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各個城市跟不同的人交流,有老闆,有中高層管理者,通過學到了很多,包括一些基本理念、整體思路,其中很多涉及到管理中的小細節,這些細節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正面的讓我真的豁然開朗,負面的讓我知道以後該如何避免出現一些問題,減少損失。

結合我這些年的經歷,寫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做管理,不能暴力執法

很多企業願意做的是,給出很多制度、規定,這些規定都在告訴員工們,不應該做、禁止做的事情,例如不應該上班聊天、聽音樂、看視頻,不應該馬上給客戶報價,不應該接受信用證等等。但是很少有公司告訴員工們每天應該幹什麼!

其實這種警示性的文件應該有,但是指導性的內容更要有。也就是說,要有人告訴他們每天應該幹什麼,如何幹,幹多少,幹這些會讓他們獲得什麼,公司會給他們什麼樣的激勵等等。尤其是針對新員工,這樣他們就會有了明確的目標,不再迷茫,然後自己去琢磨、摸索,同時對企業也是好處多多,因爲可以避免因爲員工自己的瞎摸亂撞帶來的時間和機會的浪費,一舉兩得。

其實任何團隊的管理都是如此,引導永遠比禁止高明。包括羣,都說羣不能閒聊,在大家閒聊的時候,喊一嗓子,大家不要閒聊了,立馬停止,立刻就安靜下來了,這樣的羣未必是好事,不如看到大家閒聊比較多的時候,拋出一個問題,引導大家去討論挖掘,效果更好!量化是考覈的基礎,標準是量化的基礎

這一次走了這麼多城市,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大部分的企業都說自己不知道該如何考覈,沒辦法就只能用業績考覈,但是這樣很容易出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很多平日裏很刻苦、但是短時間內業績不好的員工就會受到壓制。

在唯業績論的考覈機制下,久而久之,這幫人就會選擇離職,一方面給公司帶來損失,畢竟培養了很久;另一方面萬一跑到了同行那裏,那更是爲同行培養了潛在的人才。

所以要把平常的工作量化,同類工作考覈標準化。這樣就可以考覈出每個員工的工作表現,這個考覈標準跟業績考覈並行,業績優先,兼顧員工的日常表現。激勵那些正在爲業績努力暫時沒有成果的員工,同時也保護了這部分員工的積極性!

當然量化的前提是工作的標準化,操作一致,完成質量一致,保質保量!

員工快速成長對公司最有利

員工工作不再是學生學習。老師教學生大部分是給思路,給一個大綱,讓學生自己去領會,去思考;美其名曰: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現在很多公司居然也這樣教員工,給思路給大綱,讓員工自己去琢磨,自己去摸索。

我想說這種模式純屬浪費時間,一般來說,如果原有的管理人員甚至老闆有這個產品的市場經驗的話,複製是最好的方法。複製成效快,準確率高,新人能夠快速找到方法,不再迷茫。

這樣新人會快速進入業務狀態,甚至可能很快出單,這個不正是公司的目標嗎?何必要浪費時間讓新人自己去摸索,折騰,何必讓他們經受不必要的迷茫。

說實話,新人進入一個公司,最怕的是不知道到崗之後該做什麼,該如何做,時間稍微一長,就會覺得在這個公司沒有什麼前途,萌生退意!沒有員工會爲一家企業幹一輩子,要接受人來人往

很多老闆相當有意思,從員工入職第一天就開始擔心,他會不會走啊,他會不會學到所有的東西就走啊,他會不會帶着客戶走啊,他會不會帶着公司的經營管理經驗走啊?

老闆們開始各種懷疑,各種封堵。員工做不好老闆不高興,白髮工資養着人;做好了更不敢高興,生怕哪一天員工帶着客戶離開。那種內心狀態,簡直糾結致死!

說句實話,沒有一個員工會爲一個企業打工一輩子,人往高處走,員工離開,想要自己創業是很正常的事情;一個銷售沒有野心,如何能做得好業務呢?野心代表着衝勁,而衝勁是銷售的必備素質!

在我看來,員工來打工,靠本事喫飯,靠業績提成,而學到東西是工作的附屬品而已,也是工作的必備技能,在此階段企業也得到了利潤。大家既然各取所需,也要能好聚好散。變淘汰爲轉崗,充分利用人力資源

一直以來,我們公司就沒有辭退過員工,但的確有一部分員工真的不適合做業務,怎麼辦?

淘汰?No,轉崗!淘汰意味着什麼,意味着你之前爲這個員工付出的財力、物力、人力都浪費了,隨着他的離開,所有的東西都成了0,再招聘就只能從頭再來!

轉崗呢?好處多多,這個人在公司有一段時間了,對公司的制度有了基本的瞭解,對運營模式有了基本的熟悉,對公司的氣氛有了基本的融入,所以轉到其他崗位省掉了適應公司這個環節。作爲曾經接受過業務培訓的員工,對業務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跟業務對接的時候就不會完全爲自己考慮,這可以解決單證、操作跟業務經常產生衝突的問題。不要把員工的額外付出制定爲制度

有時候,員工因爲工作沒有做完或者因爲上進主動留下加班,這應該是額外的付出,雖然他們未必要求獎賞,但是管理者還是應該給予表揚甚至獎勵。

如果因爲他們經常加班,就把加班作爲制度確立下來,實際上抹殺了員工們額外的付出,把原本額外的付出變成了理所當然。

這種制度,員工是很難接受的,甚至會把原本因爲上進而加班的部分員工作爲眼中釘,集體排擠,大家會認爲都因爲他的加班,讓公司有了壓迫大家的理由。

所以,想要員工的額外付出,可以採取額外的激勵來實現,這些激勵未必一定是錢,可能是業務資源的側重分配,可能是晉升機會的優先考慮,可以是評優考量的附加權重。

按照所有人都能做到的程度制定制度,獎罰分明

其實這一條跟上一條很像,高壓政策或許可以迅速讓公司拿到一些成績,但是絕對不是長久之計,因爲員工會逃離。

一個公司,員工表現出的問題,大多數是制度問題的體現。所以制度制定的基準應該是大家都能做得到,或者稍微加一點量努力一下都可以做到。這樣一方面可以防止員工因爲惰性而使工作量不飽和,另一方面可以適當刺激一下大家的潛在能量。

如何激勵大家更高的積極性呢,額外的獎勵方式有很多,可以是獎金,可以多分配客戶資源,可以多分紅,可以提拔爲中層管理等。

這樣制度的人性化體現在,對於做同樣工作的兩個員工,本身就是一個良性競爭,管理層可以很容易看出,誰更值得選拔和培養,爲以後的管理儲備人才。

(本文首發於《焦點視界》雜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