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五點,中國人民銀行發佈了今年7月份主要的金融數據,均不及預期。

主要數據如下:

7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1.06萬億元人民幣,預期爲1.25萬億人民幣;7月M2貨幣供應同比增長8.1%,預期8.4%,前值8.5%;7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1.01萬億元,預期1.5萬億;7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214.13萬億元,同比增長10.7%,前值爲10.9%。

認真看完數據,得到的結論只有一個,7月份的金融數據全面未達到預期水平。

具體來說包括供給層面的廣義貨幣和需求層面的社會融資規模增速。

全面不及預期,這個結果令人很惋惜。

但這背後到底透露着怎樣的經濟邏輯呢?又與房地產有着怎樣的關聯呢?2中國經濟在面臨着性質上的過渡,從過去二十年的快速增長,到現在的緩慢增速。

過去二十年,也是房地產飛速發展的二十年。房地產對中國經濟的推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地位。

在剛剛過去的730政治局會議上,那句“堅持房住不炒,不將房地產作爲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擲地有聲,與之前多次提出的“房住不炒”更讓人緊張。

說白了,國家都不依靠房地產來拉高經濟,炒房客就更不要癡心妄想了,貌似一下子從根源上斷了念想。

政策雖如此,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經濟對房地產的高度依賴度。想要擺脫房地產依賴的經濟數據,我們看到的就是全面未達預期的經濟數據,所以二者之間的關係很微妙,想要徹底擺脫,還是需要時日的。

畢竟中國經濟想完全脫離對房地產的依賴,是需要有其他實體行業來接棒角色的。中國的實體經濟強大到能獨當一面也還是需要一些時日的。

國家要做的是調整,是政策的合理落地。3從上面定調“不把房地產作爲短期刺激手段”,接着到央行一週三次提及房地產,並且明確指出“房地產佔用信貸資源過多”,隨後在8月初的下半年工作會議上,“持續加強房地產市場資金管控”,成爲重要任務之一。

就在前幾日,銀保監會向中信銀行開具了金額超過兩千萬的年內最大罰單,罰款理由就包括違規將資金流入房地產開發相關行業。而房地產融資,是當下銀行監管部門排查的重點。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管理層對房地產的控制,是認真並且十分嚴格的。

政策頻出,執行嚴格,難道樓市要變天?4值得一提的是,近日,銀保監會點名32個城市,開展銀行房地產業務專項檢查。這次32城專項檢查,目的是嚴厲查處各種將資金通過挪用、轉道等方式流入房地產行業的違法違規行爲,嚴防高度警惕房地產泡沫化、金融化。

7月金融數據全面不及預期 背後與房地產的深層邏輯是什麼

這32城具體包括:

北京、天津、石家莊、秦皇島、呼和浩特、瀋陽、長春、上海、南京、蘇州、無錫、徐州、杭州、合肥、福州、濟南、鄭州、洛陽、武漢、襄陽、長沙、廣州、重慶、成都、貴陽、昆明、大理、西安、寧波、廈門、青島、深圳。

可以看出,這32城不僅包括大多數的一二線城市,還有一些很有人緣的三線城市。

這些城市都是目前全國房地產市場的上漲主力軍和熱門城市,之所以被銀保監會挑選出來,相信背後的原因不言而喻。

嚴查房地產融資亂象,上面是認真的。

未來,銀行對房地產信貸放貸會格外嚴格,所以請珍惜你在房地產上能夠從銀行借出來的資金,尤其是首貸的資格,因爲他猶如初戀一樣難能可貴。5國家經濟對各行各業都有着重要的影響,相反各行各業也推動着國家經濟。

房地產多年來對國家經濟的刺激作用不容忽視。

對房地產的各種調控,爲的是讓我國的房地產市場迴歸到理性通道。

所謂理性,絕不是大跌,甚至是回到十年前的價格,因爲這不符合經濟規律。房價回到十年前,換言之意味着經濟的倒退。

國家對房價上漲增速的預期是與GDP的平衡。

無疑,國家的GDP是希望平穩上漲的。

另外,控槓桿、防風險,也是希望國人可以正確對待房地產。

7月份經濟數據的下滑,與國家對地產的嚴肅調控有着必然的關聯。

不過目前也只能說明,想短期不完全依賴房地產來刺激經濟並不容易,但是面對國家的大政策,我們要報以嚴肅認真的態度去看待。

畢竟,上面每一個落地的政策,都是有一整套未雨綢繆的輔佐方案來組合完成的。

未來房地產的增速會放緩,但是依舊是家庭資產配置中不可或缺的一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