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年来,为了给孩子一个安宁的学习环境,丈夫林兆波一直独自陪两个儿子居住在英国,一家人只有等到林郑月娥放长假的时候才能团聚。2006年,丈夫和儿子都顺利安顿下来,林郑月娥放心地回到香港。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我是唐楼里飞出的“金凤凰”

身为香港特首,林郑月娥经历的桩桩件件都是大事。让记者感兴趣的是,这位贫民出身的特首,身居高位依然本色不褪:每年和露宿者一起吃年夜饭;十几年如一日地惦记着独居老人;亲自看每一封民众来信,并一一跟进……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我是唐楼里飞出的“金凤凰”

几年前,林郑月娥曾统筹“家是香港”公众参与运动,凝聚社会力量。在她为之倾注所有心力的“家”里,家人是巨贾名流,是精英中产,是穷困拾荒者……还有陪着她,等着她的林家父子。

唐楼里飞出“金凤凰”

香港湾仔告士打道108号是大新金融中心,地处香港核心商务区。时光倒流40年,这里是一栋老式唐楼,大学生郑月娥已经住了21年。眼下,要搬离“蜗居”,她既兴奋又不舍……

郑月娥父母早前从内地来到香港,家境清贫。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其他香港底层居民一样,郑家住进了兴起不久的唐楼,没有电梯,没有自来水,没有抽水马桶。随着郑家5个孩子陆续出世,住处也愈显逼仄,不得不自行搭建“板间房”(类似“群租房”),再摆上高低床,以充分利用空间。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我是唐楼里飞出的“金凤凰”

孩子出生后,林郑月娥凡事亲力亲为,不请保姆

6岁那年,郑月娥进入湾仔教会学校嘉诺撒圣方济书院,直到中学毕业。

每天放学后,在幽暗拥挤的房间里,郑月娥和兄弟姐妹们并排趴在床沿上做功课。“热水烧好啦!”大人喊了一声。几个小脑袋凑起来一嘀咕,一会儿后其中一个孩子欢快地冲出去,“轮到我冲澡啰!”其他孩子羡慕的眼光一路尾随过去。郑月娥盼着每天洗个热水澡,但烧水费时费钱,懂事的她也就安静地轮候着,埋头写作业。

学习让郑月娥忘却了周遭的拥挤窘迫,生活的清苦也激励着她勤奋好学。中小学13年,她包揽了每次年考的第一名,除了一次“失手”考了个让她痛哭一场的第四名。

“力行仁爱,实践真理”是嘉诺撒圣方济书院的校训,服务社群、仁爱助人等概念潜移默化地刻进了郑月娥的脑海。在中学阶段,她成为社区服务组织的积极分子。

每到周日,郑月娥就和学长或同班同学一起去教堂做礼拜,然后相约到湾仔的茶餐厅吃早餐。穿着一成不变的校服,两条长辫子低垂在肩头,和伙伴们走在路上,郑月娥并不起眼,再加上不爱讲话,更显得低调。一坐下来,大家就讨论起帮助学校筹款的事情。郑月娥专注地听着,时而陷入沉思,并不急于发表意见,然而到她一开口,大家往往会被她的缜密切实的方案所折服。

郑月娥被推举为总领袖生时,老师对她说:“You should care and inspire,对学妹要有关怀、引导、以身作则的态度。”这句话她一字不漏地记着,成为她未来事业的指引。那时,郑月娥的梦想是悬壶济世,她笃信医者仁心,能缓解人们的病痛疾苦。

中七(相当于内地高二)的郑月娥紧张备考。板间房不隔音,家人正在看新剧《北斗星》,郑月娥索性走过来换换脑子。《北斗星》里,医生郭子明的弟弟误入歧途而丧命,令郭子明立志服务社会,挽救不良青年,历经误解和恐吓等挫折后,他最终成为社工界一颗耀眼的“北斗星”。虽然一直在帮扶弱势群体,但和家人一样,这是郑月娥第一次对社工的世界有了直观了解,不知不觉竟然看得入迷。

第二天,好学生郑月娥又准时放下书本,凑到电视机前,父母都诧异地看着小女儿。郑月娥不声不响地看着电视,心里却翻腾起来,屏幕上那群激情奔波、关注底层的社工给这个年轻人打开了一扇窗,透过它,她清楚地看到了今后的人生方向。

一年后,郑月娥以优异成绩考入香港大学,并在专业栏里郑重地写下社工系,大二时转到社会系。这个时期,社工得到了香港社会高度认可,“北斗星”成为他们的代名词。而郑月娥也开始广泛接触活跃的社运前辈,甚至“翘课”去参加香港和内地的很多“认识中国、关心社会”活动。更开阔的眼界和更扎实的积累,不断充实着郑月娥的胸怀和抱负。

为了实现梦想,大学时期的郑月娥依旧勤勉刻苦,颇有劲头。这时候,郑家人也是欢喜的——终于在鲗鱼涌买下了新楼南丰新邨,还是大三房。虽然新家不足70平方米,却足以让第一次买房的郑家兴奋不已。郑月娥经常拿出购房合同,对着房子结构图看来看去,客厅、餐厅和卧室的模样在脑海里、在本子上演练了无数遍。郑父则时不时坐电车过去查看工程进展,然后向一家人汇报施工情况。住在破旧不便的唐楼里,憧憬着新房,此时的郑月娥对底层居民的酸甜苦辣有着更深的体验。

终于要和唐楼的邻居们告别,和过去的生活渐行渐远,郑月娥一个念头却越来越清晰:在这里度过的21年,已经沉淀成自己一生的底色。

1980年大学毕业,郑月娥不假思索地申请了三份工作:政务主任、行政主任和廉政公署社区关系主任,清一色政府公仆岗位,最终如愿以偿。回想当初的执着,她坦言:就是希望能办事。要影响更多人的生活,还是要靠政府的作用。

仅一年,24岁的政务主任郑月娥就凭出色的表现获得了到剑桥大学深造的机会。进校不久,郑月娥在校园里骑自行车,不料遇到意外事故,导致脚部骨折。这起事故被当地一家报纸报道,留学剑桥的香港学生相约到医院探望郑月娥,其中一人是在剑桥攻读数学博士的林兆波。出院后,林兆波不时关照学妹郑月娥,两人渐生情愫。当郑月娥结束一年的进修课程时,两人已经认定了彼此是一生伴侣。

郑月娥回到香港后,林兆波也随之放弃了在国外大学任教机会,到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任教。

有了坚强的后盾,林郑月娥工作更加投入,不断被提拔。2003年,她被委任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常任秘书长,走近香港特区领导核心层。

这时,林郑月娥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儿子即将进入中学。孩子出生后,林郑月娥凡事亲力亲为,不请保姆帮忙,自己到街市买菜,再忙也赶回家做饭,晚饭后加班。实在没有时间到街市买菜的时候,她就把食材清单传真给相熟的菜贩,照单备好,省去挑选时间。这样的“家庭管理学”换来了融洽的亲子关系,两个孩子都非常黏妈妈,一天不和妈妈聊天就感觉少了什么。

知子莫若母,13岁的大儿子升上中学后,林郑月娥发觉他有些焦躁,学习也有所懈怠。原来,被委以重任的林郑月娥接手处理了不少争议性事务,常常见诸报端,负面评价也不少见。周围的同学以此取笑攻击,大儿子次次为妈妈去理论,导致无心向学,烦躁不安。

儿子的状况让林郑月娥产生了深深忧虑:如果孩子不开心,身为人母,再高的工作成就又能怎样呢?旋即,任职不到半年的林郑月娥申请调任香港驻伦敦经贸办事处处长,职位下降两级,成为香港回归以来首位自愿减薪降级的政府官员。

一家四口飞往英国,在那里陪着孩子快乐地生活、学习,对于林郑月娥,家人安好便是晴天。

乐做“大家姐”

2006年,丈夫和儿子都顺利安顿下来,林郑月娥放心地回到香港。

再次来到维多利亚港,这个被视为香港腹地的港湾正深陷填海争议。始建于20世纪初的皇后码头,在旧时是香港唯一用于举行仪式的公众码头,承载着人们对“老香港”的记忆。根据中环填海工程计划,皇后码头要在2007年2月拆除。限期到来之前,一些人士开始游行、静坐、露宿,以示抗议,舆论一片沸腾。

香港政府与这些人僵持之时,2007年7月1日,林郑月娥被任命为发展局局长,皇后码头争议就摆在案头。

7月27日,抗议行为升级,有人开始在皇后码头无限期静坐绝食。新官上任三把火,林郑月娥这把火怎么点?乱局之下,无数双眼睛盯着她。

两天后,林郑月娥单枪匹马来到了皇后码头,现场百名示威者一阵骚动,有人喊起口号,有人挥动标语,难听的话语夹杂其中。林郑月娥像平日一样,浅浅地微笑着,身穿素净白色T恤衫的她看起来就是隔壁的“大家姐”。面对情绪激动的人群,“大家姐”柔中带刚,她一遍遍地解释皇后码头清拆的合法性以及工程延误的严重后果,也语气坚定地表态:“皇后码头一定会拆……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我是唐楼里飞出的“金凤凰”

家人的挚爱深情,是林郑月娥事业前进、为港人谋福祉的动力

如果这次对话是要政府或我本人承诺‘不迁不拆’皇后码头才可以进行的话,对不起,我做不到。”炎热的夏日,简易遮阳篷下并不凉爽。这位香港史上罕见的走进抗议人群的女高官,在两个小时里以足够的耐心和智慧,最终协商解决了持续5个月的抗议示威行为。

走出人群的那一刻,没有人能猜到林郑月娥心里的想法,但所有人都知道她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从此声名鹊起。

这位贫民出身的女发展局局长直面社会问题,不畏惧、不退缩,即使遇到权贵犯事,也以理服人,秉公办事,最为人称道的是“叫板”时任特首曾荫权。

2011年6月初,林郑月娥在检查楼宇单位僭建物清拆情况,按照特区政府新政策,不论僭建物对公众安全构成的风险大小,都必须取缔。她一边检查,一边向违规者递出劝喻信。时过晌午,检查组沿路来到麦当劳道64号。这户人家用大型玻璃嵌板围封了客厅外廊,无疑是需要清拆的僭建物。林郑月娥眉头紧锁,平静而严肃地问了一句:“他这样做,申报相关手续没有?”身边工作人员面面相觑,摇头不语。林郑月娥见状,上前几步,干脆地按下门铃。

开门的是曾荫权。林郑月娥没有寒暄,双手递上劝喻信,直截了当地说明客厅外廊的玻璃嵌板围封属于僭建,限30天之内予以清除,否则,将依法处理。曾荫权尴尬地听完,扭头看看玻璃嵌板围封,再看看自己手下的这个发展局局长,无奈地表示马上就会拆除。当天,曾荫权通过微博向市民道歉,几天后拆除了玻璃嵌板围封。

不轻贫贱不畏权势,5年里,林郑月娥用行动为自己赢得了“高民望、高效率、高政治能力”的美誉,成为香港政坛耀眼的“明星”。

然而,再夺目的成就都难敌对家人的思念。多年来,为了给孩子一个安宁的学习环境,丈夫林兆波一直独自陪两个儿子居住在英国,一家人只有等到林郑月娥放长假的时候才能团聚。

2012年政府换届前,林郑月娥多次对外界表示不会继续留任,是时候回家陪伴家人了。事实上,她也不止一次地向丈夫表明心意,像普通小女人一样等待丈夫的支持。林兆波知道,妻子的放弃是为了成全一个圆满的家,但妻子在最好的时候回归可能会成为一家人的遗憾。

难得的家庭团圆日里,晚饭后,一家四口围坐闲话。数学教授林兆波和酷爱数学的儿子又争论起数学问题,女主人照旧听得一头雾水,却乐在其中。林兆波又提到他常对妻子说的一句话:“人生中,你不会讲概率,而是要思考无限。”这次,林郑月娥更加认真地琢磨着其中的意味,服务社会的人生信条要不要坚持,对社会奉献的热情是不是已经到头了?

又一个7月到了,林郑月娥再次走进香港政府大楼政务司司长的办公室,成为特区政府的“二号人物”。

丈夫和孩子依然在英国,山顶白加道上偌大的司长官邸里形单影只,偶尔想看电视,身边没人陪,想说话聊天也没人听。除了每周末去做礼拜,林郑月娥很少娱乐,而是寄情于工作。

在30多年的政府工作中,林郑月娥出任过20个不同的政府职位。职位越高,她越担心与一线工作脱节,因此,只要不必由同事代办的,她一定亲自出手,大小会议的发言稿也都是出自她的手笔。林郑月娥还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阅读市民来信,只要标注她的名字或者她的工作职衔的,一封都不放过。

这个习惯从2000年接手社会福利署署长的时候就已经养成。那时,她真就像一个家长,每天接触到孩子的问题、家庭矛盾、工作待遇等等家常事,然后逐一解决。到担任政务司司长时期,更多事务更多信件,工作日实在无法兼顾,周日就成了林郑月娥的“读信时间”,每个周末到办公厅看信。如果上午下午都有活动安排,她也会中午回去一趟看信。

林郑月娥能够理解,写信给政务司司长的市民一定是向其他渠道写过很多信,碰了不少钉子,都找不到解决方法,才会寄希望于她。她也从信件里发现了大大小小的社会问题,以及来自民间的可行性建议,并由此制定出一些政策。儿时的经历,也让她格外关照基层民众的生活。那些依旧在唐楼里进进出出的香港人,常常勾起她多年前的记忆。出任政务司司长后,她耗神费力推出多项房屋政策,其中都是出自让香港人安居乐业的“私心”。

从2007年起担任发展局局长,成为特区政府主要官员,也意味着林郑月娥已经不是一般的公务员。但一直致力于为社会做实事的林郑月娥,总还是有着公务员的心态,在退休这件事上,她也早有计划,等政务司司长的5年任期一结束,就退休。丈夫林兆波早几年已经退休,她对他说:“你等我退休,陪你到处去玩玩。”

用心写就《香港家书》

2016年12月初,还有半年,林郑月娥就可以兑现对家人的承诺了,她全心全意准备为这10年官员生涯画上完美句号。然而,时任特首梁振英这时宣布不寻求连任。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我是唐楼里飞出的“金凤凰”

与马云对话时,林郑月娥表示,香港现在非常重视技术和创新

谁来竞选下一任特首?

毫无疑问,特区政府“二号人物”成为焦点,林郑月娥的内心也开始挣扎。支持林郑月娥参选的声音很快通过各种渠道传来,但她最在意的是家里三个男人的看法。亏欠他们太多太久,她甚至不知道如何开口。

“我想做的事情,最亲近的人不同意,那往后怎么办?”林郑月娥迟迟没有回应外界的呼声,她在等儿子最终的态度。几天后,母子俩再次通话,儿子说:“你要选就去选吧。”听得出,儿子还是有所保留,但最终尊重妈妈的选择。

丈夫和儿子终于点头,林郑月娥如释重负。2017年1月12日,她向梁振英请辞政务司司长,并宣布参选行政长官。第二天一大早,林郑月娥就出了门,赶着去给福伯拜年,向这个老朋友“通报”她的人生新选择。

林郑月娥和福伯的缘分始于14年前。那时正逢SARS袭港,身为社会福利署署长的林郑月娥收到一封信,署名“颜福”。从信中看出,颜福是一个独居老人,没有安身之所,无依无靠。读罢,林郑月娥立刻安排同事跟进,让福伯搬进慈云山长者屋。不久,她又特意去看望福伯。离开社会福利署后,林郑月娥仍然惦记着这个老人,每年春节都会给他祝贺新春,从未间断。

这天,福伯和他的邻居显然已知道林郑月娥的最新动向,一见面,都纷纷围过来鼓励她。林郑月娥和老人们对坐着,好几双手拉在一起,踏实而满足。

第三天是情人节,林郑月娥一早就收到丈夫林兆波的特别礼物——一封情书。“我们的心思是相连的,我对你的支持是无限的,期望你能成功当选,并在新的岗位上为香港市民努力工作……”林兆波还特别“准许”妻子把信放到竞选网页上“晒恩爱”。林兆波向来内敛,鲜少在公众场合露面。林郑月娥参选特首后,家庭信息不可避免地被公开,他心里难免不适,但仍然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支持,他还告诉林郑月娥,儿子也会赶回来为她助选。这一番话让林郑月娥心里暖融融的。

然而,这封情深义重的信却招来诸多非议,因为信的最后提到希望太太当选能成功落实一国两制。质疑者因此认为情书并非林兆波所写,是林郑月娥为竞选造势而杜撰。林兆波外出的时候也被记者追问,他耐着性子澄清:“我都签过名了,当然是我写的。”之后便不想多说。林郑月娥心疼丈夫,他从反对到支持自己所经历的内心斗争并不比她的少。最终让步,是因为他希望一国两制的优势能继续在香港得到充分体现,希望妻子能继续有所担当。丈夫一字一句写下的信任与鼓励,不管外界有多少不理解和质疑,林郑月娥都珍藏心底……

收拾好心情,林郑月娥继续紧锣密鼓的竞选活动。3月26日,59岁的林郑月娥以777张选票的绝对优势胜出,当选为香港回归后的首位女性行政长官。

林兆波和儿子早早守候着,陪林郑月娥一起来到胜选记者会。林郑月娥在胜选感言中承诺:“香港是我们共同的家,今日存在颇严重的撕裂和积累了很多郁结,我的首要工作就是去修补撕裂和解开郁结,团结大家向前看……”末了,她看着站在身边的丈夫,动情地说:“我们结婚32年,相聚一起的时间不是很多,甚至有人说不是很正常,担心他有红颜知己,所以……我先生等了我好久。他为我牺牲了好多。对不起呀老公,你要继续牺牲。”一向冷静的林郑月娥有点哽咽,而林兆波就紧接着妻子的话说:“我乐意为香港市民做出牺牲。”平时沉默寡言的林兆波再次公开为妻子打气。

2017年4月11日,经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林郑月娥成为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7月1日她正式宣誓就职。

在香港政府已经工作了接近37年,走进特首办公室,对于林郑月娥,有一种回到老家的感觉。带着这种感觉,在10月份发布了任内首份《施政报告》之后,林郑月娥通过香港电台发表了《香港家书》,回应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她对香港市民说,作为女性,作为母亲,她信奉“以人为本、无微不至”的施政原则……

2018年大年初一,在维多利亚公园的年宵市场慰问视察之后,林郑月娥立马前往慈云山长者院舍——97岁的福伯由于身体原因,去年搬到了这里。林郑月娥给福伯和他的院友们带来了甜柑,祝福他们生活甜美,福伯拿出他早就亲手写好的春联送给林郑月娥。看着林郑月娥满心喜欢的样子,老人有点“得意”。天气晴好,林郑月娥陪着福伯去庭园散步,听老人絮叨他的身子骨和周围人的家长里短……

10月,林郑月娥发布了第二份《施政报告》,主题“坚定前行·燃点希望”为当下的香港注入了更大信心——从唐楼走出来的长辫少女,38年不忘初心;狮子山下的女儿,爱拼让她赢得荣耀也赢得民心。

“人间的波折阻不了盼望,投进每个信任眼光,只须看见有我在旁,为你一直护航。”这是林郑月娥喜欢的歌词,也是她宣誓就职时的承诺。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TEzODMyOA==&mid=2654314172&idx=1&sn=2e39a9781eda5e8fee8aba1810b97564&chksm=841db04bb36a395de4ac3ae3f9457fdb299a1e823f7bdf46a737bb0e8eae5e41cc93638bc5a8&token=476499301&lang=zh_CN#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