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送信给曾国藩,暗示其称帝,曾国藩笑着提笔改了一个字

曾国藩作为晚清重臣,无论是地位还是声望都非常高。自从平定了天平天国叛乱,曾国藩率领的湘军在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此时的曾国藩手握重兵百万,在朝廷之中也是一呼百应,只要想称帝,完全可以做到,但是他为何迟迟没有这种想法呢?

本来清政府统治汉人就属于是外族统治,不得人心,汉人建立政权也算是大势所趋。曾国芳打下天京的时候,弟弟曾国荃和手下人就集体让他称帝,救中国于危难之中,与清廷相抗衡。但是曾国藩还是拒绝了。后世有人评价说曾国荃的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们是效仿赵匡胤陈桥兵变,然后手下跟随的人享尽荣华富贵。

其实除了曾国藩手下人,连对手石达开和李秀清也希望曾国藩能够称帝,曾国藩均一笑而过。左宗棠曾经给他写过一封信,内容就是“神所凭依,将在德矣;鼎之轻重,似可问焉。”简单来说就是暗示让曾国藩起兵造反。两人是政坛上的对手,显然这是左宗棠不怀好意之举,但是曾国藩还是显得很大方,他笑着提笔将“似”改为“未”,反驳了这一说法。

曾国藩不称帝是非常正确的,首先来说自己的手中看似有百万雄兵,实际上他真正能调动的不到12万,而他一手带起来的湘军只有不到5万人,其他的兵权掌握在朝廷手中。他若是造反,手下的那些军队能立马将其消灭了。而且朝廷忌惮他的兵权,所以靠着壮大曾国藩的对手,李鸿章与左宗棠等人来与之相抗衡,他们巴不得曾国藩赶紧起义。如果曾国藩起义成功,那么李鸿章和左宗棠肯定会参与到争夺皇权的队伍之中。要是称帝不成功,曾国藩会立马被朝廷消灭,自己在政坛上少了一个敌人,毕竟晚清政坛是你死我活的局面,成与不成对曾国藩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事情。

还有一个原因,加入曾国藩真正称帝,那么被奴化了几百年留着半光头满人发饰的汉人会服从他的管理吗?头上的辫子可以剪去,但是心中的辫子是不好剪去的,这点可以参考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但是很多人心中的辫子还是没有剪去。当时满清对北方的统治非常牢固,曾国藩若是称帝只能利用南方人,北方是不容易听他指挥的。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孙中山将大总统的位置让给袁世凯的主要原因。退一万步讲,就算是曾国藩破除一些阻碍,强行称帝,到时候就是晚节不保,这点可以参考后来的袁世凯。

最后一点就是曾国藩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家文化的熏陶,讲究对君主忠诚。当时国家内忧外患,如果自己这时候举兵称帝,肯定会让外国人乘虚而入,到时候中国就真的会亡国了,受苦受难的只有老百姓。这也是曾国藩的名声为什么会这么好的原因,忧国忧民,这才是真正的好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