来进行奴隶的“收集”,在闽粤地区甚至出现了专门的职业来拐卖幼女,出售到西洋,甚至有不少衣食无着的妇女,前往美国开起妓院谋生的案例。而西方殖民者从奴隶贸易中获得的利润不仅仅是数倍之多。19世纪50到70年代,如果从清朝拐卖一个幼女价格是40到50大洋,而在美国出售清朝幼女的价格将近1000大洋,价格翻了20倍之多!而在此期间,香港的某代理商就转运了超过7000名猪花,获利颇丰。

而这些幼女贩卖到美国主要是从事什么工作呢?一种是直接卖到当地的华人妓院,另外一种就是卖给当地的洋人做私人奴隶。这些中国幼女被称为“猪花”,显然是一种蔑称,有猪花自然就有“猪仔”,也就是被贩卖到西方的华工奴隶。贩卖华工的规模更是庞大,早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就已经有超过30万人被转卖到西洋。

这些华工在船上的死亡率高到令人发指,到达美国的死亡率通常会在64%左右,但这些依然内给殖民者带来林润,所以他们仍然“乐此不疲”。这些奴隶的后代在南北美洲繁衍生息,甚至有不少后人当上了当地的总统。

国弱被人欺负,我们要铭记那段屈辱的历史,今后奋发图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