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变凉,然而蚊子还是很猖狂。嗡嗡的烦人声音和被咬大包包不是最糟糕的,更可怕的是蚊子中的战斗机——伊蚊,被它咬很可能被传播登革热。据广东省疾控中心9月30日发布的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风险提示,10月我省已进入流行高峰期,本地病例疫情较2015-2017同期平均水平明显升高,16个地市出现了登革热本地病例疫情,其中广州及湛江多区多点暴发。东时记者从市疾控中心获悉,截至2018年10月14日,惠州未出现输入性和本地疫情。

数据显示,9月上半月全省3178个媒介伊蚊密度监测点中符合防控要求的有2013个点,占63.34%,较上期(8月下,64.42%)下降1.08%。低密度有757个点,占23.82%。中密度有316个点,占9.94%;高密度有92个点,占2.89%。本期中、高密度监测点占比为12.83%,比上期(8月下,11.92%)增长0.91%,高于2017年同期(7.35%)5.48%。

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消杀灭蚊,开展登革热防控工作。

惠州女孩在广州军训时患登革热

9月19日,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了一例在广州确诊的登革热患者。

该院感染科医生邓振雄介绍,这名患者是一名18岁女生,为广州某大学在校学生,出现了登革热症状。

“患者近期参加军训,突发高热、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情况,到广州某医院就诊,当时初步怀疑是登革热。”邓振雄说,后来女生到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隔离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典型的感染登革热病毒的症状。广州医院根据患者PCR阳性(I型)上报为广州本地确诊病例。

经过一周多治疗痊愈出院

“最主要的症状是反复高热、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到后期,出现肚子疼,恶心呕吐伴随出血等症状。”邓振雄介绍,9月底,该患者经过一周多的治疗痊愈出院。

邓振雄医生介绍,登革热病毒属于自限性疾病,轻症患者在确诊后经过相应对症治疗,做好防蚊隔离措施,通常一周可退烧痊愈。

邓振雄医生表示,感染登革热不可怕,可怕的是感染后未及时做好防蚊隔离措施,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给周边的人造成疫情扩散。所以严格管理传染源,做到病例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至关重要。

焦点问答

惠州登革热发病情况如何?人们应该如何防控?东时记者采访了惠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科副主任医师刘慧,她对此作了详细解答。

惠州今年以来未出现输入性和本地登革热疫情

东时记者:目前惠州登革热疫情如何?

市疾控中心:截至2018年10月14日,惠州未出现输入性和本地疫情。

东时记者:惠州收治了一位确诊登革热的患者,这是否对惠州造成影响?

市疾控中心:该患者在广州发病,属于广州病例,确诊后由父母开私家车接回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隔离治疗,未对惠州造成影响。

进入登革热流行区应穿长衣长裤防蚊子叮咬

东时记者:当前我省已进入流行高峰期,本地病例疫情较2015-2017年同期平均水平明显升高,16个地市出现了登革热本地病例疫情。那预计会对惠州造成影响吗?什么影响?

市疾控中心:有影响,可增加我市输入性疫情的风险,并不排除因输入性疫情引发本地疫情的可能。

东时记者:惠州人若前去登革热暴发地区,要注意哪些方面以预防感染登革热?

市疾控中心:进入疫区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使用驱蚊液,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预防蚊子叮咬。从疫区回来14天内出现可疑症状(如发热、疼痛、皮疹等)应及时到医院就诊,确诊应隔离治疗。

成立登革热疫情防控小组 加强蚊媒监测

东时记者:今年以来我市在登革热防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市疾控中心:针对近期周边地区发生登革热疫情,我市疾控中心迅速制定了登革热疫情应急处置工作方案,成立了登革热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及专业技术小组,加强登革热防控知识培训,开展大众宣传教育,加强疫情监测及蚊媒监测工作。

截至2018年10月12日,我市已开展伊蚊监测14次,编制《惠州市各县区登革热媒介伊蚊密度监测信息月报》共14期,为爱卫部门组织开展灭成蚊、清除孳生地工作提供依据,并指导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蚊媒密度消杀效果评估。

东时记者:根据广东省各地区伊蚊幼虫密度监测结果,惠州市惠阳区沙田镇集成村旧村白石岭伊蚊幼虫高密度(BI指数达21.67)。对此,我市做了哪些措施处理?经处理后,情况如何?目前是否已符合防控要求?

市疾控中心:惠阳区卫计局自3月起,每半个月安排各镇(办)医院进行蚊媒密度监测,区疾控中心定期收集各监测点的蚊媒监测数据,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发布通报预警,区爱卫办定期对中高密度监测点进行消杀,9月28日-10月8日,惠阳区爱卫办已对沙田镇集成村旧村白石岭采取蚊媒消杀、清理积水等措施,该区疾控中心目前已安排沙田镇卫生院加强对该监测点的密度监测,将其密度控制在符合防控要求以下。

一旦怀疑或患上登革热要及时就诊

东时记者:什么叫登革热?感染了登革热有哪些症状?

市疾控中心: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人感染登革热后会有一些特异的表现:

(1)发烧:突发高热(39℃以上),一般持续3~7天。

(2)三痛: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

(3)皮疹:发病后第3-6天,面部四肢出现红色皮疹或出血疹。多有痒感,不脱屑,3-5天后消退。

(4)出血:发烧5-8天后可能有出血的现象,包括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下出血、尿血等。

(5)其他:疲劳乏力以及恶心、呕吐等。

东时记者:感染了登革热怎么办?

市疾控中心:目前没有治疗登革热的特效药,疫苗预防也还处在研究阶段。所以感染了登革热应及时就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能减少疾病加重的机会,避免出现死亡。在去往医院前,一定要卧床休息,防止脱水,注意防蚊。在高热不退时,不要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退烧药,可以用物理降温或泰诺、扑热息痛等药品。退热之后仍然存在病情恶化的风险,一旦出现腹部剧痛、持续呕吐、皮肤红色斑点、口鼻出血、呕血便血、嗜睡易怒、皮肤湿冷、呼吸困难等症状时,提示需要紧急护理,应立即就医。

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检查是否有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

防控登革热最主要措施是防蚊灭蚊

东时记者:登革热的传播途径是怎么样的?

市疾控中心:主要是经携带登革热病毒的伊蚊叮咬吸血传播,在我国传播媒介主要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

东时记者:如何做好登革热预防?

市疾控中心:目前防控登革热的最主要措施是防蚊和灭蚊,切断传染登革热病毒的源头。

(1)在登革热流行区,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使用驱蚊液,预防蚊子叮咬;

(2)房间内床上,尤其是婴儿床和婴儿车,要装置蚊帐;

(3)在家中使用杀虫剂灭蚊时,要按照产品的说明进行操作,避免儿童接触;

(4)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5)防止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

(6)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植植物;

(7)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把所有用过的盘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或倒置于防雨场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