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按照華爲官方的說明,HUAWEI HiCar是華爲提供的人-車-家全場景智慧互聯解決方案,HUAWEI HiCar將移動設備和汽車連接起來,利用汽車和移動設備的最強屬性以及多設備互聯能力,在手機和汽車之間建立管道,把手機的應用和服務延展到汽車,實現手機爲核心的全場景體驗,給消費者創造最佳智慧出行體驗:以手機爲中心,體驗隨着人走,在家、車等場所的無縫流轉。今天這篇文章裏,主要還是想聊聊在這次開發者大會上,華爲正式發佈的“HUAWEI HiCar生態白皮書”以及鴻蒙OS背後的業務邏輯。

歡迎關注“創事記”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大白

來源:極客汽車(ID:GeekCar)

華爲要怎麼做車聯網?

上週五,華爲舉行全球開發者大會(HDC2019),萬衆矚目的鴻蒙OS也正式對外發布。

作爲整個大會最重要的一點,華爲也透露了鴻蒙OS在汽車領域的佈局。華爲宣佈,將在2020年發佈的鴻蒙OS2.0版本開始,正式支持車機。

換句話說,距離鴻蒙OS上車還有一年左右的時間,而華爲的汽車戰略卻早就已經有了不少動作。

在今年上海車展的時候,華爲就首次以Tier1的身份參展,透露了自身在汽車行業的佈局。5月29日,由任正非簽發組織變動文件,華爲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隸屬於ICT管理委員會管理。

在上海車展的媒體發佈會上,華爲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就表示,華爲不造車而是把業務集中在ICT領域。 (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信息和通訊融合技術)。任正非也曾經表示“車聯網、人工智能、邊緣計算是我們未來的三大突破點。車聯網可以成立商業組織,加大投入。面對智能汽車的聯接、車載計算、自動駕駛等都是車聯網的重要方向,要作爲戰略堅決投入,激光雷達等要聚焦在ICT核心技術相關的方向上。”

而關於華爲在汽車領域想要做什麼,我們之前就有過詳細分析。

今天這篇文章裏,主要還是想聊聊在這次開發者大會上,華爲正式發佈的“HUAWEI HiCar生態白皮書”以及鴻蒙OS背後的業務邏輯。

HiCar是什麼?

先說結論,HiCar本質是一個以智能手機爲核心的車機手機互聯方案。

華爲最早發佈HiCar是在上海車展期間,展示了和沃爾沃合作的demo。據GeekCar瞭解,這個方案會在今年9月份左右正式發佈。

按照華爲官方的說明,HUAWEI HiCar是華爲提供的人-車-家全場景智慧互聯解決方案,HUAWEI HiCar將移動設備和汽車連接起來,利用汽車和移動設備的最強屬性以及多設備互聯能力,在手機和汽車之間建立管道,把手機的應用和服務延展到汽車,實現手機爲核心的全場景體驗,給消費者創造最佳智慧出行體驗:以手機爲中心,體驗隨着人走,在家、車等場所的無縫流轉;把手機和汽車的硬件資源、系統能力、服務生態快速融合在一起,讓用戶感覺所有設備像一個虛擬超級設備。

簡單來說,華爲HiCar通過向手機和車機端提供標準化的開發控件,使得車機、手機能夠支持互相在算力、數據、硬件等領域的共享和傳輸。

和Android Auto以及CarPlay這類老牌映射方案相比,HiCar能夠實現和車輛更深度的結合。根據白皮書的介紹,HiCar能夠接入華爲在AI、語音、計算機視覺等方面的能力。同時,能夠調用車速、方向盤轉角、檔位模式、汽車環境光傳感器在內的車身數據以及空調、車窗、喇叭等車身控制部件。

通過在軟硬件方面的互補,車和手機就能產生更多的想象空間。舉例來說,通過車內攝像頭和手機內置算法的結合,HiCar就能實現駕駛疲勞監測的功能。不久前在五菱的柳州總部,我就在HiCar的demo中體驗了這一項能力。

除此之外,HiCar還對交互、視覺等方面有一系列的設計規範。對於開發者來說,無疑是一件非常友好的事情,減少了軟件適配不同硬件情況的難度。對於用戶來說,也容易在不同車機上獲得更一致的體驗,降低了遷移的成本。在這一點上,HiCar和CarPlay和Android Auto一樣,都做的很好。

再考慮到HiCar有着比後兩者更高的車內權限、算力調用、數據傳輸以及硬件能力的互補,華爲把HiCar叫做車機手機互聯方案的2.0版本就非常合理了。

事實上,HiCar的實現方式也和其餘映射方案一樣,並不會和原有的車機系統產生衝突。在開發者大會上,華爲就在沃爾沃的Sensus系統上展示了HiCar的方案。這就意味着,主機廠只需要在軟件層面,通過一系列標準的開發流程適配HiCar,就能支持HiCar的落地。

當然,HiCar也需要手機端的配合,用戶首先需要一臺支持HiCar的華爲手機。我們目前不確定在其餘品牌及系統上,HiCar能獲得怎樣的權限以及體驗,但總體肯定會受到限制(類似CarPlay只能支持iPhone)。

從白皮書裏,我們也能發現,爲了推廣HiCar,華爲做了足夠多的準備工作,使得這套方案對於用戶、主機廠和Tier1以及應用的開發者都足夠友好。特別是開源的思路,也能迅速的吸引車廠進行適配支持。再考慮到國內用戶對華爲的好感度,相信會有不少主機廠跟進。而對於HiCar來說,目前需要時間把相關駕駛場景服務的生態建立起來。

不得不承認,HiCar如果能迅速落地並且大規模普及,一定是一套體驗優秀的互聯方案,但HiCar依然不是未來。

我也從來都不掩飾對於車機手機互聯方式的“不看好”,對於HiCar也一樣。

我的觀點是,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裏,手機毫無疑問是個人隨身的智能設備,而且是最重要的沒有之一。但這個重要性更需要體現在數據層面,而非算力的集中。通過手機這個終端連接外部世界,完成數據傳輸,保證生活場景中各個功能體驗在多個設備中的無縫銜接,這纔是更理想的場景。

從用戶體驗的角度來看,把原本手機能完成的事情放到車機上本來就不明智。特別是現在很多車機的產品思路是把原本可以在手機上輕鬆完成的事情“強行”放到車機完成(比如訂個咖啡),從而顯示產品的獨特和領先。

雖然HiCar已經能夠通過和車輛在數據、硬件上的互通,實現了更多駕駛場景中的服務和功能。但本質上,單車智能化一定是趨勢,自動駕駛、5G技術、V2X等技術的應用,車機需要承載的功能也在增加,一套獨立完整的系統級OS是必須的。

另外,隨着智能化進程,“智能汽車”對於算力的要求會越來越高。由於使用場景的不同,手機的算力優勢會逐漸消失。例如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就需要處理的越來越多的傳感器數據,汽車本身搭載的計算平臺一定會有很大提升。再加上雲計算和邊緣計算技術的發展,意味着汽車本身在算力層面的不足會被逐漸補齊。一旦補足了算力的差距,這種共享算力的方式就顯得有些“雞肋”了。

所以HiCar在未來的時間內會迅速發展,但終究只是一個過渡方案。華爲也一定考慮到了這個問題,鴻蒙OS的出現,就能很好解決這個問題。

鴻蒙OS的想象空間

很多人把鴻蒙OS看作是華爲對抗安卓以及iOS系統的“武器”。

從狹義的移動OS層面看,鴻蒙OS、安卓以及iOS確實存在一定的競爭關係。而在車內,鴻蒙OS的競爭者可能變成了Linux、Android以及QNX這幾個老玩家。

無論從生態建設、研發車機系統的積澱等層面來看,鴻蒙OS都沒有優勢。但單一的某個或幾個細分領域其實並不是鴻蒙OS的目標。

華爲在研發鴻蒙OS之初,就把目光放在了更廣大的市場,也就是物聯網級別的OS。

根據華爲自身給出的定義,鴻蒙OS的設計初衷是爲滿足全場景智慧體驗的高標準的連接要求,爲此華爲提出了4大特性的系統解決方案:

分佈式架構首次用於終端OS,實現跨終端無縫協同體驗;

確定時延引擎和高性能IPC技術,實現系統天生流暢;

基於微內核架構,重塑終端設備可信安全;

通過統一IDE支撐一次開發,多端部署,實現跨終端生態共享。

這意味着鴻蒙OS作爲微內核全場景分佈式OS,並且有分佈式架構支撐,能實現內核級安全的生態系統,能夠滿足包括手機、電視、平板、車機等智能硬件在內的跨平臺多終端的系統級OS。

搭載了鴻蒙OS的硬件上,都能實現數據、服務甚至是硬件層的共享。因此,這種跨終端、全場景服務於智能硬件的能力,纔是鴻蒙OS的核心競爭力。

對於華爲來說,鴻蒙OS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瞭解了鴻蒙OS的核心競爭力之後,這個問題其實不難解釋。

對於華爲來說,通信始終是最核心的業務。但從最近幾年的發展來看,消費電子業務也成爲了華爲展示技術、品牌形象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獲得了大量的用戶好感以及市場份額。

但我們不得不承認,華爲消費電子業務中傳統的手機、PC等智能設備已經處在存量市場,也需要新的增長點來促進業務發展。而物聯網場景依然還在處在增量市場,各種智能設備、全新的使用場景層出不窮。

特別是當所有的設備都在一套統一的OS下運行,體驗一定非常流暢且完美。當體驗足夠優秀,就足以通過這套系統建立起一套無法割捨的生態,達到滾雪球的狀態。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很多人嘴裏說iPhone一代比一代醜,但依然因爲已經離不開iOS的生態和體驗而繼續使用。

等到了這個階段,龐大的物聯網產品體系,一定也能反向促進通信等其餘業務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這些業務之間是相輔相成的。

所以基於鴻蒙OS,華爲給我們畫了一個不小的“餅”。考慮到華爲在國內獲得的支持力度之大,這件事雖然野心不小,我對前景也保持足夠的樂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