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變涼,然而蚊子還是很猖狂。嗡嗡的煩人聲音和被咬大包包不是最糟糕的,更可怕的是蚊子中的戰鬥機——伊蚊,被它咬很可能被傳播登革熱。據廣東省疾控中心9月30日發佈的登革熱等蚊媒傳染病風險提示,10月我省已進入流行高峯期,本地病例疫情較2015-2017同期平均水平明顯升高,16個地市出現了登革熱本地病例疫情,其中廣州及湛江多區多點暴發。東時記者從市疾控中心獲悉,截至2018年10月14日,惠州未出現輸入性和本地疫情。

數據顯示,9月上半月全省3178個媒介伊蚊密度監測點中符合防控要求的有2013個點,佔63.34%,較上期(8月下,64.42%)下降1.08%。低密度有757個點,佔23.82%。中密度有316個點,佔9.94%;高密度有92個點,佔2.89%。本期中、高密度監測點佔比爲12.83%,比上期(8月下,11.92%)增長0.91%,高於2017年同期(7.35%)5.48%。

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員消殺滅蚊,開展登革熱防控工作。

惠州女孩在廣州軍訓時患登革熱

9月19日,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收治了一例在廣州確診的登革熱患者。

該院感染科醫生鄧振雄介紹,這名患者是一名18歲女生,爲廣州某大學在校學生,出現了登革熱症狀。

“患者近期參加軍訓,突發高熱、頭痛、肌肉關節痠痛等情況,到廣州某醫院就診,當時初步懷疑是登革熱。”鄧振雄說,後來女生到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隔離治療,在治療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典型的感染登革熱病毒的症狀。廣州醫院根據患者PCR陽性(I型)上報爲廣州本地確診病例。

經過一週多治療痊癒出院

“最主要的症狀是反覆高熱、頭痛、肌肉關節痠痛,到後期,出現肚子疼,噁心嘔吐伴隨出血等症狀。”鄧振雄介紹,9月底,該患者經過一週多的治療痊癒出院。

鄧振雄醫生介紹,登革熱病毒屬於自限性疾病,輕症患者在確診後經過相應對症治療,做好防蚊隔離措施,通常一週可退燒痊癒。

鄧振雄醫生表示,感染登革熱不可怕,可怕的是感染後未及時做好防蚊隔離措施,通過蚊蟲叮咬傳播給周邊的人造成疫情擴散。所以嚴格管理傳染源,做到病例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至關重要。

焦點問答

惠州登革熱發病情況如何?人們應該如何防控?東時記者採訪了惠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以下簡稱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科副主任醫師劉慧,她對此作了詳細解答。

惠州今年以來未出現輸入性和本地登革熱疫情

東時記者:目前惠州登革熱疫情如何?

市疾控中心:截至2018年10月14日,惠州未出現輸入性和本地疫情。

東時記者:惠州收治了一位確診登革熱的患者,這是否對惠州造成影響?

市疾控中心:該患者在廣州發病,屬於廣州病例,確診後由父母開私家車接回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隔離治療,未對惠州造成影響。

進入登革熱流行區應穿長衣長褲防蚊子叮咬

東時記者:當前我省已進入流行高峯期,本地病例疫情較2015-2017年同期平均水平明顯升高,16個地市出現了登革熱本地病例疫情。那預計會對惠州造成影響嗎?什麼影響?

市疾控中心:有影響,可增加我市輸入性疫情的風險,並不排除因輸入性疫情引發本地疫情的可能。

東時記者:惠州人若前去登革熱暴發地區,要注意哪些方面以預防感染登革熱?

市疾控中心:進入疫區人員要加強個人防護,應穿着長袖衣服及長褲,使用驅蚊液,避免在樹蔭、草叢、涼亭等戶外陰暗處逗留,預防蚊子叮咬。從疫區回來14天內出現可疑症狀(如發熱、疼痛、皮疹等)應及時到醫院就診,確診應隔離治療。

成立登革熱疫情防控小組 加強蚊媒監測

東時記者:今年以來我市在登革熱防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市疾控中心:針對近期周邊地區發生登革熱疫情,我市疾控中心迅速制定了登革熱疫情應急處置工作方案,成立了登革熱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及專業技術小組,加強登革熱防控知識培訓,開展大衆宣傳教育,加強疫情監測及蚊媒監測工作。

截至2018年10月12日,我市已開展伊蚊監測14次,編制《惠州市各縣區登革熱媒介伊蚊密度監測信息月報》共14期,爲愛衛部門組織開展滅成蚊、清除孳生地工作提供依據,並指導轄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蚊媒密度消殺效果評估。

東時記者:根據廣東省各地區伊蚊幼蟲密度監測結果,惠州市惠陽區沙田鎮集成村舊村白石嶺伊蚊幼蟲高密度(BI指數達21.67)。對此,我市做了哪些措施處理?經處理後,情況如何?目前是否已符合防控要求?

市疾控中心:惠陽區衛計局自3月起,每半個月安排各鎮(辦)醫院進行蚊媒密度監測,區疾控中心定期收集各監測點的蚊媒監測數據,及時進行風險評估,發佈通報預警,區愛衛辦定期對中高密度監測點進行消殺,9月28日-10月8日,惠陽區愛衛辦已對沙田鎮集成村舊村白石嶺採取蚊媒消殺、清理積水等措施,該區疾控中心目前已安排沙田鎮衛生院加強對該監測點的密度監測,將其密度控制在符合防控要求以下。

一旦懷疑或患上登革熱要及時就診

東時記者:什麼叫登革熱?感染了登革熱有哪些症狀?

市疾控中心:登革熱是由登革熱病毒引起、伊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人感染登革熱後會有一些特異的表現:

(1)發燒:突發高熱(39℃以上),一般持續3~7天。

(2)三痛:劇烈頭痛、眼眶痛、關節肌肉疼痛。

(3)皮疹:發病後第3-6天,面部四肢出現紅色皮疹或出血疹。多有癢感,不脫屑,3-5天后消退。

(4)出血:發燒5-8天后可能有出血的現象,包括鼻出血、牙齦出血、皮膚下出血、尿血等。

(5)其他:疲勞乏力以及噁心、嘔吐等。

東時記者:感染了登革熱怎麼辦?

市疾控中心:目前沒有治療登革熱的特效藥,疫苗預防也還處在研究階段。所以感染了登革熱應及時就醫,早診斷、早治療就可能減少疾病加重的機會,避免出現死亡。在去往醫院前,一定要臥牀休息,防止脫水,注意防蚊。在高熱不退時,不要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退燒藥,可以用物理降溫或泰諾、撲熱息痛等藥品。退熱之後仍然存在病情惡化的風險,一旦出現腹部劇痛、持續嘔吐、皮膚紅色斑點、口鼻出血、嘔血便血、嗜睡易怒、皮膚溼冷、呼吸困難等症狀時,提示需要緊急護理,應立即就醫。

疾控中心工作人員檢查是否有積水,清除伊蚊孳生地。

防控登革熱最主要措施是防蚊滅蚊

東時記者:登革熱的傳播途徑是怎麼樣的?

市疾控中心:主要是經攜帶登革熱病毒的伊蚊叮咬吸血傳播,在我國傳播媒介主要爲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

東時記者:如何做好登革熱預防?

市疾控中心:目前防控登革熱的最主要措施是防蚊和滅蚊,切斷傳染登革熱病毒的源頭。

(1)在登革熱流行區,應穿着長袖衣服及長褲,並使用驅蚊液,預防蚊子叮咬;

(2)房間內牀上,尤其是嬰兒牀和嬰兒車,要裝置蚊帳;

(3)在家中使用殺蟲劑滅蚊時,要按照產品的說明進行操作,避免兒童接觸;

(4)避免在樹蔭、草叢、涼亭等戶外陰暗處逗留;

(5)防止積水,清除伊蚊孳生地;

(6)儘量避免用清水養植植物;

(7)對於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換水一次,勿讓花盆底盤留有積水。把所有用過的盤子及瓶子放進有蓋的垃圾桶內或倒置於防雨場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