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孟倩

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衆號:tech_163)

知否 | 掏耳朵爽歪歪?你可千萬別這樣做了

如果有機會去成都,你會發現不僅可以走到玉林路的盡頭,坐在小酒館的門口,還能看到成都街頭遍佈30元一次的“掏耳朵”服務。很多顧客很享受這項服務,用“欲仙欲死”來形容,似乎也毫不誇張。

成都的“掏耳朵”大有來頭,早在2016年成都就成立了首個“掏耳朵協會”,這個協會還得到了官方的認可。此外,掏耳朵也成爲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掏耳朵的各位師傅經過了專業訓練,很多掏耳朵師傅從十幾歲開始就從事這一行,他們手頭有一套專門的工具,並且價值不菲,包括耳扒、鵝毛棒、鑷子、音叉、馬尾、雲刀、耳起、棉花棒等。這些工具也都是師傅自己親手做的。“掏耳朵”對這些師傅來說,是謀生的大事。

“掏耳朵”都能衍生出一個行業,可是,人究竟需不需要掏耳朵呢?

耳屎有好處,可自行排出

知否 | 掏耳朵爽歪歪?你可千萬別這樣做了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主任醫師王寧宇認爲,從醫學上來說,正常人是不需要掏耳朵的。耳屎是皮膚在耳道里面的一種皮脂腺的異化,也就是特殊的一種皮脂腺細胞分泌出來的一種物質,它可以起到防止感染,防止病蟲進入外耳道,因爲它微微發苦。”

事實上,“耳屎”在醫學上,被稱爲“耵聹”,又名耵耳,俗稱耳垢,是外耳道軟骨部皮膚耵聹腺上淡黃色黏稠的分泌物。耵聹在空氣中會比較乾燥,呈現出薄片狀;有的耵聹則會像黏稠的油脂,被稱作“油耳”。其實每個人都有“耳屎”源源不斷地產生。其具有保護外耳道皮膚和黏附外物的作用,一般藉助咀嚼、張口等運動,耵聹能夠自行排出。

掏耳朵過頻繁危害大

知否 | 掏耳朵爽歪歪?你可千萬別這樣做了

很多人養成了掏耳朵的習慣,甚至表示會對掏耳朵上癮,想停都停不下來。掏耳朵時會產生一種快感,令人感覺很爽。

但是掏耳朵並不是一個好習慣,經常掏耳朵可能會引發耳道皮膚遭受破壞,容易受到細菌感染,甚至有可能造成栓塞,耳屎凝聚成團,阻塞於外耳道內。這時候可就麻煩了,可能引發眩暈、耳鳴甚至是聽力減退等問題,甚至需要去醫院進行治療。

哪些習慣容易傷害耳朵?

知否 | 掏耳朵爽歪歪?你可千萬別這樣做了

在日常生活中,對於一些不好的用耳習慣也應該避免,比如用硬物掏耳朵、掏耳朵頻率過高、在混亂的環境下掏耳朵、長期戴耳機,耳機音量過高或者是在公交車內、地鐵裏、大街等嘈雜環境下,戴耳機聽音樂、打電話,這樣都會對耳朵造成傷害。

掏耳朵師傅則認爲,一個月到一個半月掏一次耳朵是比較合適的,另外如果是自己掏耳朵,千萬不要用棉籤了,因爲棉籤比外耳道要大得多,更容易將耳屎推到耳朵裏面,引發栓塞。

怎麼清理耳朵?

知否 | 掏耳朵爽歪歪?你可千萬別這樣做了

醫學界對清理耳朵的建議是:在耳垢過多而導致不適時,向耳鼻喉科專業醫師求助,醫生會用專業工具清除耳垢。棉花棒或挖耳勺清除耳垢是具有危險性的,火柴棒和髮卡更是不可取,尤其是不要給孩子用這些器具掏耳朵,因爲孩子的耳朵和皮膚更爲脆弱。

俗話說“小掏怡情,大掏傷身,強掏灰飛煙滅”。各位看官在日常生活裏可以嘗試一週清理一次耳廓,但掏耳朵還是儘量少掏吧。如有需要,請及時就醫。

順便介紹一下,在醫院普通洗耳30~50人民幣一隻耳朵,嚴重耵聹者、耳內異物等特殊病情者,按醫囑300元人民幣以上一隻耳朵。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好奇世界,與你一起探索未知。

關注網易科技微信號(ID:tech_163),發送“知否”,即可查看所有知否稿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