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參加志願徵集的師範院校大都是非師範專業。除了定向生外,今年參加志願徵集的師範院校的專業以酒店管理、學前、漢語言文學、財經類等專業爲主。

2019年是新高考銜接年,今年高考錄取的怪異現象特別多。比較突出的就是一些雙一流大學在各地斷檔,或徵集志願。這叫新高考來臨之前的打擺子。對此,不再多言。

我在統計參加各地徵集志願的大學名單時,發現一種奇怪的數據,以參加一本志願徵集的大學爲例,各地都會出現師範院校。

除了老牌的6所985和211大學以及首都師範大學外,很多師範院校在各地輪番遭遇滑鐵盧。

其中,我看到一所在國內不錯的師範類大學,在多地參加志願徵集。可想而知,這所師範大學的盤點今年生源時,內心肯定是冷冷的。

以某地參加有一批徵集的大學爲例,文科一共有30餘所大學徵集志願,其中師範類院校就佔據了四分之一。奇怪的是,參加志願徵集的師範院校有的在當地是相當不錯的大學,在全國也小有名氣。但線上考生填報人數不足。

這算不算內傷,師範院校外熱內冷

這算不算內傷,師範院校外熱內冷

這算不算內傷,師範院校外熱內冷

注意,今年高考招生對於師範專業有很重要的調整,即地方師範專業大多在提前批次錄取,意味高考錄取對師範生實施開小竈政策,保證師範大學的師範類專業有一定數量的師範生。師範院校有師範專業和非師範專業區別,一般而言,師範專業的師範生是免費的。

高分考生對師範院校不感冒的現象,並不是從今年纔開始的。在2017年和2018年,多地都出現師範院校志願徵集的現象,江蘇曾經出現2所211師範院校參加志願徵集的事情。由此可見,師範院校遇冷並非是今年突發,長期以來,師範院校在高分生眼中應該是二等大學。

這算不算師範院校的內傷?這時,我就能理解,爲什麼每一所師範院校都有改名的衝動,都想辦一所綜合性大學。但官方已經定性了,我國181所師範院校一律不更名、不脫帽,聚焦教師培養主業,改進教師培養機制、模式和課程,加強教師教育體系建設。

師範院校不能摘掉師範院校的帽子,在專業設置上,走綜合性大學的路數是沒問題的。參加志願徵集的師範院校大都是綜合性專業,有的還是熱門專業。

除了定向生外,今年參加志願徵集的師範院校的專業以酒店管理、學前、漢語言文學、財經類等專業爲主。

今年參加志願徵集的師範院校大都是非師範專業。還有的是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我非常好奇的是,一所地方師範院校,有那麼多精力辦酒店管理和財經類專業嗎?

從政策上來分析,中央、教育部和地方,對師範院校一直都很重視。比如這次把師範專業調整到提前批次。但是在招生中,高分生依然對師範院校缺乏興趣,導致師範院校很受傷。根據我的觀察,這個傷由來已久,算是內傷。

什麼原因?

高等教育處於高速發展中,但師範院校質和量沒有發生變化。目前,全國各地的錄取率超過了80%,今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估計會超過50%,達到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早年,師範院校比例佔據高校總數四分之一,那時,師範院校絕對是高等教育的老大哥。到現在,全國有近3000所高校,師範院校的比例大約下降到8%左右。

我個人認爲,基礎教育關乎未來。對這次雙一流大學名單一直不滿,各地都應該有一至兩所雙一流師範大學纔對。

師範院校的地位和目前教師隊伍的整體狀況和收入有必然的邏輯關係。早年,優秀的學生都去考中師,考中師是可以農轉非的。當年的中師培養了一大批頂尖的師資。

客觀而言,中小學的師資隊伍發生了巨大變化,一般小學教師的學歷門檻都需要本科了。但自從1999年大學擴招後,師範院校的生源一年不如一年。每年最優秀的考生不報師範院校,師範院校最優秀的學生不選擇師範專業,每年最好的畢業生不選擇到基礎教育從教。除了少數師範院校錄取分數線比較高,一般地方師範院校錄取的都是中低檔分數線的考生,而且他們大都不是自願選擇師範院校,而是分數線受限制被迫選擇了師範院校。師範院校怎麼可能不是受高分生排擠的二等大學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