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电,到底需不需要表演系?

本文约2300字 | 阅读时间大约5分钟

翟天临的博士后事件把北京电影学院折腾得够呛,不但把自己的博士学位搞掉,连北京电影学院的老师及表演学院院长都牵扯进来,撤职的撤职,下课的下课。

有人说,其实北电其实不需要专门耗费人力物力来设立表演系培养影视明星,他们个个都是“演员”。我总觉得是某人是一个演员,是对从事影视表演这行从业者的尊重。如果说此人就是一明星,我一般觉得,这是靠粉丝刷流量刷出来的,还没有达到做演员的那个级别。当然,也有想光凭自己努力就往明星靠的,比如到处显摆自己是学霸的翟天临。

我们调侃北电根本不需设立表演系,可能权威性不够。但是,如果说陈凯歌、张艺谋的老师说,北京电影学院不需要设立表演系。

估计权威了。

这位老师说,“办那表演班是骗钱的勾当。我把这种班叫作野鸡班。”


北电,到底需不需要表演系?



说这话的人叫周传基,中国资深电影人,电影理论家、翻译家,影视评论家、教育家、教授。北京电影学院的标志性人物,陈凯歌、张艺谋老师。被誉为“中国电影界的泰斗”、“中国第一电影教头”。

早在2003年,周传基写给时任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的一封信里,表达了对北京电影学院根本不应设立表演系的看法。

2月19日,《见字如面》中何冰读周传基2003年给当时任北电校长张会军的信的视频被网友晒到了网上。

我们看到,读周传基说北电不该有表演系这封信的人是何冰,而他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中国有三大学学表演最具权威的学校,那就是中戏、上戏和北电。

一篇抨击北电该不该设立表演系的文章由中戏表演系毕业的演员来读,别有一番情趣。


北电,到底需不需要表演系?



周传基在信中说,北京电影学院根本不应设立表演系,“你知道香港的一些买卖人想要在电影教育界染指,可他们懂什么?他们的宗旨白纸黑字要”培养明星?!我的妈妈啊!明星是泡制出来的,可他们居然要培养!!而且一说到电影,他们心目中只有明星。一个普通影迷水平的家伙,居然想染指电影教育事业。君不见, 现在到处是那些表演野鸡班,博士野鸡班。”

他在信中对张会军说,“你作为学院的院长,你们表演系的老师是怎么教的,他们都教些什么?你可以到校园的各个食堂餐厅去观察观察, 看看那些表演系的学生和老师是怎么吃饭的, 看看他们的吃相, 能当演员吗? 能教表演吗? 什么叫演员自我修养, 什么叫演员的自我感觉,自我控制。”

哈哈哈哈哈,看看翟天临就知道,自我感觉很好,不好自我控制啊。

他又说他创办的云南艺术学院的影视系,没有表演系,也不办。“我们搞的是真正的电影教育。有人说教育经费是那么地少,不办野鸡班就没有办法生存了。可是我们坚持不办。那怕穷得象武训那样,我们还是不办这种野鸡班。这是我们不同于你们北京电影学院的一个地方。”

周传基说得很有骨气,也很有志气。

事实上,我们发现,从戏剧学院出来的演员和北京电影学院出来的明星从气质上就还不太一样。

前者大多兢兢业业在演戏,在演员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后者呢?在炫耀和奔向明星的道路上狂奔。

的确,北京电影学院需不需要设立表演系,值得商榷。

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各奖项于当地时间16日晚在德国柏林电影宫揭晓。中国影片《地久天长》中两名主演王景春、咏梅凭借出色演技获得最佳男、女演员银熊奖。


北电,到底需不需要表演系?



我看了看,王景春是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的,而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位获得柏林影后的咏梅呢?属于半路出家,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国际上的电影节很多,每年都会有不同的电影节举行,也会评选出电影界中许多奖项。其中四大国际电影展(奥斯卡、戛纳、柏林、威尼斯)最具有权威性。

能在这些电影奖项获奖的演员,那是当然的行业翘楚。

我们看看,这四大国际电影展,中国内地获奖演员是哪点出来的?

葛优,1994年他凭此片获得第四十七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成为中国首位戛纳影帝。文工团出身,属于自学成才。

廖凡,凭《白日焰火》获选2014年第64届柏林影帝,这是两岸三地得到的首座柏林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他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

夏雨,1994年凭《阳光灿烂的日子》获得第五十一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男演员,这是夏雨的首部影片,也是中国最年轻的国际影帝。获奖时没有上大学,后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巩俐,1992 年,凭《秋菊打官司》一举摘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影后。她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看到没有,四大国际电影展表演类基本被中戏、上戏出来的,还有半路出家的演员获得,基本没有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什么事。至于港台获奖演员,就不说了,他们和中戏、上戏和北电没有瓜葛。

其实从这层面说,中国在国际上拿得出手演员,基本是上戏和中戏毕业的,基本没有北电什么事。那么周传基说,北电不该设表演系,是有现实基础的。

但我们也不能把北京电影学院一棒打死,除了表演系除明星出不来演员外,导演还是很强的。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张艺谋(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1992的《秋菊打官司》;张艺谋1999的《一个都不能少》;贾樟柯(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2006《三峡好人》。

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张艺谋1988《红高粱》;王全安(北京电影学院)2007《图雅的婚事》;刁亦男(中央戏剧学院文学系)2014《白日焰火》。

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陈凯歌(北京电影学院)1993《霸王别姬》。

从表演来看,戏剧学院出来的演员几乎包揽。但从导演拍电影来看,电影学院有绝对的优势。毕竟,戏剧的表演大多在舞台,导演不容易出来。但电影学院出来的导演拍电影那是顺理成章的。

中戏、上戏和北京电影学院在表演领域和导演领域是各有优势的。

它们互补就行,不需要都面面俱到。

如此说来,北京电影学院到底需不需要表演系,那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周传基老先生可能是因为其他原因说出了北电不需要设立表演系。仔细一看,表演系出不来真正的演员,其实也是有问题的。

或许我们在讨论北电需不需要设立表演系的问题上,忽视了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如果北电没有表演系,那些从小就奔明星路子走的大量帅男靓女咋办?这也是民生就业问题啊。

我们讨论这个问题,好像在讨论一个“伪命题”,但仔细一想,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刘著民,媒体人,评论员。

相关文章